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剧杂谈(03)四郎探母

 arney 2017-10-26 发布于上海

  《四郎探母》是说宋辽交兵,杨四郎延辉在金沙滩一战中,被辽国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不觉动了思亲之情。但战情紧张,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混过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六郎见是四哥,亲自松绑,去见母亲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头痛哭。只是匆匆一面,又别母而去。
  这是一出行当齐全、内容紧凑连贯的传统戏,众多京剧名家都曾上演过此剧。
  但是解放以后,对于此剧却有了不同的看法,并一度禁演。
  赞成者认为此剧是一出“人情味很浓的家庭伦理剧”,表现了“和为贵”的主题,杨四郎既非英雄也非狗熊,他是一个在矛盾中求生存的人物。
  反对者则认为此剧美化了叛国者、丑化了杨家将,“人情味下掩盖着政治问题”。
  杨四郎在父兄阵亡之后,完全是一个吓得浑身发抖的逃兵,隐姓埋名投降辽国。在保卫国家的炽热的战斗中,杨家将一家男女老幼都拿起了武器,可是曾经是杨家将中一员的杨四郎,却不仅一点也没有寻找报效国家的机会,在享受着附马爷荣华富贵的时候想起“改名姓身脱此难拆木易匹配良缘”的苟且偷安的机智,他感到侥幸的满足!惟一遗憾的是“思老母不由人肝肠痛断!”而他的最大的愿望也只是“过营见母一面”,甚至连这样一点愿望,他都不想用自己的力量去争取,只是用哭天抹泪的方法乞求铁镜公主去“盗令”!探母以后又不顾一切地跑回敌国,去过奴颜婢颜的“汉奸”生活。“回令”时被上绑问斩,更是丑态百出。
  而佘太君、杨六郎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杨家将中的英雄人物,都变成了和杨四郎合流、哭哭啼啼的懦夫。杨六郎这位在《辕门斩子》里不徇私情的宋军主帅,在《四郎探母》里宋辽交战的紧急关头,居然收纳了一个“失落番邦一十五载”来路不明的哥哥,而且蛮横地宣布:“晓谕大小众三军,哪一个交头接耳论,插箭游营不徇情”。那位丧夫亡子久经风霜的佘太君,也失去了她的英雄气概,完全沉溺在母子之情里,甚至佘太君为了感恩铁镜善待四郎而下拜——“眼望番邦深深拜,贤德的媳妇不能来。”
  反对者认为《四郎探母》歪曲了传统戏曲小说中已经广为人知的杨家将英雄气概,应予禁演。此后又新编了《三关排宴》《杨四郎之死》《南北和》等与《四郎探母》基调相反的剧目。可是从实际演出效果来看,都比不上《四郎探母》,可能是观众更加关注剧中的“情”字,即母子情、兄弟情、夫妻情。
  马三立先生曾学唱李多奎在《四郎探母》里扮演佘太君的一段西皮流水板,并改成了卖青菜的内容:
  原词:点点珠泪洒下来,
  改词:尊声列位听开怀
  原词:沙滩会一场败,
  改词:我这卖是青菜
  原词:只杀得杨家好不悲哀!
  改词:听我把菜名细说明白
  原词:儿大哥替宋王长枪来刺坏;
  改词:这窝瓜虽个大不能切着卖
  原词:儿二哥短剑下是命赴阳台;
  改词:二西葫没羊肉是无法安排
  原词:儿三哥马踏尸如泥块;
  改词:三苤蓝拌着是碟凉菜
  原词:我的儿你失落番邦一十五载未曾回来;
  改词:小缨儿嫩水萝卜掐头去尾剥下皮儿来
  原词:唯有儿五弟把性情改,
  改词:唯有这黄瓜它是绿色
  原词:戴发修行出家在五台;
  改词:老了苦了你赶紧送回来
  原词:儿六弟镇守三关挂了帅,
  改词:还有那芹菜韭菜大白菜
  原词:最可叹儿七弟他被潘洪他绑在芭蕉树上一箭一箭一箭乱箭攒身死无葬埋。
  改词:最好吃大茄子你买到家去咔嚓一刀一刀一刀刀刀无血把它切开外紫里白
  原词:娘只说我的儿今不在!
  改词:吆唤了一早晨无人来买
  原词:娘的儿啊!

[本贴由作者于2003-7-4 20:55:46发表于中华相声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