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玄宗: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

 mxb08 2017-10-26 发布于天津

大家好,我是李隆基。

没错,就是你们口中的唐玄宗,听说这个庙号是我去世之后儿子给我的。说实话,这个字我很不喜欢,怎么能用这个字呢?我觉得不行。

“玄”是啥意思?意思是好玄虚,就是说我爱搞些弄虚作假的东西。我很想知道为啥我儿子给我这么个庙号?

可是我的老朋友历史君不告诉我,说天机不可泄露……

好吧,虽然我很生气,但是鉴于他穿越1300多年过来看望我,我还是不计较这么多了。

这是历史君今年第一次来看我,而从我继位起,这已经是第四次了。

他是个来自遥远未来的人,长得高大健壮,看着比宫里很多羽林军的将士都高大,看来1300年后的生活非常的好,比现在大唐的生活还要好不少。头发剪得很短像是庙里的和尚,穿着胡人的那种短衣服,声音洪亮、博学多才,和我聊了不少未来的事儿,每次都听地我目瞪口呆。

今天他还随身带着一个包,里面装了一个长方形的盒子,盒子的一头有一个圆形的像镜子一样的东西,他说通过这个镜子,可以把我的样子保留在这个盒子里,而且还可以很快的保留一连串的动作,连人说话的有声音也可以完整的记录,很有意思。

作为一个拥有天下的皇帝,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么神奇的东西,一会儿对着它说话做动作,我一定得认真一点。

历史君今天来,同样带来了他的问题,他说他在遥远的未来是一个作者,有很多很多的人看他写的文章,有好几十万呢,我惊讶于他的知名度,就提出想看看他写的文章,而是拿到才发现完全看不懂。哎,未来的文字都变得面目全非的,还是我大唐李白、杜甫、王维的诗好读。

好了,说了这么多,忘了正事儿了。

历史君今天来,是想问关于我对我祖母、我姑姑、还有我的贵妃这三个人的问题。

虽说其中两个是我的长辈,一个是我深爱的妻子对别人评价她们,但是历史君是我的老朋友,而且记录下我的话是对一千多年后的人看,所以我觉得可以谈谈。下面就开始了。

如果要给这三个人一个整体的看法,我想这样说:她们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

因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她们都教会了我很多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道理,从而让我成为现在的李隆基,成为君临天下的皇帝,拥有这绝美的大唐江山和真挚的爱情。

首先我说说的的祖母吧。我的祖母姓武,我出生的时候,父亲是皇帝,她是太后。很小的时候,我并没有怎么见过她,好像她比父亲还忙。

刚懂事的时候,我就在偌大的长安城里躲着太监、宫女到处去玩耍,有一次跑到了乾年殿的门外,看到祖母一个人坐在上面,父亲则跪在下面,那时候的祖母正在高声的呵斥父亲,父亲低着头、浑身颤抖一句话也不敢说。我当时非常害怕,就立刻跑去找母亲问个究竟。

我娘是姓窦,是全天下最疼爱我的人,母亲听了我说的话,吓的脸色苍白,叫我以后不要到处乱跑,更不要随意的出现在祖母面前,并呵斥跟随我的太监和宫女一定要看紧我。

等太监和宫女们退出去,她郑重其事的对我说:

“孩子,你记住,今天看到的一定不能告诉任何人,特别是你祖母身边的人,不然你的爹娘都会死!”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政治是什么,它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是一个高深莫测的词语,那时的我只知道,这里面没有欢声笑语,没有亲情,甚至会没有生命,没有世界上那些最温暖的东西。

随着我渐渐长大,开始读书的时候,祖母取代了父亲成为了皇帝,我们李唐的国号也改成了武周。父亲被迁了东宫居住,我也被禁止拜见父亲。又过了两年,我的母亲也去世了,我同样被告知不能去为她送葬,甚至至今都不知道她葬在哪儿。

那是我一段最难过的时光,我和弟弟被关在宫里不能见外人。母亲去世的那段时间,我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询问照顾我的姨妈和身边熟识的太监和宫女母亲埋在了哪儿,但是姨妈总是垂泪不语,而太监宫女也闭口不言。

后来我放弃了,我猜到是因为祖母不让他们告诉我。我恨祖母,但是我同样明白,这种狠也只能埋在心里,不能有任何表露。不然我身边的任何一个人、甚至父亲、姨妈都会性命不保。

在宫中过着幽禁的日子里,我只能用读书写字、写几首歌来打发时间,期间我被祖母封了王爷,但是仍然得不到我渴望的自由。七年之后,我被“发配”潞州,从而远离了那个纷乱的朝堂。

就这样到了二十岁的年纪,我突然接到了京城发生政变的消息——我的祖母,那个中国唯一的女皇帝(这是历史君告诉我的),在垂暮之年的病榻上被迫让位给我的叔叔,恢复了唐的国号,过了几天她就去世了。

祖母去世后,叔叔将我的父亲接了出来,并封成为相王。我也回到了京城皇宫之中为叔叔效力。

虽然祖母已经去世,但是朝堂之上依然有两个女人——我的婶婶韦皇后和姐姐安乐公主左右着朝局,她们万事都替叔叔做决断,在朝堂上发号施令。每当这时,祖母的模样就会不断的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总是在半夜被一场噩梦惊醒——韦后登基称帝,李氏一族血流成河。

我不能这么坐以待毙!

