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测评,PS 2018又新增了这些多功能,到底值不值得升级?

 百合仔 2017-10-25 发布于广东


/

作者:Bearie




Hello,大家好~

我是Bearie。

 

就在上周的时候,著名的ADOBE又双叒叕更新了,预告了几个月的CC 2018全家桶正式上线了。作为一个使用过adobe许多版本的摄(老)影(司)师(机),我也第一时间更新并且探索了新功能,这篇文章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几天我使用PS和LR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

 

一.   引言

其实自己蛮喜欢下半年这几个月份的,有很多很多的发布会和更新,比如9月的IOS11和iPhone X,还有近期的Win10.4的版本更新,当然还有ADOBE的2018升级。


不知道大家面对这些更新的态度是怎样的,是会选择立即更新还是会观望一段时间?我自己则是一般会选择尝鲜,因为自己对于各种新功能是有很多期待和探索的渴望的,而ADOBE的一年一度的大版本更新正好会满足我这种期待,让我觉得惊喜。


也正是我的这种期待与探索,使得我的文章会比一些其他媒体稍微晚一些,因为我想去深度体验,去以使用者的角度来将感受分享给大家,而不是追热点潦草的搬几张图复制几段文字就完事的。

在撰稿过程中,我发现国外网站与国内网站中的内容有一些差异,所以文章中我也会为大家带来一些国外的新鲜内容~


(小剧透一下,文末有福利放送哦~)

 

二.   PHOTOSHOP更新

首先来和大家说说Photoshop(下文简称PS)的几大更新,我没有直接像官网一样把更新没有层次的并列式的罗列出来,而是将他们归类整理了一下,让大家有更直观的认识。



1.     授人以渔,便于学习

我相信大家在第一次拿到PS的时候面对一堆的工具和面板,基本都会是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我自己也是同样,觉得很拿上手,很希望PS可以本身能够自带教程或者提示指引。而AODBE同样意识到了广大用户的这一需求,在2018版本中为PS添加了两大学习利器——工具提示与学习面板。通过这个更新,我们也可以自学快速入门PS了~


(1)工具提示

在之前的版本之中,当我们把鼠标悬停在工具上面的时候,PS只会“贴心”的为你显示一个名称,告诉你这是什么,而现在则会出现具体的文字说明甚至是动态演示,直观的告诉你这个工具该如何使用,让你不得不懂。




(2)学习面板

如果说“工具提示”已经让你觉得PS变得更贴近初学者了,那么“学习面板”这个更新会让你觉得惊艳,因为设计者把“手把手”教程植入了PS之中,我们可以在面板中找到四大主题教程——摄影、修饰、合并图像、图形设计,同时每个教程都会搭配常见的应用场景进行逐步操作讲解,甚至会告诉你这个操作在哪里引导你该如何做。如果是刚刚接触PS,我想你一定会沉迷于这个教程不能自拔的。


 


2.     漫步云端,跨屏体验

现在可以说是一个“云”时代,云共享的概念已经充满我们的生活,同时分享晒图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两点也一直是各大软件厂商一直在不断更新的内容,都想让我们可以提高两端的效率,ADOBE也不例外,此次更新了从云端获取照片和快速分享照片的两大功能。


(1)与LR云照片联动

在2017版本更新的时候,ADOBE更新了“起点”界面,同时在其中加入了“创意云”选项,已经开始强调从“云”获取照片的概念了,只是今年的更新让我们可以和LR的云端照片联动,变得更加实用和方便。我们甚至可以做到用移动端的LR进行修图,然后在PC端PS中进行跨屏无缝衔接修改。



(2)分享文件

我们可能一直觉得分享照片是手机APP的专利,电脑的软件似乎并不能实现。但是在今年的PS 2018版本中多出了“共享”功能选项,让我觉得照片在电脑上分享似乎变得有了可行性。拿Win10系统举例,在我实际使用之后,我觉得支持分享的软件并没有特别切中国人使用的痛点,基本只能分享到微博、知乎(INS和脸书也可以,只不过……),而微信、QQ是不支持的,而且必须是应用商店下载的官方应用才可以使用。



3.     加入黑科技,便于创作

这个标题下要说的内容基本都是比较牛的更新了,算是ADOBE在“发福利”~至于ACR的更新与摄影太过相关同时又非常强大,所以我下面会单独用一个板块来讲解。


(1)360全景

全景图也是今年比较流行的内容了,现在也有不少厂家发售了全景相机,可以让我们快速拍出全景图,而PS的自家兄弟PR也在2017年就加入了全景功能,今年终于把它引入PS,放在了3D菜单下。



(2)可变字体

ADOBE近两年还是蛮重视字体的,去年更新了Emoji和SVG字体的支持,到今年开发了“可变字体”功能,能够让我们对于字体的属性有着更高的控制权。同时操作支持直接预览,能够调整直线宽度、宽度和倾斜度等几大选项。但是目前的缺点是好像只支持PS附带的几款字体,种类比较少。


