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件元青花国宝背后,居然有这么多惊心动魄的事儿!!

 坐游轮环游世界 2017-10-26 发布于美国

 每天增长一点古玩知识

来源观复嘟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不知道“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典故大家熟不熟?

 


想当年呐,韩信空有一身本事,仗剑投奔项梁军,想要成就一番事业。

 

可惜呢,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韩信仍怀一颗炽热之心,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希望能够被赏识。可惜,始终不被采纳。

 

于是,韩信离开了项老板,投奔了刘邦。

 

韩信画像


虽然说金子发光也是需要时间的,但韩信绝对是块沾满了泥土的金子,光都被遮住了。

 

有一次,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

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韩信绝望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

 


夏侯婴被这一声吼,震得眼睛都亮了,觉得韩信谈吐不凡、相貌威武,不但下令释放,还将他推荐给刘邦。

 

不过呢,很悲催,哪怕是夏侯婴保举,萧何赏识,韩信仍旧未被重用。

 

终于,韩信灰心了,也不想等了,在刘邦至南郑途中,失望离去。

 


很快,韩信离去的事被萧何发现。

萧何奋起直追,好说歹说,终于把韩信追回。

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后来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元代时,瓷器工匠将此故事绘在了一只青花梅瓶上,流传800年后,成就了一段传奇故事↓

 


1950年,南京观音山沐英墓被盗。

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黔宁王、明朝开国功臣之一。


朱元璋的义子众多,沐英是最为有名的一个,被朱元璋收养后改名为'朱英',后赐名'沐英',意为'永沐皇恩'


沐英画像


沐英跟随朱元璋征战天下,战功赫赫。后又在征讨西南的战役里立下功绩,被朱元璋留在云南,世代镇守西南边防,《鹿鼎记》里的沐王府也由此而来。


沐英与当时的太子朱标感情甚好,情同亲兄弟。1392年,朱标因病而薨,沐英深受打击,一度卧病在床,两个月后病逝于云南,年仅48岁。

 

太子朱标


远在南京的朱元璋接报后,追封其为“黔宁王”,并下令将沐英的尸体运回南京,给他隆重地办了丧事,葬于江宁观音山(后易名“将军山”)

 


按理说,沐家墓地一直有守墓人看护,盗墓贼很难下手。但就在1950年的那天,盗墓分子康永海趁守墓人不备,居然得手了,上文提到的青花梅瓶就是被盗文物之一。

 


据文物专家说,当时,有人在南京新街口附近,抱着个大瓷瓶子兜售,被一位古玩店老板5根金条(一说10根金条)买下

 


梅瓶是明代高等级墓葬随葬品,有镇墓辟邪的作用。除了是地位的象征外,也有风水上的考虑,非王侯要臣,不得“享用”这种随葬品。

 


因而不久,梅瓶被出售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盗墓一事也东窗事发,公安人员迅速开始抓捕盗墓分子。


顺着梅瓶的线索,结合当地人的举报,康永海及其同伙很快被捕,梅瓶也被追回。

 


沐英墓被盗事件发生后,政府先将盗洞堵上,把墓门封闭。

后来,考虑到墓已无法保存,为了彻底了解明代功臣墓葬制度,南京博物馆牵头对墓葬群进行了考古挖掘。

 


发掘沐英墓后的几十年,考古人员又先后挖掘了沐英、沐晟、沐睿、沐昌祚4座完整的墓,出土了一批极为珍贵的文物。

 

沐英四世孙沐斌继室夫人梅氏墓中出土文物



后经文物专家鉴定,当年被康永海卖掉的梅瓶为中国瓷器三绝之一的元代青花瓷,国家一级国宝。

 


如今,这件出于名门,代表了一个时代最高制作工艺水平并且经历过曲折流传过程的国宝级文物就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玉堂佳器--馆藏精品”展厅里,堪称“镇馆之宝”



为保持它一贯的低调、防止赝品流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将它放置在一个小角落的玻璃展柜里,距离观众达一米远,而且只能看正面,勉强可以看到两侧的小半截,也是够神秘了!

 

韩信在河边踌躇不定


萧何快马加鞭追韩信


感谢阅读

如果觉得文章内容不错,欢迎您分享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