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天8重宝 |禁止出国展览的64件文物

 天宇楼33 2017-10-25


今天出镜率略高的是小如垂涎已久的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占走了两件。他们家有很多稀奇古怪匪夷所思的宝贝,镇馆之宝有“一金二玉三铜”的说法:一金指金杖,二玉指玉边璋和玉牙璋,三铜则有青铜神树、青铜纵目面具和青铜大立人像。


看国宝之前不妨看一下三星堆的介绍:


1929年春,广汉三星堆当地村民燕道诚同他儿子燕青保在真武村月亮湾台地上的燕家院子旁掏沟车水溉田时,突然发现了一堆玉石器。燕道诚“疑其内藏有金珠宝物”,不敢声张,原土掩埋,夜深人静才全家一起连夜搬运回家,其中有“古代圭、璧、琮、玉圈、石珠”各若干。后来燕家淘沟挖宝的事,在当地逐渐传开了。


 这种传言引起了在广汉的英国传教士董宜笃的兴趣,他联系了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一起对三星堆进行了调查。 


1934年,葛维汉教授和华西大学博物馆馆员林名均率博物馆考古队在燕家院子附近进行了发掘,一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星堆遗址考古热由此展开。四川省内的文博考古单位和大学院校,先后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多次调查和发掘,并开展了多学科参与的综合研究。尤其是1986年7月至9月间,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4000多件精品文物的横空出世,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



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三星堆古遗址,距今已有5000至2800年历史,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研究早期国家的进程及宗教意识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处具有区域中心地位的最大的都城遗址。它的发现,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三星堆古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


 31. 鸭形玻璃注  


属北燕时期,1965年北票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出土。长20.5厘米、腹径5.2厘米,重70克。淡绿色玻璃质,质光亮,半透明,微见银绿 色锈浸。体横长,鸭形,口如鸭嘴状,长颈鼓腹,拖一细长尾,尾尖微残。背上以玻璃条粘出一对雏鸭式的三角形翅膀,腹下两侧各粘一段波状的折线纹以拟双足,腹底贴一平正的饼状圆玻璃。此器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小如说~~~~


冯素弗,十六国时期北燕天文冯跋之弟,北燕的缔造者之一,死于415年。


他的墓里一共出土5件玻璃器,除了这件鸭形玻璃注之外,其他四件是碗、杯、钵、和残器座,钵的残片经化学分析,是当时中国尚不能生产的钠钙玻璃,因此许多学者推测,这批玻璃器可能是经由“丝绸之路”从东罗马帝国进口的。


这件质地纯正,完整如新的鸭形玻璃注的造型、装饰艺术与风格皆属罗马玻璃系统。其吹管成型、热贴玻璃条等也是古罗马玻璃制作的常用技术。经检验,材质更是当时中国尚不能自主生产的古罗马的钠钙玻璃。可见这件鸭形玻璃注应是产于今叙利亚至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古罗马帝国,其传入途径是由西域经过草原之国——柔然,再传进冯氏北燕的。它是研究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出土玻璃资料寥寥可数的情况下,鸭形玻璃注不愧是中外现存罗马玻璃器中的瑰宝。


这件国宝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因后身加重,才得以放稳。如此奇特而罕见的动物造型的早期玻璃器目前全世界仅此一件


