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夜追凶》幕后故事:器材、拍摄、剧本全揭秘

 丶暖色 2017-10-26 发布于陕西

看过《白夜追凶》的很多小伙伴最近发来观后感,直言全剧暗灰色调的摄影风格让人压抑的超难sou。另外,剧中大量的雨戏、夜戏完美的暗部细节呈现也让大家直呼看的又爽又过瘾。不过大家没有看到的是,《白夜追凶》的摄影指导刘英剑不仅在摄影上“花样层出”,更被王伟导演评价为最会看剧本的气氛导演。今天,一起和刘英剑聊聊《白夜追凶》摄影的那些事儿。

刘英剑

ARC LIGHT

弧光联盟

代表作品: 网剧《心理罪》、《灭罪师》、《画江湖之不良人》 、《白夜追凶》


Q:是什么样的机缘进入《白夜追凶》剧组的? 跟导演王伟之前有过其他的合作么?

刘英剑:我们已经合作将近有十年的时间了,最早是在长春一起拍婚庆。这一合作就合作了十年时间。现在基本上五百和王伟的片子都是我负责摄影。


Q:《白夜追凶》拍摄周期是多久?摄制团队由多少人组成?分成几组?拍摄任务是怎样分配的?

刘英剑:《白夜追凶》从2016年10月份开拍,一共拍了4个月,其中还拍了一个月的B组。我负责单组拍摄,以文戏为主,整组加上我一共七个人,两位负责掌机、两位负责焦点还有两位助理,B组是武术导演负责,以武戏为主。


Q:在剧本创作和准备阶段有参与到其中么?

刘英剑:我没有参与剧本创作阶段,因为《白夜追凶》的剧本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剧本,所以在拍摄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做调整,只有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做了修改。



Q:在正式拍摄之前您有做过测试片么?在影像风格的确立方面经过了怎样一个过程?导演对于该片影像风格上是否有明确要求?是否有参考美剧或者其他同类作品?

刘英剑:这次拍《白夜追凶》没有拍测试片,主要是因为之前我们拍摄了多部罪案剧题材的影片,所以大家都比较有经验,心里都很有数。

影片风格呢主要还是由剧本来决定的,当你看完一个故事之后,它的影像风格其实就已经在那儿了,所以我觉得没必要自己再去确立另外一种影像风格,因为影像是服务于剧情的,我的工作方式也是这样,尽量拍出一个故事传递出来的感觉。当初看完《白夜追凶》的剧本,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暗色系、灰色调。所以,大家在看剧的时候不难发现剧中有很多的雨戏、夜戏,因为我们并不想把太多颜色加进来。大家说的美剧感呢,其实我们之前看过一部叫《罪夜之奔》的剧,那部剧拍的很好,但是在实际操作、拍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参考或者借鉴太多,比较看重的是这部剧中处理戏的那种感觉。


Q:拍摄器材都选择了哪些?出于哪些原因作出这样的选择呢?

刘英剑:设备方面,选用了一台ALEXA Mini 、一台AMIRA,因为我一直在用ARRI的摄影机,它的宽容度能给我带来安全感。而且这两款摄影机用起来很轻便,一般来讲拍网剧镜头量很大,《白夜追凶》中手持镜头就很多,观众应该能感觉到很强的代入感,但是用太重的摄影机掌机会压力很大,所以最终我们选择了这两台摄影机。

镜头用的是UP中很普通的一款镜头。整部戏焦段用的比较多的就是长焦和广角。剧中一些偷窥的视角用的是长焦,还有一些体现人物性格的镜头画面,一般会选择相对广一点的镜头去拍人的近景,这样它的视觉冲击力会比较大。

滤镜使用的是Black Diffusion这款滤镜,因为这款滤镜能去除一系列的数码感。现在很多摄像机拍出来的质感很锐,所以这次在拍《白夜追凶》的时候我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在全程拍摄的过程中,我都给镜片加了Black Diffusion这款滤镜,这样观众在观赏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强的数码感了。最后整体来看,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在小技术方面存在一些小的缺点,不过可以忽略不计,比如说在广角端的时候,它那个镜片上面有很多黑色的那种点状的物,但是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设计镜头、画面就可以了。这款滤镜其实是第一次用,也是为这部剧的风格特意选择的。

其实我每部戏都喜欢做一点儿新的尝试,因为这些设备只有在用过之后才知道它的优点和缺点,之后在拍戏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影像风格理性的选择、确定设备。


Q:影片开头分尸现场,一个七分钟的长镜头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是您还是导演的设计?用长镜头表现的原因是什么?

