分享

别光顾努力了,你的命运早已被决定?

 周公子聊娱乐 2017-10-24


以前上学的时候,很喜欢打篮球,即使在农村里没有篮球场,还是想方设法地去创造条件。

自从村里铺了水泥路之后,早上出去跑步总是带着篮球,边慢跑边运球,打篮球的“啪啪”声,响彻整个村庄。

那时候打得很疯狂,在镇上读中学,每天几乎都去打篮球,有时候下雨天也打,大汗淋漓,回到教室臭烘烘的,坐在后面的女生总是抱怨,我们却乐此不彼。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间对篮球失去了兴趣,以我的水平和1米7多的个子,我知道打得再好,也是业余的,更何况我还不是最好的,所以我选择了放弃,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我擅长的事情上。

不打篮球的时候,平时还是喜欢看NBA赛事,我有些同学更疯狂,家里墙上除了贴满“科比”的海报之外,几乎每逢赛事必看。

那时候,我们知道不少NBA球星逆袭的故事,有些黑人球星从小家里很贫苦,打街头篮球出身,后来打出名了才到NBA发展,事业达到人生顶峰。听着这些励志的奋斗故事,总感觉只要肯努力,梦想并不遥远。

NBA赛场上,历来都是黑人的天下。在多数人的印象当中,黑人总是贫穷的,确实也有不少球星的出身很卑微。但“英雄不问出处”,出身低又有什么所谓呢?同样可以跟富裕的家庭比肩,同样可以获得成功。后来随着我认知的提升,才知道想要成功,光靠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很多人认为,穷人更容易入选 NBA,因为 NBA 给了穷人家的孩子一条出人头地的出路。因此穷人家的孩子会特别努力,肯吃苦,而中产家庭的孩子缺乏这样的努力与吃苦精神。

可事实刚好相反,有大数据对过去几十年所有 NBA 选手的家世背景进行了分析,恰恰是中产家庭的孩子更有可能被 NBA 选秀。

是不是特别颠覆认知?而且人家跟你拼的还不是才华和勤奋,而是拼谁的个子高。

因为首先,NBA 需要个子高的球员,不然纵使你球技再好,也很难走得长远。在伟大的NBA球星当中,他们个子平均都在1米9左右,科比和乔丹都是1米98。

而家境比较好的孩子更容易长高,那些吃救济粮、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可能成长阶段营养不够,不容易长高。

其次,NBA 不仅需要高个子和体能,也需要团队配合能力,需要比较高的情商。而美国的穷人很可能生长在单亲家庭,缺乏情商教育,不合群。

这还不算上有钱人孩子的努力,其中也不乏智商和才华。但是你无法选择出生的家庭,而且不平等在你还没出生之前,就已经决定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但是别以为差距就这样结束了,这只是刚刚开始。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家庭的孩子,确实比一般条件好的家庭更能吃苦耐劳,但是他们往往被贫困压倒的概率更大,他们培养起来的“吃苦耐劳”等品质,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并不觉得这些品质有多重要,而是因为生活所逼迫。实际上可以偷懒的话,他们并不愿意劳动。

撒切尔夫人说,“贫穷,是一种人格缺陷。”说的不无道理。

在《意志力》这本书,作者罗伊·鲍迈斯特提出了一个很新颖的观念——意志力并不是一种主观能力,而是一种生物机制。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自制力和身体的葡萄糖水平有关,也就是血糖含量。

而贫穷家庭食物的匮乏,会造成低血糖,而低血糖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心情,因为血糖是大脑主要的热量来源,当你缺乏血糖,就不容易专注精神,自然自制力也就弱了。这也在某方面上印证了贫穷的地区犯罪率更高的现象。

罗伯特·帕特南在《我们的孩子》一书说到造成富人孩子与穷人不平等的有4个因素——家庭结构、父母、学校条件、邻里社区。

家庭结构上讲,受过大学教育的上层阶级家庭,夫妻双方都愿意外出工作,等到事业走上正轨了,才开始考虑生孩子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是有规划,有准备的。

而受教育不高的下层家庭,家庭关系非常复杂脆弱,结婚就等同于生孩子,反正不管有没有抚养能力,先把孩子生下来再说,孩子的教育与婚姻意义严重脱钩!

从一开始,如果家庭结构就出现了问题,那么必要会影响到父母对孩子的学前教育。

在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家庭,父母把孩子生下来之后,由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都需要出去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于是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于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就出现了。

帕特南引用最新的神经学研究说:婴儿的大脑天生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因此,成长环境从一开始就影响到他们的大脑组织发育。尤其是在“非认知性技艺”,比如勇敢、乐观、责任心、自控力等方面。

而这些品质的培养,比任何技艺性能力的培养更重要。

高知识父母致力于培养自主、独立、有自我反思能力的下一代,要让孩子自尊自强,有能力做出积极向上的选择。而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往往把目光投向纪律和服从,要求孩子严格遵守家长定下的各种规矩

