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点讲解:精耕细作

 资源868 2017-10-26 发布于河南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高中历史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

那么,什么是精耕细作呢?精耕细作是指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通俗地说,就是凡是能够提高农业产量的耕作方式就是精耕细作。

其发展历程如下:

于夏商周时期萌芽,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1

春秋至秦汉:

特征:精耕细作开始

表现:

春秋时期出现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当时安徽淮河修建水利工程——芍陂。

春秋时期,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③战国时期,四川成都修建都江堰、陕西关中修建郑国渠等;秦朝修建灵渠等。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施肥、灌溉技术得到发展。

汉代赵过推行代田法,能防风抗旱;出现区田法,强化精耕细作技术;农学著作《泛胜之书》反映了农作物从耕种到收获全过程的规律;发明播种工具耧车;发明了犁壁;出现二牛抬杠的耦犁法后出现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开凿井渠、修筑六辅渠、白渠、漕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制为主,有些地方实行休耕制,出现两年三熟制。

2


魏晋南北朝:

特征:黄河流域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日臻成熟。

表现:

①三国时出现灌溉工具翻车;

北魏《齐民要术》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杰出农书;

江南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有较大进步。

3


隋唐:

特征: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

表现:

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的精耕细作;

③隋朝修建大运河;唐代出现灌溉工具水转筒车。

4


宋元:

特征: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

表现:

北方旱地出现中耕农具耧锄;

江南推广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经济重心南移;

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北宋时宋真宗从占城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分给江淮两浙,就是后来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黄籼米。

宋代大兴水利,吴越——捍海塘,用以抵御钱塘江潮水的侵袭;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在山区出现)、淤田(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边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

宋代在淮南地区出现踏犁,凡四、五人力,可比一牛力;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北宋科学家沈括《十二气历》,便利了农时的掌握和安排

元代初年司农司编纂的综合性农书《农桑辑要》和王祯的《农书》,指导农业生产。北方出现中耕农具耧锄(一种翻松用的农具)。


5


明清:

特征: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

表现:

北方两年三熟制和三年四熟制,南方长江流域发展多种形式一年两熟制;

大量农作物新品种被培育出来;

由国外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

出现《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等农学著作。

小结:


03-02 内容创业,去淘宝好像也很不错的样子……

1.生产工具的改进;

2.农业技术的进步;

3.水利设施的完善;

4.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培育;

5.农业著作的指导;

6.耕作方法的推行;

7.栽培技术的应用。

……




真题再现

(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39)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回答问题。

材料三:

表三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3)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

(3)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4分,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

原因:人多地少;(2分)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分)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2分)

一码不扫,
可以扫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