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助刚|80后中书协会员首届书法作品头条展

 微湖哲人 2017-10-25

张助刚|80后中书协会员首届书法作品头条展

张助刚 1981年出生于武汉新洲。现为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法院创作员,湖北省书协教师分会理事,湖北省书协少儿分会理事,武汉书协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市青年书协副秘书长,新洲区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现为新洲区文联秘书长。曾多次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获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优秀奖(最高奖)。入选“湖北省100名优秀书法人才”工程,书法作品入展获奖如下:

楷书条幅 2004年4月,“电信小灵通杯”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 (湖北省书协 武汉市书协)

楷书条幅 2005年1月,“移动通讯杯”全国书法大赛入展 (湖北省书协)

小楷长卷 2006年12月,首届“闻一多杯”全国诗书画大赛一等奖 (湖北省书协)

小楷扇面 2008年10月,湖北省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入展(湖北省书协)

小楷条幅 2008年11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武汉美术书法作品展获奖提名 (武汉市文联)

小楷条幅 2008年12月,第六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入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小楷条幅 2009年9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暨武汉市第二届书法篆刻展获奖提名 (武汉市书协)

小楷团扇 2010年8月,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入围 (中国书法家协会)

楷书条幅 2011年7月,第五届中国“重庆·渝中”中小学生艺术节教师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隶书手卷 2011年7月,“水墨茶道”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 (书法报社)

隶书条幅 2011年7月,“永远跟党走”全国职工书法大赛入展 (广东省总工会、 广东省文联)

楷书手卷 2011年8月,首届中国千字文书法大赛入展 (中共马鞍山市委 书法报社)

楷书中堂 2011年8月,首届“沈尹默杯”全国青年书法大赛三等奖 (上海市文联 上海市书协)

楷书中堂 2011年8月,“张浦杯”全国廉政文化书画展一等奖(昆山市纪委)

楷书条幅 2011年9月,庆祝建党90周年“信德杯”全国个体私营(民营)企业书法展入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

楷书条幅 2011年10月,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全球华人书法大赛三等奖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书法报社)

楷书手卷 2011年10月,第二届中国海西书画大赛入展 (福建泉州市文联)

楷书条幅 2011年10月,“古河州杯”全国书法大赛入展 (甘肃省文化厅)

楷书横幅 2011年10月,全国“文房四宝“书画大赛二等奖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 书法报社)

楷书条幅 2011年10,“市政杯”万人书法大奖赛暨武汉市第三届书法篆刻展三等奖 (武汉市委宣传部 武汉市文联)

行书条幅 2012年9月,亲情中华——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佳作奖(最高奖)(中国侨联 中国文联 中国美协 中国书协)

楷书中堂 2012年9月, “首义之光”书画摄影展特邀 (辛亥革命博物馆)

行草对联 2012年9月,“翰墨系灾区”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特邀 (中共保定市委宣传部 保定市文联)

小楷条幅 2012年10月,湖北省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入展 (湖北省书协)

楷书条幅 2012年8月,书法作品获武汉市第四届“黄鹤群星奖” (武汉市委宣传部 武汉市文化局)

楷书中堂 2012年11月,“楚天智海杯”全国书法大赛入展 (湖北省图书馆 书法报社)

行草扇面 2013年7月,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优秀奖(最高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

行草对联 2013年8月,“美丽湖北”一纪念湖北省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书法展入展 (湖北省书协)

行草扇面 2013年8月,“书香九三、墨韵西江”全国书法作品邀请展特邀 (黑龙江省九三管理局党委)

行草条幅 2013年9月,“利中杯”全国书画篆刻家作品展特邀(浙江玉环书画院)

楷书中堂 2013年9月,首届“大美张掖”全国知名书法家作品展特邀(张掖市委宣传部)

行草扇面 2013年10月,第五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优秀奖 (书法报社)

行草中堂 2013年12月,九江市“九派诗廊工程”书法作品征集入选刻碑(九江市文联)

行草扇面 2014年2月,第二届书写大武汉暨武汉市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金奖 (武汉市文联 武汉市书协)

扇面 2014年3月,《古代书论选抄》荣获2012-2013年度首届“武汉市文学艺术奖”书法奖 (武汉市文联)

行草扇面 2014年7月,“巴山夜雨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青年组入展 (书法报社)

行草小品 2014年3月,八零有约——全国八零年代书法家小品展特邀 (驻马店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行草扇面 2014年3月,临海市第六届羊岩山茶文化节暨全国书画篆刻作品展特邀 (浙江省临海市羊岩山茶文化园)

行草扇面 2014年10月,第六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赛三等奖(书法报社)

楷书条幅 2014年11月,“青春放歌”湖北省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奖提名(湖北省书协)