刘英剑:我平时就喜欢用长镜头,恰巧在看到剧本的时候,我就觉得那场戏比较适合用长镜头来拍,确切的来讲其实应该是两场戏。最后经过商量决定将原有的两场戏合并为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场戏,并且删掉了一些内容。不过在合并过程中,因为两场戏的位置地点跨度比较大,所以后来在拍摄的时候现场机位也做了重新安排和调度。


Q:在画面篇幅、画面色彩以及风格等多个方面,《白夜追凶》都给人电影的即视感,您觉得这种呈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摄制组对此运用了哪些处理方式?

刘英剑:《白夜追凶》的画幅是2.39比例的宽画幅,观众会有电影既视感,应该和宽画幅带来的直观视觉感受有很大关系。另外,在灯光方面,我们没有选择传统的平光,我们选择了光比很大、反差很大的光,这是第二点。还有在镜头方面,我们在每一场戏的处理方式上也尽量不用相同的方式,尽量往电影的感觉上靠。


Q:近两年同类型题材的影视剧比较多,在这部剧创作过程中您是否有特别用一些手法做一些创新?

刘英剑:这部剧在拍摄上最大的创新应该就是长镜头的使用,另外这次跟组我们用了一台45尺的伸缩炮,这个伸缩炮在国内拍剧里面很少有人用的,在剧里面,我们用它完成了很多短的长镜头,有的时候一小场戏也是用它完成的。这款伸缩炮在运动方式上很不一样,它可以在升降的同时还能伸缩,比如一边往前走一边往上升,也可以一边往下降一边往后退,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这一点完成很多比较有难度的拍摄任务。上面刚刚提到开场七分钟的长镜头,就是用这款伸缩炮然后又加了20米的轨道才完成的。

再回到长镜头,因为长镜头比较适合交代环境,一些情感表现特别细腻的戏就不适合用,剧中案发现场就非常适合,我们也拍了很多手持的长镜头。比如有一场周巡回到办公室发脾气的戏,整个长镜头囊括了在场的所有人,并且交代了他们现在的状态,整个长镜头下来观众在看的时候是十分连贯的,而且是十分过瘾的,最重要的是所有的信息也交代清楚了。



Q:剧中关宏峰、关宏宇两人虽然样貌相同,但性格却不同,两个角色的拍摄手法及拍摄风格上是否有区别?

刘英剑: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也讨论了很久,最终设定的方案就是不设定,什么叫不设定呢?就是我们把他们当成两个人来拍,因为我们不想被兄弟同框干扰得太多,这样拍出来的效果就不会给观众造成那种特别炫技的感觉,观众就更容易相信他们两个虽然相貌相同,但却是两个不同的人。另外,在拍兄弟同框的画面的时候,我们用了手持的拍摄方式外加很多种特效来实现。我们最终想要的效果就是观众在看完之后觉得画面很连贯,相反,并不会特别注意拍摄手法,而拍摄目的最终还是想强调关宏峰、关宏宇是两个不同的人。

在具体的镜头设计方面,前期准备走调度的时候会让潘粤明老师演其中一个人,另外一个人由替身来演,确定调度没有问题之后,我们再确定第一个镜头在哪儿找剪辑点,然后再完成第二个镜头的拍摄,这样很多短镜头剪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连贯的长镜头。


Q:剧中会有一些分尸、碎尸、尸体等画面,但在看剧的时候并不会特别突兀,带来不适感,在拍摄这类画面的时候摄制组是如何处理的?

