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语文小说名著阅读

 宛平2008 2017-10-26 发布于北京
  何宏亮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神砥柱,是穿越时空的经典,具有持久的文化传统价值。高中生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受到文学和艺术的熏陶,更重要的是“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这也体现出经典文学的教育价值。好的文学作品能够陶冶人的性情,潜移默化,培养人的美好情操,提高精神境界。 
  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文学名著阅读,并明确地将《三国演义》《红楼梦》《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12部经典文学名著从2017年起逐步纳入高考考生必答范围,这对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让高考这根“指挥棒”发挥正面的“指挥”作用。 
  这12部名著涉及古代散文、古典小说、现当代小说、现代戏剧、外国小说等体裁类别,要在两三年的时间完成,一学年接近4~6本的阅读量,与“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大体一致。 
  面对新的课程和新一轮高考的改革,落实好12部名著的阅读,势在必行。但现在高中语文每周只有4~5节的课时,要完成教材教学任务,并落实好名著整本研读,可谓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 
  这就需要教师对名著阅读进行合理安排、有序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施、有效引导学生对文学名著进行整体阅读,将课外阅读和课内研读贯通融合起来,让名著阅读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一、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务实实施 
  从2017年北京高考卷的名著阅读试题答题要求看,我们要注意一个关键点:“依据或符合原著”。事实上,“依据或符合原著”是对名著阅读提出的整体要求,即在名著阅读的基础上,只浏览内容梗概,了解创作背景,这种粗放式、浏览式的浅层阅读恐怕是不行了,要多些研读、精读、细读。 
  1.统筹安排,规划名著阅读时间 
  笔者曾对本校高一学生做过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几乎没有一个认真、完整地读过这12部作品。再加上手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移动终端的影响,学生大多是碎片化阅读,要让他们真正静下心来潜心阅读纸质的大部头著作相当有难度,认真、有效地完成这项名著阅读工程绝非易事。 
  所以,12部文学名著的阅读要有三年的阅读整体规划,参照课标与教材要求,遵循阅读渐进原则,遵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将名著阅读有计划地安排到每一学期、每一学年中去。例如,可以在高一上一学期安排阅读《边城》和《平凡世界》,下学期安排阅读《红楼梦》和《老人与海》。 
  2.了解特点,设计名著阅读方式 
  在名著阅读方面,可以采取化整为零和集中阅读的方式。《呐喊》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除《阿Q正传》外,都是短篇小说,这适合化整为零的阅读方式。要想完成好名著阅读任务,有效利用假期时间是关键,尤其是寒暑假。 
  12部文学名著大多是中长篇小说,集中安排假期阅读效果会更好。假期集中阅读可以结合教材选文安排,如《红楼梦》可以安排在高一上学期的寒假,这样在高一下学期对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很大帮助。 
  当然,一些长篇文学名著也可采取整化零的阅读方式、例如,高一时,教师可利用上课前5分钟,让学生朗读《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易读也易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效果也较好。 
  二、指导有方,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小说是最具群众基础的文学体裁之一。规定必读的12部名著中,小说的所占比例较大,古今中外均有涉猎。这些小说名著大多篇幅较长,人物较多,情节较杂,内容较丰,在阅读上,学生往往不得要领,容易囫囵吞枣。因此,教师要“授之以渔”,做好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1)举办小说阅读通识培训,整体认知小说 
  我们可以开展“中西小说发展史”“小说的分类”“小说的特征”等通识讲座,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历史,从滥觞于魏晋的“志人与志怪”,经过唐代的“通俗与传奇”到宋代“话本”、明清古白话小说的发展及明清成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时期,直至现当代小说的百花齐放、名家众多、佳作纷呈的鼎盛时期。这些小说阅读通识讲座,有助学生厘清小说发展脉络与概况,了解小说的特征与功能,激发学生研读小说的兴趣。 
  (2)开展小说阅读主题讲座,提高阅读能力 
  对小说阅读而言,无外乎围绕厘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等展开,设计好小说阅读主题讲座,是引领学生深度名著阅读的关键。可以“感知情节”“品味语言”“把握人物”等为主题,贯穿于小说的阅读方略指导中。 
  例如,“如何把握人物形象”的主题讲座,明确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人物是小说的灵魂。作者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讲究笔法多样,有详有略,有实有虚,有正面有侧面,有单独有群体等。通过系列小说阅读主题讲座,学生可以储备一定的文学名著阅读必备知识,明晓阅读方向,把握阅读内容,提高小说阅读能力。 
  (1)摘抄批注,养成阅读习惯 
  我们强调读书要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摘抄”即体现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原则,对文中精美语句的摘抄就是加强积累,丰富写作材料;“批注”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并通过批注这种读书方式触动学生的思考和对作品的感悟,让他们体会感悟,自必大有受益。通过摘抄、概括、批注、感悟等阅读任务,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注重文本细读,更是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好习惯养成,一辈子受用。” 
  (2)写好人物小传,把握小说本质 
  老舍先生说:“创造人物是小说家的第一项任务。”小说的核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是小说存在的基础。文学作品中成功的人物描写,往往会给读者留下鲜明印象,引起他们对人物的兴趣,关心人物命运。学生研读小说,首先要从人物开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才能分析好人物形象,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人物写小传及评价,体现文学阅读个性化的特点,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抓住小说人物,就可以抓住小说阅读的本质。 
  (3)写好阅读感悟,把握小说内涵 
  小说名著研读注重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体悟,每阅读完一部文学名著,写读书感悟,这是阅读要求,也是阅读任务。通过写阅读感悟,可以内化学生对作品的领悟,吸收文学营养,以读促写,在阅读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读书交流、成果展示等名著阅读活动的重要依据。 
  (4)开展专题探究,深化文本研读 
  文学名著阅读,多以学生自读为主,在学生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实时开展小说阅读专题探究。在《边城》的阅读中,可以设计翠翠的爱情、天保兄弟人物形象、湘西风土人情等专题,进行小说阅读专题化,促进学生深度研读小说,把名著真正读懂、读进去、读得有收获,提升学生名著阅读的整体质量。 
  有计划、有指导、有任务地安排学生阅读文学名著,让名著阅读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它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得以落地生根。唯有如此,名著阅读才能真正有益于语文教学,有益于学生发展。 
  高中生学会阅读名著,要逐步形成理解文学和欣赏文学的能力,这有助于“接受优秀文学作品,在道德情操方面以及敏锐深入地观察社会生活的能力和丰富活跃的想象能力方面感染、熏陶和启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