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是什么? 房产和学位有关系吗?
理论上,“学区房”是为了得到该地段相对应学校的学位,而在该地段或者区域内购买房产的,以使得孩子能够入读该校。 不过,“学区房”是房地产商或中介命名的,从教育部门来说,上学根本没有“学区房”之说,譬如说,小学划片,是不会出现“学区房”三个字。 因此,每到招生期,经常有家长投诉: 中介或房地产商告诉我, 我的房子是“学区房”, 为什么上不了这所学校? 不过,目前九年义务教育是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房产和学位的确有一定关系。 学区房和学位的关系 不同阶段有不同政策
买学区房就能入读名园名校? 父母们买学区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地段学校的学位,但并不意味着买了房就能入读名园和名校。 我们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一下目前厦门学区房与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对应关系。 学区房和幼儿园的关系 幼儿园分公办性质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其中,公办性质幼儿园分教育部门举办的纯公办幼儿园,和集体办(街道、非教育部门等举办)幼儿园。 民办幼儿园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府负担一部分保教费,保教费和公办差不多)、高端民办园等。 目前在厦门,只有户籍人口才有机会上纯公办幼儿园,不仅如此,只有25.6%左右的户籍人口才能上纯公办幼儿园;如果加上集体办幼儿园,厦门户籍也只有大约50%能上公办性质幼儿园。 因此,非厦门户籍一般是上不了公办性质幼儿园的(含大部分的集体办幼儿园),积分只是上小学一年级,和上幼儿园没有关系。 顺便说下,之所以户籍人口没法100%上公办幼儿园,是因为幼儿园是非义务教育,国家要求公民办并举,而且,从最新的政策看,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 换句话说,目前国家要求的解决入园难、入园贵老大难,并不是解决让所有的人都能上公办园,教育部最近的说法是:努力让80%的人上普惠性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含公办和民办幼儿园。 A 如入读民办园,一般和户籍、房子没关系。 当然,极少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参加政府的划片招生,那么,它们的招生和户籍、房产有关系。 此外,对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有的区要求优先招收本区户籍。 B 入读公办幼儿园(含教育部门主办的纯公办园和集体办幼儿园),主要看户籍和房子。 目前公办幼儿园入园的最基本条件是“两一致”,即适龄儿童应与父或母户口一致(即孩子要和父亲或者母亲户口在一起),实际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一致(适龄儿童及其家长户口所在地的住房是实际住所)。 什么是“两一致”? 很多人把“两一致”理解为,我把户口挂靠在亲戚朋友家,就可以算“两一致”。 事实上,这怎么可能。 “两一致”的一个衡量标准是,不仅户口,适龄儿童及其家长户口所在地的住房是实际住所,实际住所衡量的标志一般是孩子父亲或者母亲的房产。如果孩子父母无房,那么,挂靠的地方一般要孩子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房产。 所以,即使是无房户,你把户口挂靠在同事家里,然后要求上片区的公办幼儿园,也没有用,因此,集体户、挂靠户(不管挂靠亲戚朋友还是社区),一般无法上公办幼儿园,特别是纯公办幼儿园。 其次,岛内的公办幼儿园,父母无房,指的是在厦门全市(含岛内和岛外)无房。 当然,极个别新开办的公办幼儿园,或是集体办幼儿园,完成片内“两一致”招生,如果有余额,会招收集体户,甚至非厦门户籍。 要上纯公办幼儿园,和学区房和户籍有关系。不过,很多专家认为,0~6岁的教育以家庭为主,花大钱买房,就为了上公办幼儿园,有点使错力气。 学区房和公办小学的关系 A 如要入读公办小学,目前的政策是“两一致”,即适龄儿童应与父或母户口一致(即孩子要和父亲或者母亲户口在一起),实际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一致(适龄儿童及其家长户口所在地的住房是实际住所)。 用大白话说,用大白话说,你有某区户籍而又住在户籍所在地的房产(适龄儿童的父亲或母亲产权的房产),就一定能入读地段对应的小学。 