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转行了,才体会江湖路子野套路深

 蒹葭微霜 2017-10-25 发布于江西

麦子导读:

那些转了行的人,现在都过得怎么样了?

刚刚过去这一周,是我“转行四周年纪念日”,从投行里的程序员,转到互联网营销。我其实并没有很有“仪式感”地特别要庆祝这个日子,不过前段时间正好搜到一封老邮件,让我决定必须走心地写一写转行这件事儿。

2013年,在做程序员的时候,我申请了一家广告公司的职位,收到了这样一封拒信。

大意是:

我们认可你在现在的行业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技能,但是很遗憾背景和我们目前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呢。虽然我们公司暂时没有合适的机会,但我理解你对营销行业的热情和兴趣,你可以关注我的社交网站交流啊。

这是一封不太冷冰冰的拒信。

大环境是此:企业看应届毕业生时是看成绩和潜力,看“社会招聘”时就非要看看你的相关经验了。还有人能花时间把拒信的模版写出人情味,我当时是沮丧中仍充满感恩的。不过要不是前段时间清理邮箱,这件事也不记得了。

再看到,虽然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心中波澜仍然澎湃,津津有味读了三遍。

哇靠,那时的我,收了好人卡我竟然还厚着脸皮没放弃,4个月后,还是进到了这个行业,并且是前沿的广告媒体端,3年后,又接连去了两家甲方。

那种网上常说的鸡汤叫什么来着? 不放弃总会有好事情发生。常去的健身房墙上是曼德拉说过的话:

I never lose, either I win or I learn.

一时兴起,去 LinkedIn 搜了发邮件的这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竟然是一度好友了。共同好友里,有很多行业前辈。他可能早已不记得,不过这封邮件我是要好好收藏了。

和 Facebook 还有 LinkedIn 面试的三个多月里,白天写代码,晚上10点到家,恶补数字营销,刷行业网站。CPC,CPM,广告竞价这样的基本概念,是从 Facebook,Google 的帮助文档里自学来的。

三个月九轮面试,总是半夜三点收到美国HR的邮件,后来生物钟里都加了这一项,每晚三四点自然醒一次看看有没有新邮件。

明明很近了,却又迟迟不落袋 — 那段时间里,我对任何社交活动都提不起兴趣 — 姐们儿在默默搞件没谱的大事儿,对你们也不好意思说出口,索性就不参加聚会了,还好有室友和闺蜜分担些紧张,否则真是要焦虑地满地打滚儿了。

后来入职以后,才是真挑战。亚太区早期员工都很资深,当时只有我还有一个之前在投行做交易员的日本小哥没有从业背景。每次开完会我都是一脸懵逼的,对着记得满满的笔记发呆,然后再去问大家每个缩写是什么意思。

半年后小哥突然觉醒了真我,决定回投行继续做二级市场,虽然大家的选择只有短暂交叉,但这半年我们都开始修行二十几岁的重要一课,那就是认清自己最适合什么。

他走前我们喝酒,干杯的祝酒辞是 “Passion matters!”.

湾湾:江湖套路深,有影响力很诱人

第二个要提到的人是我的好朋友湾湾。湾湾之前在外资咨询公司,后来去了国内一个创业团队做国际业务的商务拓展。

之前是每天在国内各个城市跑,五星级酒店里只睡5小时,华丽而严谨的ppt是杀手锏,一个套路能用半年。

去了创业公司就再没画过ppt,但是每天被各种国际商务谈判的老司机套路着,每天为了省钱办大事而绞尽脑汁地“资源置换”,没谈成事情就不回国。

终于回了国的湾湾跟我控诉现在的生活,好怀念之前“有套路可循”的日子 — 付出多少努力,结果大致可预期,每天都有比较实际的分析和进展,在业务上有不断的学习。而现在:

1. 这份开疆扩土的商务拓展工作,在经历了一次“煮熟的鸭子都能飞走”后,合同不签前都是睡不安稳的;

2. 每天的时间非常碎片化,到处救火,一天就过去了;

3. 你的定位是替公司来解燃眉之急,更不要提系统的学习了;

4. 曾经每天挂在嘴边的战略,如今也就是一个人的时候偶尔想一想,大部分的会议还是靠明确双方互利点还有画大饼来完成,而这,也丝毫不简单。

“湾湾,你可以随时选择回去呀?”

“啊,暂时不要。”

你知道我最喜欢这份工作的是什么吗? 它给我成就感。我第一次搞砸事情那一天,心里很害怕,但是还会有那种小刺激,就是,我发现我对事情有了直接的影响力。

原来在画ppt的世界里,随手几个亿一个项目,细节抠到淋漓尽致,但你见不到他落地。现在我手里虽然握的是小鞭炮,但扔出去一个就能听到响儿。

虽然江湖套路深路子野,但是自由,真是自由。做时尚的圈子里真是什么人都有,他们的工作方式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印记,衣服论性格不论品牌价格,喜欢就真心赞美,一言不合也可以立刻“不好意思失陪”。

那因为做咨询而早已习惯的人设和预判都轰然崩塌了,墙后是张扬而真实的个性。

X总:喝白酒深夜里我会想什么

塌掉的墙后面,是崎岖还是一马平川?X总也在三年前,从金融大平台到了创业民企。

1.

在金融行业的大平台,职场菜鸟前几年的发展路径清晰,速度很快。从收入和社会资本的积累来看,年轻人将自己拥有的人力资本投入到这些职位的回报率可观,下行风险较小。

在创业型的民企,发展路径和速度没有标准的模版。运气、组织成长红利、个人大胆探索的排列组合可以造就最传奇的励志故事,也可能将人带到进退维谷的困境。失败的尝试远远多于成功的。

对于有得选的人,前者是一笔精明的投资,后者多数时候是一次豪赌。

2.

很多“好学生”在创业型民企的体验不及期待,跟经历塑造的个性有关。

习惯了周密计划,不喜欢快速决策。

习惯了完美主义,不倾向主动试错。

习惯了宏观思考,不擅长街头智慧。

海外工作教育背景的人,还有更多生活和文化上的变化冲击。

从红酒香槟到白酒扎啤。

从罗宾玛丽到罗总马总。

从邮件堆积到微信爆炸。

3.

某93年霸道总裁曾经曰过,青春无悔不是掩盖失误的借口。

阿兰德波顿说:对个人自由选择发展、人生向上无限可能的鼓吹加剧了我们对落后于人的焦虑,解药是学古希腊从悲剧中发掘意义。

工作时间我常想前者,屡败屡战。

夜深人静我常想后者,药不能停。

那么机会在哪里

关于转行这件事,找一个合适的坑还是蛮难的。毕竟对于“社会招聘”,大部分公司还是对于经验有所期待和要求。总结下部分成功案例的启示:

1. 公司内部慢慢积攒对应的项目经验;

2. 梳理可以带入另一个行业的 transferrable skills(可转移技能);

3. 寻找机会洼地:有些迅速发展和变化的公司,看综合能力多过看相关经验;

4. 寻找新兴行业:在行业对人才需求定型前进入;

5. 多学一门语言,说不定未来就多打开很多门。

作者介绍:克拉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