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公墓

 昵称535749 2017-10-26 发布于辽宁

2017-10-25 23:56 | 豆瓣

2017-10-25

本文作者“寒塘渡鹤”,欢迎去豆瓣App关注Ta。

豆瓣日记:关公墓

未完,待传。

洛阳关林是关羽的陵墓,当年关羽兵败荆州,被孙权杀害,孙权为了移祸于曹操,就把关羽的首级送给了曹操,曹操也不傻,明白什么意思,就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厚葬了关羽,而关羽的身体则由孙权葬在湖北当阳。所以,关羽有两个陵墓,而洛阳的关林则是全国唯一的林庙合一的祭祀关公的地方。

在中国,墓称为林的很少,一般这么叫的都是圣人的墓,比如武圣关羽之于关林,文圣孔丘之于孔林。当然还有袁世凯的墓袁林,徐世昌说老袁称帝未成,就别叫陵了,用谐音林吧。

豆瓣日记:关公墓

关羽死后,历代对他都有加封,关林里的主殿前有一副楹联:“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禅称佛道称天尊。”他在儒道释各界都吃得很开,而且还是财神。在华人世界,几乎随处可见关羽的供奉,在海外,关公崇拜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纽带。我老家那个镇就有个关帝庙,有一年重修,塑了个很大的关羽金身。庙在一个戏院里,每年关羽生日前后的几天,都会唱和他相关的戏,我小时候还常去看,一待就是一天。

关羽死后为什么这么被推崇,引用相声里的话,就是:丫忠义。但忠义的人多了,只有他被认为是忠义的化身,很显然,他有独到之处。

豆瓣日记:关公墓

关羽兵败被曹操擒获(演义里是劝降),曹操对他很好,但他惦记着故主刘备,最终还是离开了,但他说要报效曹操后再走,他确实也是这么做的。这是一个兵败投降(或者被迫投降)又去找旧主的故事,但通过戏剧和演义被升华成了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有条件投降而不轻生的故事。

“义”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所有的正能量都可以包含在义的范畴里,包括忠。更早的人,经常会用生命代价来维护义,比如春秋时期著名的晏婴二桃杀三士,三个猛汉自杀,只因为别人用俩桃羞辱了他们的尊严。在那个时期,生死是小,失节是大。但到关羽这里,投降也可以义,这拓宽了义的范畴,重新诠释了义的概念,极大的修正了中国人的价值观。这对后世是非常实用,毕竟人越来越看重生命,社会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人的一生很难说,谁能一次就选择正确,并且从一而终。

豆瓣日记:关公墓

而《三国演义》则用生动的情节把这些完全升华了,这就是魅力无限的关羽和他的头号粉丝曹操之间的故事。小说里,关羽投降的主要条件是降汉不降曹,曹操听了就笑:“吾为汉相,汉即吾也”。其实关羽也知道,但这么说不是听着好听么,不还是给你曹操干活。

作为关羽的头号粉丝,爱才如命的曹操对关羽的包容和迁就成就了关羽,他知道此人留不住,以后肯定是对手,但还是对他很好,不杀他。他多次称赞关羽的为人,称他“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义士”,他花痴般地仰慕关羽,说自己福薄缘浅,恨不能多留。如果曹操务实些,杀掉关羽,那就没以后那么多事儿了,但那也就不是曹操了。曹操能当面对刘备说天下只有你我是英雄,其他都是渣,他就不会杀刘备,他能毫不掩饰对关羽的欣赏和喜爱,他也同样不会杀关羽。曹操的气度绝非常人可比。

豆瓣日记:关公墓

如果借用男女关系来形容,曹操也许更懂关羽,更像是关羽的知己。关羽也明白,但他这辈子已经是皇叔的人了,虽然曹操对他很好,他也很感激,但没办法,孟德,今生你来晚了。

三国志说“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这种亲如兄弟的关系,在演义里则直接表现为刘关张结拜为兄弟,这种在后世成为江湖义气的典范的行为将刘关张紧密地栓在了一起,结拜讲究义气,讲究情分,这是关羽的优点,也是他的软肋。

曹操唯才是举,知人善用,你只要是人才,在他那就有发挥的空间,所以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他非常知道如何重用关羽这样的人才,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他发挥人生价值,达到自己和对方的双赢。但面对如此一个让人生腾飞的绝佳机会,关羽选择了放弃,他放弃了事业前景一片光明的曹操,而选择了继续追随当时到处寄人篱下尚且看不到希望的刘备。这是何等地讲义气,又是何等地有勇气。

关羽终究是要离开的,但他知道曹操对他的好,所以报效后才离开。而曹操也没有阻拦,还给行方便。都是有情人。不是有这么句话么:有一种爱叫放手。还有句话说:不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多么伟大的爱情故事!

