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士”汪曾祺: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rongma 2017-10-27 发布于山东

文学教授画肖像,群贤毕至话人生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现代还有没有所谓“名士”?


古代,魏晋时代,算是个名士时代,竹林七贤、陶渊明,精神可谓代代传;到了现代,名士没了,但名士范儿的文人不算少。闻一多讲《楚辞》说:“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为名士。”可是,名士可不只是喝喝酒的事。士得有才情、有调调、有学问,关键是还得潇洒风流、淡泊名利,重要的你还得有名气,是名人,才可做名士。汪曾祺,就是现代一位有名士风的人。


他出身有些资本,出生在江苏高邮士大夫家庭。人家祖父、父亲都能诗擅画,散淡飘逸。汪曾祺是一位入世的名士,入世而不佞世。汪曾祺说:“我追求的是和谐”。这是一种情调,一种人生境界。


在滚滚红尘,他始终保持着诗意与浪漫,趣味与品味。值得我们在现代都市的水泥丛林中体味、感受。正如,我们可把“快”与“慢”结合起来,我们也能把谋生与散淡合二为一。




我希望能做到融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不今不古,不中不西。



杏花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



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



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不是技术,不是商品,不是演出,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



一个作家要养成一种习惯,时时观察生活,并把自己的印象用清晰的、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写下来也可以。不写下来,就记住(真正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印象是不易忘记的)。记忆里保存了这种常用语言固定住的印象多了,写作时就会从笔端流出,不觉吃力。





一画一语    

作者:魏韶华    一画一语原创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