补充一句,虽然这件国宝是外来货,但我国古代的玻璃制造工艺于西周时期时就已开始,并独创了高铅钡硅酸盐玻璃,汉代时又独创了钾硅酸盐玻璃。也就是说,我们的老祖宗也一直有在造玻璃,成份配方不同而已。



~~~~~~~~~~~~~~~~~~~~~~~~~~~~~~~~~~~~~

32. 青铜神树


属商代,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神树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树干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树座略呈圆锥状,底座呈圆环形,上饰云气纹,底座之上为三山相连状,山上亦有云气纹。从造型来看,该青铜神树应是代表东方的神木“扶桑”。



小如说~~~


高!这棵青铜树非常高!通高3.96米,树干有残,但残高仍有3.59米!



二号祭祀坑中共突出了大大小小八棵青铜神树。这是最大的一棵,采用分段鋳造法铸造,使用了套铸、铆铸和嵌铸等工艺,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形体最大的古代单件青铜器。


铜树底座呈穹窿形,其下为圆形座圈,底座由三面弧边三角状镂空虚块面构成,三面间以内擫势的三足相连属,构拟出三山相连的“神山”意象,座上铸饰象征太阳的“☉”纹与云气纹。树铸于“神山之巅”的正中,卓然挺拔,有直接天宇之势。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全树共二十七枚果实,九只鸟。树侧有一条缘树逶迤而下的身似绳索相辫的铜龙,整条龙造型怪异诡谲,莫可名状。


关于这株铜树的内涵,目前在学术界尚存在不同看法,但将铜树界定为“神树”,则是共识:一种意见认为,这株铜神树的造型与内涵应与《山海经》中记载的“建木”相关,铜树是古蜀人沟通人神、上下天地的天梯,反映了古蜀人交通于天人之际的特殊宗教权力被古蜀国神权政治集团所独占的情况。与此相对的观点则认为青铜神树并非建木,从其构型分析,更多的与《山海经》描述的“若木”相似。另一种意见认为,青铜神树具有“社”的功能,与载籍所记“桑林”一致,应为“社树”。一种意见认为,铜神树为古蜀人的宇宙树,反映了蜀人的世界观。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青铜神树起源于古人对日晕现象的认识,代表东西两极的扶桑与若木。


总之,专家们基本倾向于认为三星堆神树应是古代传说中扶桑、建木等神树的一种复合型产物,其主要功能之一即为“通天”。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神灵藉此降世,巫师藉此登天,树间攀援之龙,或即巫师之驾乘。




~~~~~~~~~~~~~~~~~~~~~~~~~~~~~~~~~~~~~~~~~~

33. 玉边璋 


属商代,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通长54.5厘米,遍体满饰图案,生动刻画了原始宗教祭祀场面。这些图案反映出古蜀人在祭坛上举着牙璋祭祀天地和大山,而且天神已有反应,伸出拇指按在山腰上,这是要赐福于下界的表示。现藏三星堆博物馆。



被称为三星堆的璋中极品。


器身呈鱼形,两面各线刻有一牙璋图案,在射端张开的“鱼嘴”中,镂刻有一只小鸟。鱼鸟合体的主题,寓意深刻,可能与古史传说中古蜀王鱼凫有关。该器制作精美,综合运用了镂刻、线刻、管钻、打磨抛光等多种工艺,在选材上,还充分利用玉料的颜色渐变,随形就势以表现鱼的背部与腹部,可谓匠心独具、巧夺天工。



小如坦白看不懂,转帖一下专家们对图案的解读吧:


“图案上下两幅对称布局,内容相同,最上一幅平行站立三人,头戴平顶冠,戴铃形耳饰,双手在胸前做抱拳状,脚穿翘头鞭,两脚外撇站成一字形。第二幅是两座山,山顶内部有一圆圈(可能代表太阳),在圆的两侧分别刻有“云气纹”,两山之间有一盘状物,上有飘动的线条状若火焰。