豆瓣日记:关公墓

相濡以沫不容易,相忘于江湖就容易吗?在同一个江湖,终究是无法忘记的。

华容道的狭路相逢再次把两人拉到了一起,历史上应该没有华容道这事,但这个故事本身确实很精彩。老情人相见,心情分外复杂。这次强弱之势换了,当年体面的一方落魄了,生死得看对方脸色了,曹操当时的心情远比形势更复杂。形势最差也就是拼个你死我亡,而心情则不同,当年为了俘获对方芳心,他出手阔绰,没有什么是他办不到的,三日小宴五日大宴,上马提金下马提银,虽然除了赤兔马和一件锦袍,对方什么也没要也没拿,但曹操是体面的,追求不成,大度放手,他相信他给对方的印象极好,云长对他也很倾心,只是相逢恨晚。但现在,对方看到了自己最不体面的一面,他得去求对方放自己一马,而只有他委曲求全才可能挽救自己的事业。以小说的背景设置来看,在华容道如果关羽不放行,曹操就凶多吉少。在这个前提下,如果鱼死网破,也许曹操宁愿自杀,大丈夫能屈能伸,曹操不是没有屈过,但如果他极为倾心的老情人关羽不念旧情,他很有可能会选择尊严。

豆瓣日记:关公墓

程昱说,丞相这次你得亲自说情了。当然,求情起了作用,但这并非是曹操口才有多好,而是关羽的“义”出来作祟。程昱当时说:“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这几句话点出了关羽的人格特质:重情重义,恩怨分明,不畏强暴,不欺弱小。在我看来,这几乎就是中国人“义”的核心,能做到这些,就是真正的义士,关羽就是楷模。曹操一行人落魄至此,旧日又对他极好,关羽是绝对下不去手的。对待不同人的不同态度,和关羽相反的是张飞,三国志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就是说,关羽不屑有身份的人,而对下面的人好些,而张飞则相反,敬重有身份的人,却看轻底层的人。而张飞经常鞭打士卒这个毛病,最终也给自己招来了祸患。

豆瓣日记:关公墓

华容道这个事,肯定一直是曹操之后的痛处。因为曹操虽然也时不时会遭遇窘迫,但这可能是他唯一一次跟人这么拉下脸求情,而对象居然是关羽这个他极为欣赏也曾大力追求过的人,不是说他在别的情况不如这次窘迫,而是这次他面对的是他很在乎的人,他可能最不希望被这个人看到自己的窘迫,这种心绪太纠结。曹操是个体面人,大部分情况下,他确实都很体面,但这次可能是他人生中最不体面的时候。当他在华容道看到关羽的那一刻,他可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后来从西川来了个叫张松的人,曹操说你看我牛逼吗,张松说牛逼:“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这几句话,把曹操惹火了:你麻痹,你敢揭我的短。要不是杨修劝,他就要把张松的脑袋砍下来。这不仅仅是因为张松提到了他最困窘的几次战斗让他很没面子,更是张松提到了华容逢关羽,你提谁不行提关羽,比起跟关羽狭路相逢,他可能更宁愿再让吕布拿着戟在头上敲,或者被马超追得狗急跳墙,割须弃袍。

按理关羽以私废公,损害了集团的利益,应该是反面教材,但大家却很喜欢这个故事,不但不觉得他有错,反而更喜欢他,这倒反升华了他的形象。因为中国传统上还是人治而不是法制,往往重人情胜过重规矩,大家喜欢这样有人味的故事,有人味的人,所以这叫义释华容道,义字当头,就不是普通的徇私情了。

豆瓣日记:关公墓

当然关羽这个人毛病也很多,比如刚愎自用,过度自信,目中无人,爱面子,在演义中更是有诸多事例来丰富他的性格。他一直就瞧不起东吴君臣,当孙权来提亲时,他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我老虎的女儿怎么能嫁给狗的儿子。人家孙权也是一方之主,和你的主子刘备平起平坐的,你居然瞧不起人家。当他知道黄忠和自己并列五虎将时,他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当年比他老的黄忠可是能和他战个平手的,他居然瞧不起人家,难道您不会老么,而说这话的时候他也已经五十八了。