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我结交了皇城万骑的指挥官。这是一支太宗建立的精锐骑兵部队,非常的骁勇善战。万骑的指挥官陈玄礼等人表示愿意追随我,但是只在宫外的部队是不够的,我一直在宫里苦苦寻找搬倒韦皇后的同盟。终于,我找到了。

我的盟友,就是我的姑姑——太平公主。

景龙四年,我的叔叔猝死在了宫中,韦皇后让叔叔的小儿子李重茂登基为帝,我知道这是她为自己登基称帝的铺垫。为了李氏皇族和大唐王朝的未来,我和姑姑太平公主,决定政变除掉韦氏一族。

我记得那夜皇城的腥风血雨,无数的人头落地,我手中的那支万骑士兵,夜袭羽林军营房,杀掉了支持韦皇后的几位将领,又策反了其他羽林军将士,他们冲进公里杀了韦后、安乐公主和韦氏外戚家族几乎所有人。好了,其他的细节我不愿再回想了。

那时的我,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政变开始的时候我也非常的紧张,全身都在不住地颤抖,最后还是姑姑太平公主,站在我身边支持我,鼓励我这个几乎没有什么经验的皇子,使得我能稍微安下心来关注政变的进展。

政变结束后,我迎父亲复位登基。因为诛杀韦后属于安邦定国的首功,我被立为皇太子。

我不记得那天登基典礼的庄严肃穆,只记得典礼结束之后我和父亲在无人的后殿抱头痛哭的情景,那是二十多年苦难和压抑后的释放,是从地狱边缘回归凡间的庆幸,也有劫后余生的惊喜。

我们都以为国家会从此回归正常,再也不会有人因为政治的纷争而死去,但是后来的事情证明,我错了。

父亲登基后,太平公主对于父亲政务上的干涉突然变本加厉。因为参与清除韦后的政变,她越发的肆无忌惮,不停地培植党羽,拉拢权贵,甚至在宫门口拦住了丞相宋璟,要求他告诉父亲换掉我这个太子。

父亲一辈子担惊受怕,为了不让天下大乱,他打算很快将皇位让给我。说实话,父亲当时提出来的时候我是很迷茫的,不是我不愿意承担责任,而是我也不想将矛盾激化到无法弥补,只能兵戎相见的地步!

不好意思我有点儿激动了,让我平复一下。

……

好了,接着说吧。

我继位后不久,就收到了太平公主收买御林军几位将军,准备设计毒害我的同时发动政变的消息。作为刚继位的新君,难道要我忍气吞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存在的。

继位第二年,我带着亲信大臣和百位将士,除掉了她收买的御林军将领,围住了她的府邸。父亲亲自替她求情,想让我免她死罪,但是当时我不想,我曾经见到过无数人因为软弱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我不能心软。

因为谋反的罪名已经坐实,太平公主死罪难逃,但是念在她曾是功臣,我只是派人交给她一杯毒酒,请她上路。

那个在最危急的时刻,站在我身边的长辈,就这么被我赐死了。我从来不曾想过她和我最后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但是这就是政治,登上皇位的只有一个,谋逆就是死,没有其他选择。

送走了太平公主,父亲不久后也去世了,曾经陪伴我走上这条路的人,只剩下了我一个,我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因为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都很多,一个这么大的国家需要我去治理,我不能有太多的时间去叹息世事无常和孤寂的生活。所以古人说的很对:登高的确可以远眺,但是越高的地方越寒冷,君王的生活就是这种感觉。

虽然忙碌,但是十几年日复一日的辛苦工作,让大唐的人们过的越来越好,我也觉得自己做的不错,同时一个重要的人也来到了我的身边,就是我的爱人——杨玉环。

关于贵妃,我不想赘述她怎么来到我身边的,我只想说她是我的挚爱,我们会白头到老,永远幸福的生活下去。不论今后有什么困难,我们都不会分开。

这就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三个女人,我平时不会提起的前两个,我感谢她们让我战胜了自己成为了现在的李隆基,我更感谢最后一个,能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能和她长相厮守,是我最大的幸运。这就是我对历史君问题的回答。谢谢大家。

最后说一点,希望你们能读到历史君的作品,虽然我读不懂,但是历史君作为一个作家,他的文章一定会很精彩,也希望你们记得我,我是大唐皇帝李隆基,我们有机会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