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该!小混混偷中国煤矿坑走273亿,回美国竟当上总统,8个月搞垮美国经济

 四月的猴H 2017-10-25 发布于北京

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最近,一则 FBI 解密奥巴马政府

接受俄罗斯政府贿赂

出卖核能源的消息

让蛋蛋姐我吃了一惊

《奥巴马人设崩了?被曝收俄罗斯贿赂,卖核燃料》

出事之前奥巴马的人设一直是

自卑的黑小伙逆袭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

之类的励志人生鸡汤故事

现在此事一出

他的人设立刻崩塌成通敌叛国的罪人

对此蛋蛋姐只能说

让他的人设崩塌来的更猛烈些吧~

不过,奥巴马绝不是唯一一位

人设崩塌的美国总统

在历任美国总统中

有一位堪称其中的佼佼者

真正的舍我其谁

他曾经财富遍布全球

报界称他为“美国领袖人物”

选举美国总统之时

他还得意忘形地谈论美国的经济制度

如何如何“完美无缺”

吹嘘“美国比以往任何国家的历史上都更繁荣”

并以444票对87票的绝对优势战胜对手

歌舞升平的入主白宫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

他的财富是在中国掠夺的!!

美国人还将他的“传奇”

拍成了电影

由奥斯卡提名常青树小李子主演

作为地质专业的理工男

他曾到中国煤矿“打工”

在打工的同时

他还骗取了中国矿山的开发权

帮助外国卷走国273亿元的巨款

更由此发家致富成为美国总统

走向人生巅峰!

可不可气?可不可恨!

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让蛋蛋姐来给你讲一讲——

那一年,21岁的他刚刚大学毕业

是地质专业的应届生

当时行业不景气

毕业即失业的他

轰轰烈烈的加入大学生求职的人潮

由于他刚上大学的时候

美国还盛行着一股“淘金热”

想赚大钱的他填报志愿时

毫不犹豫地选择了

学习开采金矿的地质专业

可是当他学成毕业之后

美国的几大金矿都几近枯竭

淘金已经没有热度,是一个夕阳产业了

他就这样完美的错过了淘金热

内心全是泪:

此时的金矿公司

只有裁人没有招人的了

可是6岁丧父,8岁丧母

一直寄人篱下的他

不甘心这样的命运

他一心想出人头地发大财

不愿放弃淘金暴富的幻想

所以找不到好工作的他

宁愿跑去金矿当矿工也不愿转行

然而矿工的工作比他想象中更艰苦

他一周干7天,每天10小时,每小时20美分

也就是说,他一天只能挣2美元

就这样,他浑浑噩噩的干了两年

直到有一天

他看到了一则让他心动的招聘广告

英国矿业巨头墨林公司

为了到“神秘的东方国度”寻找金矿

在全球招聘一名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

不过特别要求了应征者的年龄

必须在35岁以上

虽然想要得到这个机会

不过,此时的他只有23岁

而且只会用铁锹挖矿的他

一点学术建设也没有

怎么也算不上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

眼看这样难得的机会就要错过

一旦错过不知道又要等几年

他一咬牙决定装个B

留起胡须,虚报年龄

应聘时口若悬河的吹捧自己一通

假装自己是35岁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

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

他真的被录用了!

1898年他来到了“神秘的东方国度”——

中国

摇身一变成为

中国开平矿务局的矿务技术顾问

他还拥有了一个中文名——

“胡华”

当时的开平矿务局是一个

以唐山、西山、林西三大坑口为基础

铁路、船栈等运输体系为辅助的近代工矿企业

尽管在凿井、开拓、掘进、通风等流程上

矿务局尽可能的大量采用西式设备

但仍需动用3000壮丁才能正常从事生产

其规模可见一斑

图:晚清开平煤矿

在小胡同学来中国的4年之前

开平的煤矿日开采量

就已经高达25万余吨

这些煤炭不仅供给北洋舰队绰绰有余

天津等地的煤炭也完全仰赖开平供应

在洋务运动中

开平被称为“中国第一佳矿”

几年下来,开平矿务局

竟然置办下了6艘轮船

两处厂栈,一座银矿

除此之外,它还享有永平金矿

和部分铁路股权!