楷书条幅 2014年12月,“我的中国梦,我的价值观”书法大赛优秀作品奖(武汉市书协)

楷书条幅 2014年12月,“荆风楚韵”首届湖北省书法院院展(湖北省书法院)

楷书斗方 2014年12月,“汉上书风”武汉青年十家书法小品提名展(武汉市书协)

行草条屏 2015年3月,武汉市首届国展精英提名展(武汉市文联)

行书条幅 2015年6月,制高点—全国书法国展获奖书家提名展(书法报社)

行草条幅 2015年8月,书法作品获武汉市第七届“黄鹤群星奖”(武汉市委宣传部 武汉市文化局)

小楷手卷 2015年9月,“好风相从”睢州美术馆开馆暨全国书画百家精品展特邀(睢州美术馆)

行草对联 2015年9月,东湖中秋节笔会“月是故乡明”书法作品展特邀(书法报社)

行草斗方 2015年10月,陕西靖边全国80后中书协会员唐诗斗方书法作品展特邀(陕西靖边县文联)

楷书册页 2015年11月,守正—全国百家楷书展特邀(湖南省群艺馆)

行草条幅 2015年11月,“8088”首届全国八零年代书法家精英展特邀(徐州市书法家协会)

楷书条幅 2015年12月,全面小康,百年梦想——湖北省100名优秀书法人才作品展(湖北省文联 湖北省书协)

《书法报》、《中华书画家》、《书画印》等刊物专版介绍其书法成果,多幅作品被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睢州美术馆、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湖北省图书馆等机构收藏,出版《“布谷鸣春”——张助刚书法作品集》,《“制高点”——国展最高奖书家张助刚卷》


张助刚|80后中书协会员首届书法作品头条展

张助刚|80后中书协会员首届书法作品头条展


1、请问张老师您是怎么接触书法的呢?书法对您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我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年幼时对于书法的认识仅限于拿毛笔在纸上涂涂抹抹。祖父是地道的农民,但极其尊重和敬佩有文化的人,时常教诲我要多读书、多习字。从上中学后,每年春节,祖父一定会要求我拿毛笔写春联的,认为这是读书人才能干的事。现在回想过去的时光,我很庆幸祖父为我种下了一颗书法的种子。真正接触书法是1996年读中专以后,很幸运的遇到了陶兴华老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临习唐楷,三年不间断。后来又跟随周志刚老师学习,周老师师承孙伯翔先生,擅长魏碑,于书法的理解颇有己见,我亦深受其惠。2011年和2013年,我还分别赴杭州和邳州向于钟华先生和曹元伟先生求教,交游日广,对于书法的认知更深一层。

晃眼间,爱上书法已二十多年了,回首学书之路,我觉得书法带给我许多改变。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书法都在助我成长,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几年,我从一所农村中学调到县城中学,又从县城中学调到区文化系统工作,这都得益于在书法上取得的点滴成绩,同时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领导朋友,在他们的鼎力帮助下,实现了人生一步步的跨越。我感恩书法的一路陪伴,感恩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全力支持,没有他们的关怀和鼓励,就没有现在我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的机会。

张助刚|80后中书协会员首届书法作品头条展

2、张老师您平时临习哪些碑帖呢,在这些碑帖中,对您启发最大的是什么?

我学习书法初期主要是以唐代楷书为主,当时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后来一段时间,痴迷于小字,对魏晋时期小楷情有独钟,喜欢临钟繇《宣示表》、《戎路帖》,王羲之《黄庭经》,王献之《玉版十三行》等,追求小楷高古典雅,温润灵动的气息。近几年,在行草书这块下的功夫要多一些,临帖以魏晋“二王”一脉为主。个人认为书法学习,取法乎上很有道理,往上走是源,往下走是流,源头的水一定是纯正而清澈的,支流的水往往泥沙过多,容易浑浊。

在临习的碑帖书家中,对我启发很大的两个人是褚遂良和陆柬之。褚遂良师法虞世南,虞世南的楷书风格不太明显,然而越是风格不明显的字,它生发的空间就越大。因为虞的传授,初唐后楷书一度崛起,成为后世不可逾越的高峰。褚遂良正是站在其师的肩膀上,把唐楷的发展又向前推了一大步。褚遂良继承了初唐时期优秀的书法营养,把隶书的笔意合理的融入楷书中,看似不经意的改良,却为后来的颜真卿指引了一条通往山顶的捷径。

陆柬之和褚遂良是同时期的书家,书法早年学其舅虞世南,晚年醉心'二王”,所以陆柬之和褚遂良是同门师兄弟的关系。陆柬之传世最有名的是《文赋》,笔致圆润而少露锋芒,呈现出平和简静的意境,从中亦展露出深厚的《兰亭》根底,深得晋人韵味。个人认为学习行书陆柬之应该是值得研究的,特别是由墨迹法帖向碑版刻帖过渡,陆柬之《文赋》是值得取法和学习的,它保留了“二王”一脉纯正的笔法,同时亦显中和之美,往往这样的帖容易被忽略和遗忘。

张助刚|80后中书协会员首届书法作品头条展

3、苏东坡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请问张老师怎样才能大小字互济互补呢?