刘英剑:在处理这些分尸、碎尸画面的时候,我们要强调的是把信息交代给观众,但又不会让观众觉得特别恐怖、血腥。所以,我们用了折射、剪影的处理方法,比如开场的第一个镜头就用了一些折射,在一个鱼缸里镜头慢慢运动,然后从鱼缸的玻璃屏可以从反光面看到一个人正在分尸。当然,有一些镜头在呈现的时候也会比较直接,比如有一集哥哥关宏峰在解剖尸体的时候就直接就拿着一个人体的肝脏,为什么这些类似于这样的画面会做这样的处理呢?因为剧中是道具,是一些动物的肝脏,这些大家平时都有看到,所以并不会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



Q:剧中人物的情绪尤其是一些罪犯情绪变化会非常快、非常大,在拍摄的时候都运用了哪些拍摄手法、拍摄技巧来体现人物情绪变化的呢?

刘英剑:第一,我要求每一个摄影师融入到每一场戏里面,让他们作为这场戏里的一个演员来拍。因为我们在拍的时候都是用手持,所以演员的情绪变化对摄影师是会有感染的,比如,第一个单元案件中,快递小哥在进入关宏峰、关宏宇兄弟住所之后,前后的情绪变化是非常大的,摄影师在拍情绪稳定的时候,会带有那种浅的呼吸感静静的看,但是当他情绪变得非常激动的时候,摄影师手持拍摄的晃动感也会随之变大。只有你把自己当成戏中的演员,你才会体会到这种细微的变化,然后你才能更准确地传递给观众。

第二,在人物表情拍摄的时候,我们会选用广角来拍近景,这样离机器更近的同时,也拉进了和观众的距离。其实拍近景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长镜头来拍,也可以用广角来拍,但是用广角来拍的话,可以让观众第一时间感受到画面中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甚至在一些紧张的环境下,都能感受到他的心跳。基本上就是这两种方式、方法来体现人物的情绪变化。当然,每场戏的状态、台词等都不一样,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在做一些调整。



Q:有一集关宏峰与周巡在警局楼道里谈条件,画面中暗黑的楼道顶部占据了一半画幅,这样处理给人更为直观的压抑感,在其他拍摄细节上是否还做了同样的处理?

刘英剑:首先我想说一下,这是在整部剧里我最满意的一个镜头,同时也是我印象非常深刻,一度让我十分痛苦的一场戏,因为在拍这场戏之前,我和导演也沟通过拍摄场地的问题,这场戏戏份很重,单纯的两个人在楼道里聊天又没有其它调度就太普通了,但是位置关系就是这样没办法换。然后我就在楼道里走来走去想想有没有一些好的处理方法,突然,我注意到楼道棚顶,然后观察一番之后就确定了现在的拍摄角度和处理方法。在《白夜追凶》里,我的工作方式就是这样,喜欢在现场找一些不被注意或容易被忽视的角度来帮助现场拍摄提升气氛。

Q:整部电影整体的影调都偏暗一些,也有很多夜戏、雨戏,这种条件下的拍摄是否有一些挑战?您是如何保证画面的暗部细节呈现的?

刘英剑:相对来讲,雨戏是很具有挑战性也是最艰难的。当时在现场拍摄的时候,基本是三辆洒水车在,现场整个环境都被打上水了,而我们拍摄的工作人员因为是手持拍摄,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演员调度多走一步,拍摄的方案可能就会发生变化。而且这些摄影机之类的设备器材也需要做防雨处理。还有一点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挑战,警局部分的戏我们一直都是在熬夜拍,连续拍了一个月的大夜,那段时间真的是比较艰难,因为每天熬夜黑白颠倒就是彻底倒时差的那种。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场地我们是借到的,但是其他楼层一直都在装修,之前我们也在白天拍过,但是由于我们用的是同期声,现场的噪声会比较大,后来制片组就和施工方一起商量,最后敲定的结果就是我们拍夜戏,工人白天工作。保证画面的暗部细节呈现方面,我们基本上做的都是常规的处理,保证曝光值和光值度在正常范围之内就好,最后在经过后期调色就可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