B 如果是原省示范小学的片内—— ☑父亲或者母亲的房产要超过50%,不含50%(父母同时拥有房产,也可以); ☑或者,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实际居住并拥有片区住宅房产的产权达六年以上(含六年),适龄儿童及其父亲(母亲)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住且户口同册,落户和实际居住均1年以上的,也可视为片区招生对象,目前这条没有要求适龄儿童的父母无房; ☑或者,适龄儿童的父亲和母亲确无房产,父亲(母亲)租住片区房屋的,所租住的房屋应为家庭唯一居住地,适龄儿童及其父亲(母亲)还应在片区落户和实际居住均一年以上,并持有合法有效的房屋租赁手续,也可以当成片区招生对象。要注意的是,并不是随便租房就可以,必须是公租房。
C 如果是非省示范小学,户口挂靠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房产上,如果父母是无房户,一般可上户口片区小学,如果是有房户,一些热门小学在招收完完全“两一致”后,如果还有学位,可能会考虑接收。 D 如果是集体户、或者是挂靠户(自己有房产,为了上某所小学,把户口挂靠在亲戚朋友家,挂靠孩子祖父母、外祖父母家的除外),并无法保证你能上户口对应的小学,但是,因为小学是义务教育阶段,只要有本区的户籍,肯定要安排公办小学,即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至于会安排哪所,要看当年的学位情况。 当然,岛外个别区,例如同安区,政策会宽松些。 如果是厦门户籍,跨区上学,例如,岛外要到岛内,那么,要参加积分入学(不过,思明区和湖里区除外,即两个区户籍人口不能通过积分入学到对方区上学),换句话说,只有在户籍所在区,才会保证上公办小学。 ![]() ![]() 小学阶段和户籍、学区房对应性高 学区房和初中的关系
总体而言,目前,学区房和初中学位的对应性没有小学那么高,主要原因是不同区域的小升初招生政策有所不同。 A 入读公办初中 ☑岛内两个区,小学升初中主要依据学籍,即看就读小学对应的中学,电脑派位派入,如果要申请回户籍片区派位,也可以,但是,不能派入厦门一中、双十和外国语学校的初中。 ☑岛外一般也是依据学籍,但是,有的区也看户籍,例如集美区,小升初要看户籍,才能在片区派位,非户籍的派位,由区教育局统筹。 B 入读外国语学校
今年及以前,厦门外国语学校的招生政策是:80%的招生计划招收对应片区小学毕业生,只剩下20%即90人(岛内60人,岛外30人)择特招生,即小学毕业生都可以报名,然后电脑抽签,抽中的人才能参加外国语学校的面谈,抽签的比例是面谈人数:录取人数=8:1。 C 通过特长生“择校”
一些公办初中有招收特长生,特长生的招生学校和招生项目,一般会在四月份对外公布。 请密切关注“厦门招考”。 要注意的是,非本市户籍报考特长生,父亲或者母亲的暂住和社保要符合条件。 ![]() ![]() 初中学位和学区房对应性, 因区、因校而异。 学区房和高中学位的关系 初中升高中,靠的是中考成绩, 和学区房无关了。 在幼儿园阶段 非厦门户籍的购房户,无法保证一定能上房产所在片区的公办幼儿园。 在小学阶段 岛内思明和湖里的非厦门户籍购房户,无法保证一定能上房产所在片区小学,也无法保证能上公办小学,他们要根据积分和自己填报志愿来决定孩子能上哪里,至于哪些学校有招收积分入学学生,要看当年招收完本区户籍人口后,还有哪些小学有学位。 岛外大部分区,会尽量把孩子派入房产周边的小学。 在初中阶段 如果在公办小学就读的非厦门户籍,一般都会派入公办初中,但是,有的区要父亲或者母亲的暂住和社保。 要注意的是,在民办小学就读的非厦门户籍,并不是说一定有公办初中就读,而是: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上公办初中,目前岛内是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最近两年在厦暂住和缴交社保两年,岛外一年,但是,请注意,这只是可以申请的资格,并不说,只要有两年就一定能上公办初中。今年,岛内小升初中,民办小学毕业生要申请上公办初中,父亲或者母亲至少要有五年的暂住和社保。 在高中阶段 如果孩子父亲或者母亲在孩子初中三年有办暂住和缴交社保,那么,他们和本市户籍的升学待遇是一摸一样的。 ![]() ![]() 以目前政策,非本市户籍,是否有学区房和学位关系,主要表现在:小学的积分入学,有房产的可获得20分加分。 文中涉及的各种资料,例如原省示范小学名单、各区幼儿园、小学、小升初和中考、高考的政策,“厦门招考”的历史消息都有。 我们用大白话告诉你上学那些事。 此外,“厦门招考”下方还链接有微网站,可以直达厦门日报传统栏目“家有读书郎”在线聊透透的网站(“家有读书郎”没有开设公众号),网站上也有大量的资料。 |
|
来自: kathy.cheung > 《学校划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