即,上层家庭在培养孩子上采用的是“推进式策略”,父母会鼓励孩子在舒适的环境中开发潜能;穷人家培养孩子的策略却是“防备式的策略”,也就是以保护孩子安全为首要考量。

我小时候的经历尤为明显,我从小就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而我奶奶的教育方式是,要求我们绝对服从,如果谁敢忤逆她,不是责骂就是挨打,听不到任何鼓励的话,而她永远都是对的。这样培养起来的孩子,性格自卑、敏感、多疑、冷漠等,很难与别人相处。

而上层家庭的孩子却可以享受到“睡前故事时间”和“共进晚餐时间”这两种成长红利,还有生活当中鼓励、赞美等良性引导,以及更多的金钱和时间的投资。

第三个因素是学校条件差学校之所以差,不是因为穷,而是学生群体从校外带入学校内的资源和习气。也就是说,“你的同学是谁,你和哪些人一起上学,这是大问题。”真正的差距发生在学校之外,有的学生把家庭的鼓励和资源带入学校,有的学生把麻烦和挑战带入学校。

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其实很大部分习性在家庭就已经形成了。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有样学样。如果父母天天打麻将看电视剧,却天天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其实是很难的。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很大。

第四个因素是邻里社区,也就是社会关系网络,它会在孩子出现麻烦时保护他们。当下一代进入青春期时,其实富人家的孩子更容易接触到毒品和酒精,因为他们更有钱。但是,富裕家庭和社区提供的社会网络,能够把这种危害性降低。比如,一个好社区中,邻居肯定不会坐视青少年吸毒;但在一个坏社区,邻居自己可能就吸毒。

而到最后,富人家庭与穷人家庭的比拼,最终是社会资本的比拼。

有一句谚语说,养活一个孩子,需要举全村之力。其实就是描述社会资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比如,当年轻的父母难以承担起养育小孩的责任时,社区是否能够站出来帮助他们。当孩子要决定是否申请大学,申请那所大学,学什么专业时,如果父母没有能力提供知识支持,是否有社区中的其他人站出来给予指导。

而富有的家庭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帕特南引用的数据显示:同一种族内,处于社会经济顶层1/5和底层1/5的父母,前者亲密朋友的人数要比后者多出20%到25%。

帕特南说,贫穷并不会让人更加相亲相爱,事实恰恰相反,美国的下层阶级往往变成了社会关系的孤岛,即便是邻居彼此都不认识。

而受过大学教育的父母,更有可能认识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比如教授、老师、律师、医生、企业管理者。

从而也导致了导师资源的不平等。所谓导师,就是年轻人认同并且愿意当做自己榜样的人。导师可能是一个事业有成的远房亲戚,社区里一个企业家或教授。上层阶级的孩子这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他们遇见非正式导师的可能性是穷孩子的两倍到三倍。

帕特南说,在他们为写这本书做访问时,发生了一个让他们一想起就很心碎的事情。他们原本要去访谈一个工人阶级家庭的男孩子,结果,男孩的父亲问他们,是否可以把小女儿一起带来,因为这样她就可以见一下真正的大学毕业生长什么样。

因此,帕特南说,与其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不如说是社区间的不平等,“我们的孩子,曾是邻里各家各户的孩子,现在裂变为一家一户的子女,而这种观念的流变对富家子和穷孩子来说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

这也是帕特南这本书的名字“我们的孩子”,其实也有这个意思。所以,最根本的其实还是要重新建立社区,把每个家庭的孩子,重新变成“我们的孩子”。

可以看出,一个成功的家庭,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并不是凭借一己之力,而是整个社区都在帮助他们,而他们真正成功的,是打造了一个成功的社区,拥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本。

查理·芒格曾说过,“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他的逆向思维对我们所提到的问题也很有启发性。

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查理首先是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查理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大部分人更关心如何在股市投资上成功,查理最关心的是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大部分人都失败了。

要解决问题,首先得知道问题的根源;只有知道哪里是陷井,才可避免掉进去的危险。

就像前面提到的,没有任何准备,就随意把小孩生下来,是极不负责的,那么解决的方法就是推迟生育时间,帕特南甚至鼓励穷人阶级的男女更多走入婚姻,实现强强联合。根本的办法就是改变家庭结构。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得从经济复兴上着手,增加工作上的收入。帕特南引用一个研究数字,从孩子出生到5岁这5年中,家庭收入每增加3000美元,他们的SA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就能增加20分,进入社会后的经济收入也能增加近20%。

很多人知道金钱的重要性,但是并不知道金钱对子孙后代影响这么大。不过,也有很多土豪,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依然很失败,很大原因就是因为金钱并不是凭借他们的智慧赚来的,有很大投机成分在里面。

而深耕细作换来的财富,其实是有智慧的品质在里面的,而这品质让他们赢得更多的尊重和信赖,也更容易构建属于自己的社会资本。

至于怎么增加自己的财富?光靠勤奋肯定是不行的,但是你不勤奋更没有机会,所以你不但手脚要勤奋,头脑更要勤奋,还得需要一定的耐心,等待雪球越滚越大。

当然,财富并不是社会资本的全部,而且财富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快慢是因人而异的。作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需要有正确的引导,并且做到力所能及,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如果自己本身不合格的话,就得再学习、再接受教育,努力提高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为孩子的将来赢得更高的起点!

更多讨论,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深扒有料(shitong195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