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适应“三大发展战略”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几点建议

 道光二十五 2017-10-25 发布于山西

 

  中共界别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确定全面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发展格局、培育竞争优势、增强发展动力,走具有四川特色的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之路,奋力推进“两个跨越”。这就要求各区域充分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科学发展。同时,要求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从政策层面上分类指导、差别对待。我们认为,应高度重视和发挥绩效考核的引导作用,构建适应“三大发展战略”的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

刘毅委员代表省政协中共界别发言。

四川政协网记者  祝齐攀摄

  一、差异化绩效考核对“三大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一是差异化绩效考核有利于促进区域间协同发展、错位发展。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差异,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是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提升首位城市”重在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切入,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着力次级突破”重在打造更多更强增长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夯实底部基础”重在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经济强县,走“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发展之路。构建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可有效避免各区域互相攀比、互相拆台和恶性竞争,引导各区域发挥比较优势,塑造竞争优势,形成协同发展、错位发展的态势,有利于各级政府重新调整发展定位,明确发展重点,寻求更好的发展路径,从而提升全省发展的整体效能。

  二是差异化绩效考核有利于促进区域内互动发展、协调发展。推进“两化”互动和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发展战略,具有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不同区域推进这一发展战略的路径具有显著差异。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的主要途径。由于我省各区域所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明显不同,城乡协调发展难度较大,如果在考核体系上不能区别对待,就可能导致一些地方违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盲目冒进,直接影响全省“四化”同步发展进程。因此,构建差异化的绩效考核体系,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充分尊重,是科学推进“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三是差异化绩效考核有利于促进各区域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倒逼我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但由于区位条件、要素禀赋和发展阶段不同,各地经济转型要求和难度有明显差别。通过创新驱动来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既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相对曲折的过程。因此,要想成功实现转型,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有足够包容力的政策环境。构建差异化的绩效考核体系恰能满足这一要求,既能客观、准确地考核真实情况,又能为科学决策、政策扶持提供准确依据。

  四是差异化绩效考核有利于调动各级政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推动我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的进程中,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构建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各级政府既能感受到压力,也能激发动力;既能明确目标,更敢于大胆创新,从而避免以往相同的绩效考核体系造成的“好的一直好,差的一直差,好的、差的都缺乏发展动力”的窘状。

  二、构建适应“三大发展战略”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的着力点

  一是确立差异化考核原则,服务“三大发展战略”。按照“三大发展战略”要求,实现“两个跨越”目标,切实调动各区域、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创造性,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和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应适当调整完善全省已有的目标考核体系,坚持分类指导、差异考核的原则。在指标设定上不“一刀切”,在指标权重上体现差异,既松绑、又加压,以不平衡的考核破解发展的不平衡,引导各市(州)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科学定位,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进一步激发竞争发展、你追我赶的活力,构建全省竞相跨越新格局。

  二是科学划分发展类型,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在我省四大城市群、五大经济区的空间格局基础上,充分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划分发展类型,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差异化考核。首先,在指标设定上体现差异。科学设定各地区评价项目和评价内容,既体现考评的指标重点,又立足实际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考评内容。如对首位城市成都,应重点考核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标,突出创新驱动;对次级增长极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则重点考核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质量、城乡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实力提升水平的指标。其次,在指标权重上体现差异。对同一指标,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和工作重点设计指标权重。如对成都平原经济区应增加经济结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指标权重;对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应增加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指标权重;对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应增加生态保护指标权重;在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西藏等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应加大扶贫攻坚指标权重。最后,增加有利于促进各市(州)之间协调性的指标,推动经济区内城市规划互融、基础设施互通、产业发展互补、公共服务互联,推动次级突破,引导形成更多更强的支撑点和增长极。

  三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奠定绩效考核基础。差异化绩效考核要求对信息的把握更全面、更准确。为此,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整合现有的各种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有效利用。创新体制、机制,依托省领导联系指导市(州)和基层工作制度、各市(州)之间及各市(州)与省直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系制度、重大项目推进制度、平时的台账制度等平台,适时汇集多种信息,为差异化绩效考核奠定基础。

  四是完善考核方式和机制,促进考核公开透明。把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结合起来,把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结合起来,把政府考核与各界参与结合起来。适时公开考核的过程和结果,接受媒体及群众的监督。建立适当的考核申诉及监察机制,从而尽量消除考核过程的人为影响,保证考核过程的公开、透明、公正。

  五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各级政府创造性。弱化综合排名,强化单项排名,体现区域发展的重点和成效。设置进步奖,对于进步明显的市(州)予以奖励。设置政府创新奖,鼓励市(州)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提供持续动力。把“考事”和“考人”相结合,把考核结果与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以及公务员考核结合起来,以使考核和每个公务员的利益结合起来,调动起争先进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