当他知道马超归顺刘备时,居然要入川来和马超比试,刘备当时就吓尿了,诸葛亮说我来写信搞定他。关羽这自大的毛病,绝对是刘备和诸葛亮给惯的,作为一方军政首脑,轻易离开驻地要去武斗,简直儿戏,刘备居然没有斥责他,而诸葛亮则是拍马屁安抚。三国志也有类似记载,他问诸葛亮“超人才可谁比类”,马超和谁比比较合适。三国志说“亮知羽护前”,就是说诸葛亮知道他好面子,然后就回复他:“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大意就是,马超(字孟起)文武双全,确实是当世豪杰,但也就是英布彭越这种货色(言外之意,关羽是韩信),他应该和张飞一起比试,还配不上和美髯公你比。这马屁拍对了,关羽很高兴,自己偷着乐就得了,还把信给大家看,他觉得这种feel倍儿爽。这让张飞和马超知道了情何以堪,而且还把诸葛亮卖了。所以毛主席说关羽这个人不高明,不会搞统一战线。

豆瓣日记:关公墓

关羽这性格最终的后果就是把刘备一直的盟友孙权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之前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让他的声望达到了极点,曹操为避其锋芒,几乎要迁都离开许昌。但物极必反,强盛之下暗流涌动,他的性格导致他树敌太多,包括对手盟友和手下,结果孙曹联手夹击他,手下又出现叛变,最后失了荆州,兵败身死。

失掉荆州直接从战略上影响了后来蜀汉政权的北伐大计,蜀中向来易守难攻,因为路不好走。从蜀中出来只有两条道,一条是往荆州方向,这个容易些,另一个条是往北翻秦岭,这个难度大。所以占据西川一定要同时拥有荆州一带,才可能成就王霸之业。失掉荆州,等于没了荆州这个战略跳板,堵上了第一条路,所以后来诸葛亮和姜维北伐,都是翻山走秦岭,出来的难度很大,成功的难度就更大了,恢复汉室基本上就没戏了。

豆瓣日记:关公墓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

历史记载虽然简单,但搭了个大框架,三国志说,关羽有国士之风,曹操也是壮(作赞赏倾慕解)羽为人。历代英雄辈出,后世为何独美化他而不是别人,他自有优点。各种真假故事和传说,大大丰富了关羽的形象。虽然这个人毛病很多,犯错的错误也很严重,但他的优点尤其是人格魅力也非常突出,这就是关林大门两边白墙上的四个大字:“忠义”“仁勇”。这个特质非常符合中国后世(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正能量的需求,这让他脱颖而出,成为传统价值观的核心“义”的一个有力代表号,供后人景仰。

豆瓣日记:关公墓

关林里正殿上面挂满了牌匾,而墓前面的两个牌坊前后左右也刻满了题词,看起来十分拥挤,而很多都模糊得看不清了。当然墓前面的空地比较窄,可以修建的牌坊有限,但即便如此,这两个牌坊上刻得没有一点空地,还是让人感慨,这就是关二爷的魅力,后世的大人物都想在这里感怀一下。这里的好多牌匾和题词都是来自乾隆慈禧光绪这些人,毫不夸张地说,除了帝王级别的人物,一般人包括官员是没有资格随便在这里题词刻字的,因为这是圣人的地方,需要官方的认可。如果墓前面的空地大些,不好说会修多少牌坊来刻字。

豆瓣日记:关公墓

楹联往往是文化态度的体现,这里有几幅感觉特别到位。比如“英雄有义称夫子,忠义惟公称帝君”,夫子是儒家对老师的尊称,比如孔夫子,而关公也叫关夫子,应该说他以“忠义仁勇”突出而成为后世的老师,帝君也是后世帝王给他册封的最高地位,这话是说,忠义的人不少,而只有你因为忠义成为帝君,你是忠义之首啊。“三分疆域此抷土,万古纲常第一人”。这幅楹联说他是三纲五常的楷模,这里应该指他忠于刘备,是“君为臣纲”的最高境界。而墓碑上面写着:“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这个好像是康熙题写的。

洛阳那天特别冷,还毛着雨,而我那次出差拿的衣服还很少,不过能有机会到关林凭吊关公,也是个热乎事儿。

壮哉,云长!

豆瓣日记:关公墓

个人公众号:管中可窥豹。欢迎关注和交流。

(全文完)

本文作者“寒塘渡鹤”,现居北京,目前已发表了63篇原创文字,至今活跃在豆瓣社区。下载豆瓣App搜索用户“寒塘渡鹤”关注Ta。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