在山形图案的低部又画有一座小山,小山的下部是一方台(可能代表祭祀台),山的外侧,一只大手,仿佛从天而降,伸出拇指按在山腰上。第三幅是两组S形勾连的云雷纹。云雷纹下的一幅也是三个人,穿着和手势与第一幅相同,所不同的是这三个人戴着山形高帽,双脚呈跪拜的姿势。第五幅又是两座山,内部结构与第二幅相同,所不同的是山外两侧各立有一牙璋,右边的山头伸出一个状若象勾状物横在两山之间。这些图案反映出古蜀人在祭坛上举着牙璋祭祀天地和大山,而且天神已有反应,伸出拇指按在山腰上,这是要赐福于下界的表示。”



~~~~~~~~~~~~~~~~~~~~~~~~~~~~~~~~~~~

34. 摇钱树 


属东汉,1990年四川绵阳何家山二号汉墓出土。通高198厘米。整体由基座、树干、树冠等共二十九种部件衔接扣挂而成。基座为红陶质,树用青铜 浇铸。树冠可分七层,顶层饰凤鸟为树尖;其下二层的干与叶合为一体,饰西王母、力士和壁等图案;下部四层插接二十四片枝叶,向四方伸出。饰龙首、朱雀与 犬、象与象奴、朱雀与鹿以及成串的钱币等图案。



小如说~~~


摇钱树是在我国东汉时期,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流行的一种特殊陪葬用品。该器物上装饰大量方孔圆钱(以五铢钱、王莽钱为多),因而被学术界命名为“摇钱树”。


目前发现的摇钱树有近两百例,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湖北等地。



最早的摇钱树年代是东汉早期,数量稀少,集中在成都平原地区;东汉中期和晚期该器物迅速流行,覆盖今天的四川、重庆以及周边地区;东汉末到三国时期,摇钱树数量锐减;西晋时彻底消失。有摇钱树出土的墓葬大多为大中型墓葬,表示该器物在当时的使用者均属于富有家族。


嗯嗯,它也叫“升仙树”。


用一则旧闻来说明一下这类文物的身价。


1998年3月,海外发生的一件文物拍卖消息,震惊了中国史学界和文物考古学界:在美国艺术之都纽约举办的国际亚洲文化节上,比利时籍文物商人古斯乐·柯罗斯将来自中国三峡地区出土的一株汉代青铜鎏金摇钱树,以250万美金的高昂价格,出售给纽约第五大街的亿万富翁里昂·布雷克。这是国际文物市场上有史以来单件售价最高的中国古代艺术品。


据亲眼目睹这株青铜摇钱树的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江尹莉女士称:这株摇钱树高140厘米,灯枝多达50余个,在树的枝干上挂满了一个挨一个的小人像和铜钱,树冠镶满了象征再生的仙、蝉及其他不朽之物,每一枝干的尾部挂有浅蓝色的油盆,光芒四射,或许是像太阳……树底有两条交错的巨龙坐镇,树顶有美丽的凤凰站立……




~~~~~~~~~~~~~~~~~~~~~~~~~~~~~~~~~~~~~~~

35. 铜奔马 


属东汉,1969年在甘肃武威雷台的东汉墓出土。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小如说~~~


这大概是我国最出名的一匹马了。它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1983年10月,它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出土于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江与其妻的合葬墓中,一起出土的一共有39匹铜马。  


这尊铜奔马造型比例匀称,体态健美,昂首扬尾,三足腾空,右后蹄下踏着一只飞鸟。飞鸟展翅回首,支撑着奔马,并成为器座。古代匠师以丰富的想像力,精巧的构思,娴熟的技艺,将奔马和飞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迅疾的飞鸟衬托奔马的神速。飞鸟展翅欲飞却回首注目惊视,不仅造型生动活泼,而且是奔马的重心集中点。全器将奔马的腾踔不羁之势与平实稳定的力学结构凝为一体,成为一件罕见的文物精品。




~~~~~~~~~~~~~~~~~~~~~~~~~~~~~~~~~

36. 铜车马


属秦代。共两乘,一前一后排列。经复原,大小约为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4匹马的高度为91—93厘米,长度为110—115厘米。4匹马的重量也不相同,分别为177公斤、180.7公斤、183公斤和212.97公斤。现藏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小如说~~~


之前研究当卢时曾翻看孙机先生的《载驰载驱--中国古代车马文化》,里面对这两乘铜车马的解读非常之详尽,感兴趣的童鞋不妨去找书来看。



1980年冬,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7.8米深的地下出土了两乘大型铜车马。前乘为护卫武士所居之战车(立车/高车),后乘为安车。据考证,这仅是秦始皇车队中的属车,属于后妃一类人的乘车。史书记载,秦始皇出游时这样的车乘有81驾,其盛况观此铜车马便可想而知,而他本人乘坐的车马就当更为豪华气派了。



以安车为例:出土时破碎为1555块,经修复,完整如初。车通长3.17米,高1.06米,相当于真车马的一半。总重量为1241公斤,由大小3462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其中青铜制件1742个,黄金制件737个,白银制件983个。其设计制作也与现代工程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


以形体大,部件多,制作精良,形象逼真而被称为青铜之冠!


~TBC~




想看之前介绍的国宝故事?请翻这里:

逆天1重宝 |禁止出国展览的64件文物

逆天2重宝 |禁止出国展览的64件文物

逆天3重宝 |禁止出国展览的64件文物

逆天4重宝 |禁止出国展览的64件文物

逆天5重宝 |禁止出国展览的64件文物

逆天6重宝 |禁止出国展览的64件文物

逆天7重宝 |禁止出国展览的64件文物



~~~~~~前 饰 回 眸    今 生 如 意~~~~~~




公众微信号:ruyili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