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人。195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学编辑室编辑,《红旗飘飘》创办人(之一),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室编辑,《文学故事报》副主编,副编审。 为人作嫁的编辑历来是“深藏功与名”,但在爱书人看来,这却是一件美差。因为编辑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阅读作者的稿件,还能与作者不断交流,看着鸡是如何产蛋的。
“催生”也好,“讨债”也罢,编辑与作者的关系,足可以构成一条文学史的特殊纬线。
我有一批老编辑黄伊的藏书,均为作者签赠本。按照美国藏书家爱德华·纽顿的定义,这批签赠本也可算关联本。
黄伊1929年出生于广西,壮族人。
黄伊签名稿费单(网络图片) 他的名字实在是不显,以至于百度百科都没有更多的介绍。实际上,这位老编辑在2003年10月10日就已因病去世。
王立道在《烛照篇——黄伊和当代作家》中这样写道:
“秀才人情纸一叠”,我藏的这批签赠本,正是他与作家情谊的见证。其中最为珍爱的莫过于钱锺书题字签赠的《围城》。 这本《围城》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0月的第1版,1991年2月第1次印刷,扉页的题赠内容为:
伊兄存览 钱锺书 此书最近三次重印,皆承 兄费力操心,聊奉一册,以表谢忱,并志 交谊。所谓「秀才人情纸一叠」也。 槐聚
一次签赠,两次落款,名号俱全,且在两次落款下面都钤了印,还有大段题词! 初得此书,心里也是惴惴不安,虽然是同一批流出的,但没有硬性的佐证始终略有遗憾。于是又购得了三本黄伊的相关著作,以求寻得蛛丝马迹。 果然,三本书中均有关于此册签赠本的记载。 《闪闪的群星》,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 在黄伊的作品《闪闪的群星》中,开篇的“文学家之星”中便是写钱锺书。《和钱钟书先生的交往》中的“秀才人情”一节,详细地记录了这本书的签赠经过:
担任《围城》的责任编辑,是黄伊“最感荣幸”的事,两人原有交情,又因《围城》,交情更深一步。
《颇有风趣的大学者》中黄伊也解释了“伊兄”的由来:
由此可见老一辈学者为人之谦虚,《和钱钟书先生的交往》一文中作者还回忆了一件趣事:一次,黄伊去看望久病初愈的钱锺书,两人心情都很好,谈着谈着,作者说:“我已很多年了,除了流年不利,偶尔发高烧外,从不上医院......”黄伊与钱锺书原本坐在沙发上,钱锺书听完这番话,突然起身拉着黄伊走到写字台前,摁着他的手在桌子上“砰砰砰”拍了三下。一旁的杨绛也愣住了,钱锺书笑着说:“不记得吗?在我们无锡老家,长辈看见自己的孩子说了不该说的话,夸了海口,在地上拍三下就会逢凶化吉,百无禁忌。我们年纪大了,弯腰到地不方便,所以我们在桌上拍三下,也一样的。”两人的交情可见一斑。 《闪闪的群星》目录 除了记录与钱锺书的交往,黄伊在文章中还做过一次“剧透”:新版《围城》有杨绛的文章。 黄伊曾从杨绛那里借到了一本小册子《记钱钟书与围城>》,这篇文章不仅写了钱锺书写作《围城》的经过,更经由杨绛的笔触,把钱钟书的性格真实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黄伊“征得两位老先生的同意,该文将出现在新版的《围城》里。”在黄伊的催化之下,一座“围城”,装进了钱、杨两个人。 《烛照篇——黄伊和当代作家》的第三十八章“《围城》之交”也对两人的这段交往进行了详细的记录。2003年黄伊的新书《编辑的故事》出版,作者还将《围城》题赠的扉页印在了书的勒口处,可见对此书的珍视。 《编辑的故事》,金城出版社,2003年。 有了这三本书(《闪闪的群星》、《编辑的故事》、《烛照篇——黄伊和当代作家》)为佐证,此书的考证也就简单了。稍有遗憾的是并没有时间落款,这本《围城》的版权页标注为1991年2月第1次印刷,据此推测,签赠的时间应该是1991年初。 正如爱德华·纽顿所说,短短几句落款、题词,就能让我们得以重温作者与受赠者之间交谊的点点滴滴。钱钟书这本“写得不好”的签赠本《围城》,永远值得重温。
附:黄伊的作家朋友们 秦兆阳签赠本。黄伊1951年还在团中央出版委员会少儿科的时候,就编过秦兆阳的《小燕子万里飞行记》,出版后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1981年黄伊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后又编发了秦的一部《大地》,出版后获首届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奖。 王火签赠本。当年是黄伊鼓励王火重写《月落乌啼霜满天》,最终该书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屠岸签赠本。黄伊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任职时,屠岸为出版社副总编辑。 古华签赠本。 牛汉签赠本。 顾工签赠本。 叶至善签赠本。 公刘签赠本。两人的合作从《阿诗玛》就开始了,《尹灵芝》也是黄伊一手包办得以出版的,《烛照篇》有专章记录此事。 书痴张颠,愿与同好交流学习! |
|
来自: 新华书店好书榜 > 《签名书 精品书 毛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