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网

 toybear2098 2017-10-26 发布于重庆


[本文是我写的,由《科技导报》2017年第20期刊登。图片源于网络。]

“瞧你把学生都带成啥样了!”听了A教授的诉苦,同事甲脱口而出。

据A介绍,他指导的硕士生还没有读到研三就开始“心不定”了,总想着外出实习或者复习托福。A被就业形势和学生的诉求“逼得没办法”,就同意学生参加暑期实习,并给研三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能安心找工作或者复习托福。但学生“脱产”1-2个月后,A看到别的课题组十多个学生正在实验室“浴血奋战”,就坐不住了,打电话催学生回来。而一旦看到学生回到电脑前写硕士论文,一坐就是几个小时,A既感动又愧疚,过一阵就给学生“松绑”。总的情况是,研三学生参加了秋季招聘,来年参加春季招聘,即便拿到几个offer,还会继续投简历,很少有时间做科研。这就使得A“很不爽”。

谈到自己纠结的原因,A坦陈,师生有“利益冲突”——导师希望学生把更多时间花在科研上,多出科研成果;而学生有他们自己的兴趣点和日程安排。最要紧的,是导师“压力山大”。A在一所全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工作。A所在的系每年都对教师进行考核,还通知每一位教师他/她的工分和排名。无形中,教师在系里的“地位”和发表文章、拿到科研经费的情况联系在了一起。维持课题组正常运行更是需要科研经费,而能否申请到科研项目,和课题组做科研、“产出”论文的情况密切相关。

一方面,研究生要找到自己的出路。另一方面,课题组也得生存和发展。在A看来,这两者的矛盾似乎难以调和。

对此,获得多个学术头衔的同事甲说,他的课题组就“没这么多事”。甲就给学生布置很难的课题,并且不允许学生发表“小文章”,而是让学生非得在他指定的高档次刊物发表论文才能申请毕业。这样,学生不得不整天做实验,甚至延期毕业,以达到他们课题组设定的毕业要求。哪怕学生需要找工作或者复习托福,也只能在做实验的间歇“见缝插针”。甲指出,A的困境“都是自己找的”——A让学生做简单的课题,使出浑身的力气帮学生改论文,甚至彻底重写论文,并且把论文投给“一投就中的刊物”,以“确保学生正常毕业”。可结果呢,学生在研二结束时发表了论文,就提出各种要求。

A的同事乙的课题组也“没这么多事”。乙一直招收本校的大二学生进课题组做科创项目,从中挖掘科研苗子,鼓动他们留下来读硕士。当硕士生纠结于“究竟要继续读博士还是找工作”时,乙就说“你已经发了那么多文章,不当教授可惜了,你博士毕业后可以出国,然后回国直接做教授”。这样,学生就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心无旁骛地做科研。

但A认为,乙课题组的情况是理想化的。A注意到,他们系的硕士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和本专业无关的工作,比如做会计、当银行大堂经理,而留下来读博士的寥寥无几。这就意味着,这些学生必然会花很多时间学习和本专业无关的东西、外出实习、广投简历。而且,也有些学生不清楚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他们想着“有了一些东西或者资本之后,才有资格做选择”,就“四处出击”,探索着职业发展的各种可能。这就给导师培养研究生出了一道难题。

时下,教育界常常提及并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升学生的获得感。而无论是课题组正常运行,还是研究生完成学业,都需要研究生认真做科研。该如何处好研究生生涯发展和课题组生存发展的关系?

带着这个问题,A走访了更多的老师。很多老师说,现在研究生毕业要求提高了,每年系里都有很多研究生延期毕业或者拿不到学位证,甚至有些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送盲审被“枪毙”了。因此,他们不支持学生在还没有达到毕业要求的情况下外出实习或者请假复习托福,“毕竟要分清主次,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更多的老师则表现出无奈。他们不好意思拒绝研究生的请求,于是对学生“干别的事”只能眼开眼闭,但结果是:研三学生“基本上干不成什么活”。一位老师参加了一位硕士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发现该生的硕士论文只有两章实验内容,其中一章达到了学术论文的水准,而另一章“看起来就只有两个星期的工作量”;一问他的导师,才知道该生发了一篇论文后,就去复习GRE了。

也有的导师说,一旦有学生提出想复习托福、GRE,他会全力支持,“不只是给学生1个月的假,而是6个月”,因为“学生有好的出路,有利于课题组吸引好的学生进来”。

看来,不同导师对学生生涯发展的支持程度不同,但大多数老师都面临着同样的现状——研究生需要很多时间做和科研无关的事。

对此,A还特地问了他的两位有志于进高校任教的博士生。一位博士生认为:研究生生涯发展和课题组生存发展之间的矛盾“既大也不大”,关键是师生怎么看、怎么处理;学生有生涯发展的需求,这是要求上进的表现;老师有对学生的要求,学生也有自己的需求,师生应该互相理解、尊重;每个课题组都有不同的风格,不必太在意别的课题组怎么做。另一位博士生则说,导师让学生好好做科研,是“理”,无可厚非,而“放”学生外出实习,是“情”,成人之美;导师无论作出什么样的决定,都不要纠结。

而通过阅读主流报刊,A终于明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导师不仅仅要指导研究生做科研,还要做青年学生的引路人,鼓励学生既探索科学真理,又发展职业生涯,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不要纠结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要站得高,看得远!”A对自己大声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082341.html

上一篇:按照审稿意见修改论文和写答辩信的体会【已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