北宋的苏东坡是位全才,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书画恪守古法,文气弥漫。他的书论亦被后人重视。在谈苏东坡的这段话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当时的书法时代背景,魏晋至北宋,这一时期的书法主流还是以帖学“二王”为正脉的小字,当时间或有题壁大字,但非主流。并且当时大字书写只是在借鉴小字的结构,在用笔和章法上远不及明清大字作品丰富。我们往往把这种不足归结于书写方式和家居环境的改变,这是不无道理的。到了明末清初,王铎、傅山等人才真正把大字创作推向了高潮。与之相伴的是竖幅作品的成熟。大字作品的视觉效果恰好与竖幅作品的审美要求相吻合,视觉因素无疑是催生大字作品发展的重大诱因。

所谓“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大家往往认为这是对大字和小字关系的精辟论述,实际上由于苏轼不善大字,他连用两个“难于”正道出了他苦于从小字到大字书写转换的一种困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大意是说,写大字难在字与字能连密在一起而不显得有很多的间隙,写小字难在能写的很宽绰疏朗而有间隙。要在平时的书写中大小字互济互补,我感觉要把握三点:一是用笔。小字讲究用笔的丰富性和精准性,大字要体会“笔短意长”的用笔特点;二是临帖。小字要做到宽绰而有余,可从唐代褚遂良的书法中寻找营养,大字要做到结密而无间,可以多临习《瘞鹤铭》和《石门颂》等大字范本。三是空间。小字若要好,留白很重要,单字内的黑白关系、虚实关系要细心体会;“大字若要好,只要窟窿小”,单字的留白尽量压缩,增强厚重感。

张助刚|80后中书协会员首届书法作品头条展

4、请问张老师,古代书家中,您最喜欢哪位呢?在这中间他都给您怎样的艺术滋养?

这个问题着实不好回答,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讲,漫漫长路,其间会选择很多适合自己审美趣味的名碑名帖来进行临摹,会与历代的许多书法名家大家进行时空的对话。如果偏要问我的书法偶像是谁?我亦毫不隐瞒的回答:颜真卿。为什么是颜真卿呢,因为他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模范,无论书品和人品都值得推崇,其书雄浑厚实、格局宽博。其人刚烈不阿、忠贞不屈。

其实我最开始学习书法,对颜真卿是不“感冒”的,认为颜体过于臃肿,不秀美。随着学习的深入,才渐渐体会到其书的精妙,颜字去掉了雕琢的痕迹,有一种天然的大美。现在很多人一开始学习书法就从颜体入手,认为颜体容易把握外形,只要写圆一点、注意横细竖粗、尽量撑满字格,就会写得像。其实这种认识只是停留在表浅阶段。颜真卿的书法提升得益于前辈褚遂良和张旭的点化,他完整而系统的继承和发展了“二王”一脉的书法精髓,虞世南书法尽显中和之美,欧阳询书法尽显结构之美,褚遂良书法尽显灵动之美,如果说以上书家在他们的楷书中还保留了隶书的一些笔法,以致笔下古意盎然。那么颜真卿在此基础上,往源头更进了一步,他把篆籀的圆笔充分的运用到自己笔下,形成正大、清醇的古朴之美。从其留世的作品看,书风面目各异,这充分展现了他艺术的才情,他在不断的锤炼和提升自己的艺术审美,真正做到了技道并进、道法自然。同时,他以崇高的人格印证了“书如其人”。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讲,颜真卿是当之无愧的“德艺双馨”艺术家。

张助刚|80后中书协会员首届书法作品头条展

5、请问张老师在书写行草书时,如何做到整体的连贯性和字与字之间气息的流畅性呢?

