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美国登月成功一次后,就不再登月了?

 洞庭散人资料库 2017-10-27 发布于湖南

美国1961年开始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1969年第一次实现载人登月,即阿波罗11号,后来又陆续实现五次登月,采样返回共380公斤样品,对月球演化、月岩分类等开展了大量研究,发现了月球上没有生命存在。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使美国建立了庞大的航天工业体系,后续衍生出了数据传输、笔记本电脑、尿不湿、医用CT等3千多项应用技术,取得了丰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投入产出比最新的数据是1:14(可能有点夸张),总之感觉是非常值得的。

但需要明确的是,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基于冷战思维和前苏联进行太空竞赛所开展的,本身就是一项政治任务,尽管投入很大,但取得了应有的效果。前苏联载人探月的火箭研发不给力,数次失败使他们放弃了登月计划,这样美国胜出了,美国人民扬眉吐气,政治目标达到了。

后来为什么不继续搞下去?一是太空竞赛的目标转移了。载人登月竞争美国已经赢了,前苏联转而去搞近地空间站,1971到1982年连续发射7个礼炮号空间站,美国也不甘落后,1973年也搞了个试验性空间站:天空实验室。1986年前苏联基于礼炮号空间站的经验,建造了当时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和平号空间站,且做成了国际合作的空间站,12个国家的135名航天员在和平号工作过,包括美国航天员。这也激发美国联合十几个国家搞起了规模空前的国际空间站。美俄两国在竞争和合作中不断发展起强大的航天科技。

二是投入过大,产出的效益又不是立竿见影。前面提到的阿波罗计划的投入产出比,统计的是计划完成后几十年的累积经济效益,但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因为即使没实施阿波罗计划,数据传输、笔记本电脑、尿不湿等技术就不会发明吗?衍生的技术本身有点牵强。这样要说服美国民众再来搞耗资巨大的载人登月就很难了,已经去过了,花那么多钱再去有什么用呢?

这就引出第三个原因,即确实载人登月的目标不易说清楚。前期登月的科学成果确实是有不少,但再去就一定有新的发现吗?明知没有生命、可能没有水,再去探索月球背面有没有水就那么有意义吗?载人月球探索对回答宇宙起源、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未必有用。

因此,就好比我国反复论证载人月球探测的目的意义却下不了决心一样,美国一样没找到支持他再次登月的理由,除非作为载人登火星的跳板。但火星和月球有很大不同,登火星的关键技术未必能在月球上获得验证啊!

美国登月不止一次,美国先后发射了7艘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船,其中6艘成功在月球着陆,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通过登月计划,美国航天技术及其他技术领域得到了一个迅速发展,但是也付出了高昂经济代价,随着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感觉不堪重负,最终放弃了继续登月计划。

至于现在为什么不登月,因为现代航天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不需要通过登月计划这样大规模工程项目来推动相关技术发展,还有就是美国国债已经超过20万亿美元,实在也烧不起这个钱了。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这很难吗?

美国的登月行动共进行了七次,其中6次成功,共有十二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失败的那次就是著名的阿波罗13号,后来被拍成电影,汤姆汉克斯还凭此片连任了奥斯卡影帝。

51

2

美国在七十年代初登陆月球,这是人类破天荒的伟大创举,是人类的科学技术的顶峰,也是人类突破地球认识宇宙物理真实运用的成功实践。从地球上的引力圈到月球上的引力圈然后成功的降落月球表面,牛顿的万有引力和月球的知识人类在地球上就能够推算出来。

降落月球表面的那一刻,人类看见了一个真实的月球表面,一个可怕的世界,寂静的月球,漆黑的天空,安静的吓人,没有空气,没有水,被太阳晒的正面炙热,没有被太阳晒的反面寒冷。声音无法传达,到处是环形山,热涨冷缩的岩石粉末遍及月球表面,一个这样的环境告诉人类这里是人类生活的禁区。

这些宝贵的月球表面景象使所有想入灰灰的人不寒而栗,人类的技术水平开发月球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这个死静的星球,对人类来讲还有很多的技术范围等待着突破。人类总是把很难办到的事情比做比登天还难,今天人类登上了天,看到的问题更难。美国伟大的哥伦布似的雄心缩了回来。



谢邀!首先我是持怀疑态度,以当时的科技单程有人登月不想回来,这个我个人认为绝对成,设想六七十年代从月球上发射升空,与轨道舱精确对接,携带大量难以长期储存的超低温燃料,而

0

简单说就是很多东西不在给普通人展示了,也许几个大国已经把月球区域都划分完了,都在发展月球太空站(也许都在地下)。所以说任何一个行业都告诉你要努力,要在自己行业里当第一名,也许有一天必须离开地球,只能是优秀的少数人和特权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