正是在开平矿务局

这样一家大型企业的带动下

这里人员积聚、房屋激增、贸易兴隆

十几年的光景

开平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

竟然凭空造成了一座城市

图:晚清开平城地图,开平也就是现在的唐山

而小胡同学背后的墨林公司

正是看中了开平丰富的矿产

想要从中国大捞一笔

小胡同学来到中国之后

在墨林公司的中国分公司

做经理兼煤矿技师

同时担任中国开平矿务局的矿务技术顾问

表面上,墨林公司叫他当技术顾问

暗里呢,则是指派他探明开平的矿产情况

准备伺机吞并开平矿务局

而最开始他们的兴趣

更多是在发现金矿方面

于是小胡同学率领矿产勘察队

四处查找金矿,足迹遍及中国

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由于金矿的谣传,我一次又一次踏上类似的征途,走遍山东、戈壁滩、满洲、山西和陕西等省,每次均是徒劳往返。”

图:胡华亲笔签名的清代股票,100年前他曾在位于河北唐山的煤矿打工

在多次勘察的过程中

小胡同学发现金矿虽然是谣传

但是开平煤矿确实有很多

并且具有更高的价值

因此他做出详细分析

写成“开平矿务局报告”

胡华借助技术顾问的身份

把煤矿的资料摸得一清二楚

仅用短短5个月就向墨林公司

呈报了收购开平矿务局的两个方案

并得出结论,报告给墨林公司说:

“这个企业绝不是一项投机事业,而是一个会产生非常高的盈利的实业企业。”

原本想要金矿的墨林公司

收到胡华的这几份报告后

改变了原来的想法

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开平煤矿的收购上

就在这份报告完成的同时

一场足以影响近代中国命运的变乱

给了觊觎中国矿产的胡华

一个绝好的机会——

八国联军侵华

趁义和团爆发

八国联军趁机侵占了开平矿山

秦皇岛港以及天津城

墨林公司威胁中方宣称:

“如果不把矿务局改成中外合资企业,悬挂英国国旗,将不能保证不受到联军的掠夺”

说什么“中外合资”全是幌子

其实在胡华的推动下

英方迅速组建了投资公司

准备接收开平矿务局的全部产权

英方口中的中外合资

就是为了骗取煤矿开采权

面对外国公司的早有预谋

中方开平矿务局的代理人

竟然对“中外合资”的谎言信以为真

1901年2月,胡华代表墨林公司

在倒卖中国开平矿务局的契约上签字

开平煤矿就这样落到了外国人手里

而胡华就是始作俑者!

图:电影剧照,小李子扮演的胡华

此时的胡华已经不是

从前那个一天挣2美元的穷小子了

他不仅升任开平矿务公司总负责人

一跃成为了墨林公司的合伙人

还获得了开平矿8000股的股份

据估算,胡华在开平煤矿上

至少赚取了400万美元

胡华在中国的这段“打工”经历

也使他成为美国人里面第一个

在中国发财的百万富翁

图:电影剧照,小李子扮演的胡华

后来胡华回到美国

利用从中国挣的这些资产

为自己的国家各种砸钱

博得一个“慈善事业家”的美名

继续转战美国政坛发展

他靠着这笔钱一路爬到商业部长

乃至在1929年当选为美国总统

这就是美国第31任总统——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

胡佛:

胡佛是美国历任总统中

唯一在中国工作过并且通晓中文的总统

但是也正因为是这样

他炮制了出卖开平矿务局事件

之后的1901年到1912年6月

开平煤矿共产煤1159.2万吨

英方获纯利2531.6万多银元

估算相当于现在273亿人民币

也就是说

中国只这一处矿产就损失了273亿人民币

而胡佛在写给伦敦董事会的报告中

骄傲地宣称:

“我的任务完成得令人满意。”

可是,登高跌重

身为美国总统的他

当年竞选的口号是:(让美国人)

“家家炖鸡肉,户户有汽车”

没想到仅仅就职总统8个月后

美国股市暴跌,经济陷入危机

4年后

胡佛因无法遏制经济危机而下台

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

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

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

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

被称为“胡佛村”

流浪汉的要饭袋

被叫做“胡佛袋”

由于无力购买燃油

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

被叫做“胡佛车”

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

身上盖的报纸也被叫做“胡佛毯”

这些都意在讽刺胡佛总统

胡佛的人设彻底崩塌

被人们讥讽为“饥饿总统”

胡佛这位能力一般的总统

在大萧条面前束手无策,一无建树

时至今日,人们仍不免将胡佛

与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大萧条联系一起

虽然他让几百万美国人丢了饭碗

不过大家出于同情还是给胡佛总统修了纪念馆

胡佛总统纪念馆中有这样一段话:
胡佛作为一名采矿工程师享誉世界。全世界都感激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胡佛总统博物馆对胡佛一生的总结

只字未提他当过美国总统的事

仿佛美国人希望把这个污点彻底忘记

这真是对胡佛最大的讽刺

图: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

放在今天,我们很难想象

号称最先进的美国

竟然会选这样的人当总统

一个年纪轻轻找不到工作

只能到中国骗取煤矿的小混混

竟然最后能够成功上位

一举成为总统

这就是美国人说的“美国梦”吧!?

只是,人在做,天在看

小人终究是小人

即使狗屎运能骗得了一时

在真正的危机面前

胡佛除了会装逼、骗人之外

啥也不会

终归让美国人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甚至让全球都跟着

一起卷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之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如果你碌碌无为、一无所成

也不要太难受

因为说不定你还能做美国总统呢!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

参考资料:

搜狐《这位与川普理念相似美国总统,曾来中国“挖过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