行草书的临习和创作和楷书不一样,如果把楷书比作静坐的人,那么行草书无疑是行走的人。行草书讲究动态的书写,这种动态不是说要把行草写得很快,而是强调在书写中要注重律动感。它很像音乐和舞蹈,音乐有高低起伏,舞蹈有轻重缓急,行草书有快慢、动静、收放、长短、大小、曲直、向背、欹正、虚实、黑白等等关系。我们在平时临帖中一定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这些元素,要尽量做到眼、手、笔的高度配合。

行草书的临习和创作,要做到整体的连贯性和字与字之间的流畅性,“观形察势”很重要。切忌不要把行草书当楷书去写,行草书中字与字之间的上下左右距离要关照,单字内笔画之间生发的并笔和映带要关照,线条的顺接和逆接要关照,单行内字与字挪位和偏旁部首互借要关照,整篇的字组构成要关注照。个人认为临摹行草书,宜先读后写,如果把字帖中的笔法、结构、章法、墨法产生的许许多多细节比作晴朗夏夜天空中的星星,我们既要做到满眼望去一片星光,又要善于捕捉到其中极为耀眼的几颗,那几颗就好比帖中最精彩的几处细节。一本帖若没有和少了重点和精彩处,终归是平淡无奇的。

这里还需强调一下,行草书要注重线性和线质的提炼,以唐代张旭和明清王铎为例,张旭的行草书是完全摆脱字型框架的束缚的,书写的速度稍慢,呈现的线性多变、线质厚重。王铎的行草书单字的造型深受前人楷书的影响,书写的速度偏快,表现出一种绵延畅快,但呈现的线性较为单一、线质偏弱。以上仅为个人拙见。

张助刚|80后中书协会员首届书法作品头条展

6、能给我们说说您对于隶书的理解吗?

我对隶书的学习不够深入,秦隶(古隶)基本没有涉足,汉隶(今隶)临过几种帖。所以所谈未免肤浅,我最早临摹的隶书是《乙瑛碑》,后来临摹了《曹全碑》、《张迁碑》、《石门颂》。从时间上划分,我对东汉140年至190年之间的隶书关注多一些,个人感觉这一时期的隶书面目较多,呈现百花齐放之态。这一时期也是汉隶发展的成熟和兴盛时期。

在书法史的演变过程中,“隶变”是一个重要阶段,汉字由早期的对空间形态的建构转向了线条自身的运动和变化。由先前的纵向形体转变为横向形体,'隶变'纯化了线条,这对书法艺术来说是决定性的一步,由此,汉字笔画和结构单位所组成的单个形体内部、字与字之间、行与列之间所蕴含的诸多对立统一的形式因子,在书家的主观能动性下,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譬如《曹全碑》,以圆笔为主,字形横式居多,纵向含蓄稳健,左右开张流畅;《张迁碑》以方笔为主,字形方正居多,外收而中放,拙中亦有巧;《乙瑛碑》方圆相济,波磔明显,法度严谨;《石门颂》用笔率性随意,纵横开阖,随石赋形,自然天真烂漫。

当代隶书的发展式微,一方面是隶书取法今人的较多,二是对汉隶的挖掘还不够。隶书学习,个人认为要注重线条的锤炼,线条中段的行笔要缓慢,我们写隶书,容易一下联想到楷书的用笔,往往注重了两端,造成中段虚空,一滑而过。隶书特别强调逆锋涩进,笔锋要尽量往上顶,增强笔毫与纸面的摩擦。

张助刚|80后中书协会员首届书法作品头条展

7、我再替一些初学者问一个问题,张老师您觉得对于初学者,应该怎样练好基本功?

对于初学书法的朋友,我有三点建议,一要从好师。唐代褚遂良曾说:“良师不遇,岁月徒往,今之能者,时见一斑,忽不悟者,终身瞑目,盖书非口传手授而能知者,未之见也”,这段话强调了从师的重要性,只有从 “明师”学习,才能少走弯路,做到事半功倍。古代的优秀碑帖都是精华,一本帖再好,没有找到开帖的钥匙,帖就永远是帖,只有理解了笔法、字法、章法、师承等关系,才能走进帖的世界,真正与它对话。要把一本字帖激活,这就需要当代的“明师”帮你点拨和解析了,往往闭门造车容易进死胡同;二要择好帖。要选择适合自己性情的佳帖学习,不要别人学啥你学啥,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初学不一定要写楷书,小篆和隶书入门也很好。字帖的选择一定要到专业的书店去购,版本精良很重要,往往差之毫厘却失之千里;三要坐冷凳。初学者一定要保持学书清醒的头脑,要知道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产物,是靠时间、勤奋和天分慢慢滋养出来的。只有多投入,才会一步步向前进。古人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很有道理。

在书法求知的道路中,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时间,是没有方法;我们不是没有天赋,是没有恒心;我们不是没有废纸三千,是没有真心去感悟。我总结了四句话,与大家共勉:择师如择偶,选帖如投胎,临摹如打工,创作如创业。择师不对,耽误一生;选帖不好,祸害终身;临摹太浅,如攒钱不够,用时恨少;创作草率,如公司起步,处处艰难。

张助刚|80后中书协会员首届书法作品头条展

张助刚|80后中书协会员首届书法作品头条展

张助刚|80后中书协会员首届书法作品头条展

张助刚|80后中书协会员首届书法作品头条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