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私荐||热门网剧《使徒行者》的致命伤在哪里?

 开心华之里 2017-10-25 发布于广东


局长很高兴,最近能有一部港剧在各路神剧瓜分网剧市场的今天,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说的就是它,企鹅影视和TVB联合出品的——《使徒行者2》。



这是猫眼上的最新播放量统计。



上映9天,累计播放量4.6亿,和前一段自来水众多的《白夜追凶》比也不差。

 

与内陆资本合作,优势自然是比普通港剧明显的。

 

话题性是有的。

 

顶着TVB在新千年剩下的唯一大IP(当然,局长心中的大IP只有创世纪),一轮又一轮的在内陆宣传。

 

即使过去了一周,还能保持热搜的水准,以往几年好像没有哪个港剧有这份殊荣。



才播出第一集,就死了包括TVB亲生仔洪永城在内的五个卧底,赚足噱头。



钱是有的。

 

发出来的宣传通稿都是这种不差钱的标题。



看后点赞的观众不少。



那么,这部剧是不是真如一些网友所说的那么好看呢?


1

剧情神秘莫测?


TVB把“卧底”这个词玩出了新高度。

 

从《潜行狙击》Laughing哥时期的“黑帮里有卧底,警队里有黑警”。

 

到《使徒行者》的“黑帮都是卧底,警察都是黑警”。



说实话,局长挺不喜欢TVB这种滥用概念的手法,只要对收视奏效,就把它用尽!

 

拿卧底片常用的摩斯密码来说吧,《使徒行者》里基本上是个人都会,还很熟呢。

 

买个榴莲高高举起棍子敲出摩斯密码:



按个摩当着人家黑帮大哥的面拍出摩斯密码:




最可怕的是,正义使者卓sir经常会敲出摩斯密码来试探对方是不是卧底……



被试探的一方呢,往往一脸沉默,若有所思的就真的默认了!

 

真当黑社会大哥都没看过《无间道》吗??

 

按照编剧的套路,局长在这里放下话,在这部剧里除了正邪直接对立的两个主角刑事情报科总督察卓sir(苗侨伟饰)和帮派话事人魏德信(陈豪饰),其余全部都是卧底!

 

很难想象,这部脸谱化严重堪比样板戏的编剧,竟然是前银河成员,《大块头有大智慧》、《夺命金》的编剧叶天成。

 

所以局长就说嘛,离开了韦家辉这个主脑,银河的一般编剧也只能编一些三流的剧情了。

 

局长始终认为卧底这个主题是需要一点荷尔蒙、一点激情的,不是那么随便在警察和黑社会间切换而毫不费劲的。

 

拿我们的卧底专业户梁影帝来说吧,他当年作为新人演《辣手神探》里的一个卧底,被逼亲手杀死自己的帮派大哥,看得出来也是有情绪波动的。



再来看看我们的星爷是怎么演卧底的呢?



注意他的台词是:“对不起,我是卧底。”里面有个大大的“对不起”,当卧底是要付出感情的好吗!

 

卧底是一个有关身份和记忆的故事,除了故事的形式本身,应该还有对这种身份的思考在里面。

 

一部电视剧,如果拍给师奶们看,根本不需要死这么多警察,师奶们才不爱看这些!

 

一部电视剧,如果是想拍出点东西出来,那么我想问问编剧,到底有没有从卧底的角度出发去看这件事情?


2

阵容十年一遇?


港剧粉会发现,这部剧的卡司还是有的。

 

有发际线即使冲上云端还是局长心头好的陈豪;



有TVB黄金时期的当家花旦,现在仍然美美,演技把TVB小花秒成渣的萱萱;


▲我还是喜欢更萱萱傻大姐时候的港女形象


有保养超好,负责有型和害死卧底的三哥苗侨伟;



还有在《使徒》系列常年微笑着痛哭的“欢喜哥”!



当然,还有负责或当炮灰或卖鲜肉的小生和小花们。



老实说,局长对这部剧里的TVB演员们没有期望。


萱萱的个人气质演这种苦大仇深的角色本身是不合适的。


而TVB老将苗侨伟和许绍雄,受天资所限也只能是这样了,每次看到欢喜哥艰难的摆出皮笑肉不笑的表情都替他心疼。

 

除了一个陈豪。



陈豪是比较可惜的一个演员,想当年戚其义在TVB当大监制时可是把陈豪从二线不入流的千人一面直接提到了绝对人气一线!

