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伐军角度,陈庆之护王北还,从铚县到洛阳转战千里,战线过长。北伐军虽以陈庆之七千白袍队为主力,却包含了元颢征募的流落江南的北方人,后期又补充了大量北魏降兵,成分十分复杂,其内部矛盾之激烈丝毫不亚于魏军各部。 从梁朝角度,梁武帝晚年的梁朝早就没有了宋武帝刘裕气吞万里如虎的北府精兵强将和宋文帝三次元嘉北伐的大规模动员能力。早年天监北伐梁朝二十多万大军名将荟萃尚且与魏军陷入对峙僵局,先胜后败勉强保住钟离。而后梁朝用了近二十年时间才夺回寿阳巩固了江淮防线。鉴于元嘉北伐的悲惨结局,梁武帝对收复中原并无信心,对增兵能否扩大战果持怀疑态度。 梁朝军事上的缺乏作为源于其内部严重的社会和军事危机:高门士族在梁武帝的纵容下贪污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通货膨胀泛滥,百姓流离失所起义不断,梁朝统治不稳无力外顾;同时梁朝沿袭魏晋时期的世兵制,士兵担负沉重的兵役徭役,又被朝廷明文规定与奴婢并列,走投无路之下大量逃亡,梁朝以严刑峻法监管士兵反而引发更激烈的反抗。 当时梁朝高门世族把持政治资源,陈庆之出身卑微,靠自身战功和梁武帝破格提拔晋升大将,在崇尚门第的南朝社会已属奇迹。如果继续增兵交由陈庆之统帅,一方面寒门执掌重兵易激化高门士族的不满影响梁武帝统治,另一方面也会引发梁武帝的担忧,害怕出现类似刘裕的大功权臣威胁皇权的危险。 从北魏角度,陈庆之的北伐充分利用了六镇起义河阴之变造成的北魏国内混乱局面。对尔朱荣专权擅杀不满的元晖业、杨昱等汉人门阀和汉化鲜卑贵族,迫于陈庆之军威归降,元天穆、费穆、王罴等诸将分别出自代北鲜卑军人、洛阳鲜卑军人和汉人豪强,彼此互不信任,导致数十万魏军缺乏配合被逐个击破。 然而陈庆之统帅的白袍队在北魏境内杀人抢劫以战养战,虽然连战连捷却得罪了北魏百姓,导致元颢入洛阳后很快丧失了民心。相反,孝庄帝元子攸的政权虽因河阴之变一度遭到汉化鲜卑贵族和汉人门阀的反对,但由于尔朱荣平定葛荣起义后政局转稳,加之北魏政权持续百余年的强大社会基础,孝文汉化使其为汉人逐渐认同,孝庄帝在河阴之变后力图摆脱尔朱荣的影响不断拉拢汉人门阀。 两相对比,北魏各族百姓仍以孝庄帝为正统,日益厌弃元颢在梁朝刺刀下建立的伪政权,梁武帝即使增兵也难以改变民心向背,白袍队的最终失败在所难免。 元颢与陈庆之彼此猜忌日深,北魏朝廷却从连续的失利中恢复过来。尔朱荣率十余万大军会合元天穆残兵后攻取河内南下。偷渡黄河,相继击败元颢和陈庆之所部收复洛阳和河南各郡县。元颢逃亡路上被擒杀,白袍队在嵩山遭遇山洪全军覆没,陈庆之仅以身免藏身佛寺,后抄小路逃回建康。南朝将士最后一次饮马黄河入主洛阳的传奇就此落下帷幕。 陈庆之回朝后仍得到梁武帝重用,不仅率军镇压了梁朝境内多路叛兵,还先后击败北魏及其后东魏名将孙腾、尧雄、侯景诸军的进犯。他以辉煌的战绩维护了梁朝的安全,书写了中国古代不朽的战争史诗之一。 番外篇:元颢北伐前招募的士兵中有一人世居北魏武川镇,元颢败亡后先后投靠尔朱家族、北魏孝武帝和西魏权臣宇文泰,靠赫赫战功官拜西魏-北周府兵大将军并与柱国独孤信结为儿女亲家。此人就是后来终结南北朝、一统天下的隋文帝杨坚之父——随国公杨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