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公务员之前,确保家里没出这些事,不然成绩第一也没用!

 e有你才幸福 2017-10-27 发布于安徽

考公务员之前,确保家里没出这些事,不然成绩第一也没用!

考公务员之前,确保家里没出这些事,不然成绩第一也没用!

纵观公务员考试之路,其轨迹大概是这样的:等公告→职位查询→报名→资格审查→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资格复审→面试→体检→政审→公示→上班。

政审即公务员政治审查,在体检合格之后进行,主要考察考生的个人作风、家庭背景、学习状况、个人资历等方面。如果考生家里发生过以下几种事情,那么就会出现因个人作风或家庭问题不能通过政审的情况。

报考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视为考察(政审)不合格:

  1. 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

  2. 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的;

  3. 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

  4. 贪污、行贿、受贿,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的;

  5. 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或集体资财的;

  6. 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

  7. 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的;

  8. 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9. 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赌博、迷信等活动的;

  10. 因政治、经济和其它问题正在接受审查且尚未有结论的;

  11. 触犯刑律被免予刑事处罚的;

  12. 受过刑事处罚、劳动教养的;

  13. 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

  14. 曾被开除公职、党籍和学籍的;

  15. 在国家法定考试中有严重舞弊行为的;

  16. 曾受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留党、留校)察看处分的;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受到“记过”以上校纪处分且尚未解除的;

  17. 被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辞退的;

  18. 上一年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或上两年年度考核两次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的;

  19. 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

  20. 有配偶、直系亲属被判处死刑或正在服刑,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亲属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徒刑且正在服刑,直系亲属或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亲属被判处危害国家安全罪等情形,报考政法机关的;有配偶、直系亲属或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亲属正被立案审查,有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亲属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正在服刑等情形,报考相关政法机关的;

  21. 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不宜担任公务员职务的。

考公务员之前,确保家里没出这些事,不然成绩第一也没用!

考公务员之前,确保家里没出这些事,不然成绩第一也没用!

考公务员之前,确保家里没出这些事,不然成绩第一也没用!

政审就是政治审查,主要考察考生直系亲属和考生本人是否有违法犯罪记录,毕竟公务员在行政职能部门工作,是为民服务的。因此,除了考生自己的努力,家庭因素也是公务员考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这里的家庭因素指家里人的社会关系和自身是否有污点和犯罪记录,如果能在竞争激烈的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竭尽全力通过了笔试、面试、体检、最后在政审时被刷掉了,多少会让人感到可惜。

公文的重要性相对于事业单位来讲犹如半壁江山,正所谓得公文者得天下,因此如何在日益竞争的考试当中脱颖而出,公文是一个值得下功夫并且能够在短期当中得到极大突破的科目。

一、考情判断

无论大家手里拿到的资料将公文如何进行细分,从历年的真题所反馈出的考情来讲。公文大体分可以为三个部分:公文的基础知识、通用公文的写作和操作以及事务性文书的写作和操作。就四川的事业单位考情来讲,几乎各地的考情都比较以“公文的基础知识和通用公文的写作和操作”这两大章的内容为主。那作为第三章节的事务性文书,到底要不要花大量的功夫进行备考呢?我们可以以下标准作为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考生参考的地点从历年的考试比重来讲,公文所占有的比值及其大,那么一般在事务性文书当中考试的内容所占有的比例大约为1%到2%之间。其次,如果依据历年当地的考情公文在整张试卷中的比重并不是太大,那么大家不必要花太多工夫在事务性文书当中。尽可能的多在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容上下功夫。那作为每年必考的第一和第二章节的内容具体又有哪些组成部分呢?

首先,第一章节公文的基础知识主要可以概括为九节。概念、特点、作用、分类、语言及其表达方式、格式、稿本、行文规则、公文的处理共计九节内容。从历年真题的出题角度,我们可以发现省属事业单位的考情和市属类事业单位的考情在第一章的侧重点是有很大区别的。省属类事业单位重在考察特点、作用、分类、格式、行文规则以及公文处理这几大方面。而市属类事业单位重在考察特点、分类、格式、行文规则和公文处理。那考试的难易程度具体会体现在什么样的水平,又是通过什么题型来进行体现的呢?省属事业单位已经有了非常固定的三种题型:单选、判断、判断简析题(单指公文)。其中十分最严重也是最难把控的也是最后一种题型。那考试难易程度为多少呢?

二、历年真题再现

某高校拟组织学生去×市博物馆参观,采用了公文中的请求批准函与之联系。

1.以上做法是否正确?

2.为什么?

A.应该用询答函

B.此处宜用请示

C.单位之间联系工作应该用商洽函

D.请求对方支持、同意应该用请示行文

E.不相隶属单位之间洽谈有关事宜请求批准就不得体了

真题解析

1.错误。

2.CE[解析]。请求批准函主要用于向不相隶属单位请求批准有关事项。询答函,即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询问和答复有关集体问题的函。询答函又可分为询问函和答复函,有些不明确的问题向有关机关和部门询问,用询问函;对机关和部门所询问的问题作出解释答复,用答复函。商洽函,即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联系有关事宜的函,如人员商调、联系参观学习等。结合资料,可知本题不应该用询答函,A项错误。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对某项工作、问题作出指示,对某项政策界限给予明确,对某事予以审核批准时使用的一种请求性公文。本题中,高校和博物馆为不相隶属的单位,不能用请示,排除B、D两项。题目中的情形适宜使用商洽函,而不是请求批准函,因此,C、E项是正确的。

从以上真题可见,省属类事业单位的公文考情越加趋向于正常化,并没有出现特别多偏怪难的题。但是目前的考勤都是更加侧重理解性为主一些的,死记硬背行已经不能够应对日加竞争考试了。

三、应对策略

1.熟悉知识,把握要点。虽然考试愈加趋于灵活, 但是仍然还是要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备考第一步是熟悉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把握要点。

2.切忌盲目性,所谓熟悉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并非是死记硬背,而是有技巧有系统的进行记忆。因此建议各位考生以理解性,可采用框架理论性的记忆方式为主。

3.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连。熟悉了课本的基础理论和考点之后,紧接着便是大量通过实操性的练题来巩固和查漏补缺,从而找出自己真正的薄弱之处,做到事半功倍。

精彩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