 

不论是《金枝欲孽》里面一心想出人头地的侍卫孔武;



《珠光宝气》里面那个智商超群情商为0,影射李氏家族的富二代;



还是《心战》里本身具有多重人格,为了变成正常人而杀死自己其它所有人格的魔术师;



又或者是小成本剧《4 in love》里面那个暗恋当红女明星的打工仔。


▲当红女明星是佘诗曼出演,据说里面一场打工仔和女明星看UFO的戏还被彭浩翔拿到《春娇救志明》的开头里借用

 

在戚其义的剧里,陈豪的表演既丰富又丰满,不管是演富商还是打工仔,都让观众很信服。

 

陈豪自己固然有悟性,但也多亏戚其义。

 

监制戚其义最擅长的,就是小火慢炖,用十几集甚至是几十集的故事帮人物画好完整的弧光。

 

在局长喜欢的《天与地》里,陈豪饰演一个曾经在雪山生吃自己乐队同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者,他一方面避免回忆过去,一方面因为热爱音乐又不得不回忆过去。

 

适时的闪回,让一切情绪变得合理,也让曾经的理想和现实的刺骨比对得更心酸。



观众也从一开始对陈豪角色的厌恶,到最后有代入感。

 

回到《使徒行者2》,魏德信这个角色从最开始模仿《无间道》里倪永孝的狠辣和算计,一回香港就杀掉仇家,赶走父亲接掌帮派龙头。



到成为商业奇才,不仅掌控香港最大黑帮,还要垄断毒品、假币、洗钱等各种生意。

 

再到吃瓜群众发现他原来是格斗枪械无一不精。



只能说,这个人的完美和毫无破绽,是不交代前因后果的突然,也是没有感情铺垫的无趣。

 

真不知道后面的故事该如何完结。

 

只是,每当看到陈豪傻不愣登摇着红酒杯一脸深沉,我都会有点出戏。



3

制作水准冲上云霄?


有人说《使徒行者》充满了情怀,第一集就领盒饭的五个卧底配角,很有杜琪峰《放·逐》里视死如归的情义。

 

局长对这一宣传说辞尤为不服,先列出来单怼。

 

《放·逐》里是几个从小玩到大一起混社会的兄弟,最终一起决定替死去的好兄弟报仇,是明知道九死一生的慷慨。



这种临死前的打闹,肢体之间你来我往,充满了童真。



《使徒行者》里的五个卧底之前并不认识,第一次见面吃了个盖饭就开始亲密无间了。

 

随便截了他们打闹的两段。



有没有一点欲火焚身的咸片既视感?

 

这两个片段即使出自同一编剧之手也是天壤之别!

 

在细节方面,不拘小节的TVB剧里,警察的蓝牙耳机永远还是要漂亮的戴在最显眼的地方,生怕小混混不知道在跟踪。



当然,合拍剧尝试做了一些改变,尽量在往大制作靠拢。

 

有爆炸,有街头枪战。


有不同以往的追车戏。



有宽敞明亮的警察总署。



有美好的肉体。



一个跟踪戏也尽是航拍、远景,让你看不出这到底是不是在香港。


 

但它独独缺了一样东西。

 

港味!

 

局长不是个只会怀旧的人,只是感慨港剧精气神的流失!

 

港味是什么?

 

港味是那种在香港街头特有的市井味。


街道上杂乱无序的招牌,曲折狭窄的街道,车水马龙的大排档,人情冷暖的茶餐厅。

 

是《陀枪师姐》里办完刑案也不忘带回一锅老火汤的陈小生。



港味是那种关注底层市民普通心态的生活味。


警察也是一份职业,卧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打一份工。

 

说实话,像无间道里陈永仁抱怨的那样,“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让警察卧底在黑社会,让黑社会卧底在警队整整三、四十集,本身就是一件很乏味的事情!

 

卧底也是人,卧底也有亲人也需要休假!

 

这种让卧底撑起整个黑帮的套路,观众早就食之无味了!

 

港味是那种依靠荷尔蒙推动,依靠情绪点燃,在框架之内又凌驾于框架之上的癫狂。

 

大卫·波德维尔称这种独特的魅力为“尽皆过火满是癫狂”,港味的特性在全世界也因此独一无二。

 

香港的电视剧一直有不走寻常路的习惯。

 

以警匪剧为例。

 

《鉴证实录》有着对法医技术的精准表现,满足人们对职业刑侦手段的好奇欲。



▲鉴证实录片段

 

《仁心解码》运用心理分析来协助警察破案,挖掘人心无穷的潜意识。


去年VIUTV的《诡探》是靠茅山道术来侦破凶案,谁说神学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科学呢。


▲诡探剧照

 

1997年,由“捞家”罗嘉良、张可颐、张家辉主演的《迷离档案》,早早就开拓了一种单元奇幻刑侦剧的先河。故事讲述了一群主角经历生世轮回、时空行走、潜意识杀人、诈尸等诡异案件,大获成功。


▲迷离档案片段

 

这些癫狂的港剧,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港剧想象力的巅峰时刻。

 

同样一集警匪剧,以前的港剧能天马行空花样百出的建构出犯罪事实,再一步步追查,直到最后破案,看到人喘不过气,且留有余味。

 

而我们现在的《使徒行者》们,再继续玩这种低智商的猜谜游戏,真的好吗?



本文转自公众号:菊长电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