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ZOE姜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高效课堂 课题反思
2017-10-25 | 阅:  转:  |  分享 
  
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关于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

圣水镇中心小学姜锋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而在现实课堂中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依靠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如,教学观察物体,我就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利用玩偶来讲授新知。玩偶是学生们平常爱玩的小玩具,我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小游戏都可以跟数学有关。

2.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我就设计了猴子吃桃子的故事,让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然后用问题引出了课题,学生兴趣倍增,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3.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5.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自己去找教室里的角,并且用手摸一摸,亲自去感受角。然后利用发现小组合作总结角的特点。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只有真正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成为创新性人才。

献花(0)
+1
(本文系ZOE姜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