 

(3)画笔更新

画笔管理模式进行了很大的优化,改为了文件夹显示模式,我们可以重命名、新建和合并文件夹,同时可以调整笔刷预览大小,更加方便快捷。



除此之外,在描边平滑上面的优化也不小,同时描边平滑早多种模式下都可以使用。


下面来引用官方指南的描述来为大家阐述:

拉绳模式:仅在绳线拉紧时绘画。在平滑半径之内移动光标不会留下任何标记。 



描边补齐:暂停描边时,允许绘画继续使用您的光标补齐描边。禁用此模式可在光标移动停止时马上停止绘画应用程序。



补齐描边末端:完成从上一绘画位置到您松开鼠标/触笔控件所在点的描边



缩放调整:通过调整平滑,防止抖动描边。在放大文档时减小平滑;在缩小文档时增加平滑




还有一个处于试水阶段的功能,就是“绘画对称”,我们需要在首选项中的技术预览选项下手动打开,这一功能能够有让我们快速绘画中对称而复杂的图案。



(4)弯度钢笔工具

这个内容是我认为的此次更新的最大亮点之一,简化了我平时的曲线操作,也便于初学者上手,能够快速平滑曲线和直线段。




(5)选择并遮住

这是在去年的大更新中我最喜欢的功能之一,但是依旧有时候没有那么智能,而在这次升级中进行精度的提升,可以让我们实现快速抠图操作。

 


4.     修图大神器,蒙版来帮你

这次的ACR的更新功能是让我非常意外的,也是非常强大的。而这一点功能不知道为什么也是国内的官网没有写出来的,所以在这里来和大家简单讲一讲,具体的操作和讲解在下面的视频演示中。


这个更新主要是针对于ACR中的三大局部操作(调整画笔、渐变滤镜、径向滤镜),可以让我们在针对某一局部进行调整的时候避免对其他部分的影响,或是用亮度区分、或是用颜色区分。举个例子来说,这正好解决了在风光照片中对天空增加渐变滤镜的时候对于楼体的影响的情况。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时曾相识?是的,这个功能就类似于PS中的明度蒙版功能或者是颜色范围工具。

 


5.     关于插件的一点说明

可能每次更新之后大家都会觉得插件不好用了,那么在本次更新之后这个情况还算比较少见。目前在自己常用的几款插件之中,NIK系列需要重新安装,而雪人插件需要升级,其他插件(TK V5、DR3等)还都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最后以一段视频来为大家演示上述的几个更新内容~

 


 



三.   Lightroom更新


1.     改了名字只为更好的遇见你

当天更新之前,还在用PS制作3D图,看到群里有朋友说LR改名字了,自己也就马上去看ACC上面的更新了——发现LR被一分为二了,原来的LR被叫做PhotoshopLightroom Classic CC(下文简称LRC),而新版的则是基于云的一个简化版叫做Lightroom CC(下文简称LR)。



 

2.     不一样的LRC

首先名字改变了,这是给我感觉上的第一大不一样,而其他地方也同样有着提升和改变。


(1)提升了LR的运行速度

LR的运行速度过慢曾是让我一度放弃使用的理由,也是广大摄影师的一个槽点。而这次它采用了新的目录格式,让图像的加载浏览变得流畅,提升了体验。


(2)嵌入式预览

我们可以在导入照片是构建预览选项下选择这个选项,它可以让我们在图库模块中快速滚动浏览大量图像,还可以更快地执行 1:1 缩放。



 

(3)蒙版范围

和上面提到的ACR更新是同样的,也和我视频中演示的操作是相同的。

我这里再用官网文字为大家总结一下:


颜色范围蒙版

通过调整画笔或径向滤镜/渐变滤镜在您的照片上创建初始选区蒙版后,可使用“颜色范围蒙版”根据在蒙版区域内取样的颜色优化选区蒙版。



明亮度范围蒙版

通过调整画笔或径向滤镜/渐变滤镜在您的照片上创建初始选区蒙版后,可使用“明亮度范围蒙版”根据选区中的明亮度范围优化蒙版区域。




  1. 3.     全新LR,界面更简洁

新版LR采用了一套全新设计的界面,同时在LRC的功能当中进行了简化,但是大家可以放心的是,它保留了核心的功能(如基本调整、HSL、局部调整等)。



使用起来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是一款更加面向于初学者和习惯手机版LR人群的软件,同时更加注重与云的衔接。



 

与PS相同,也有着工具的操作提示,让新手可以快速适应。



 同时界面偏向于手机版LR界面,十分简单直观。



文章写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快速适应和掌握PS和LR新版本中的一些变化,自己也会在日后的教程中推出PS、ACR的更多内容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