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许多人去研究宇宙本源,而没人去研究意识本源?

 发哥07domrg8zi 2017-10-27 发布于云南

神经学家说“人只不过是一堆神经而已”!那么,这堆神经是如何形成意识的?

细胞功能分工是生命进化的原动力之一。从普通细胞分化出神经元细胞,生命有了活动的主宰--神经活动决定生命活动。神经元进一步功能分工才产生出生物智能和意识。

从系统论的角度考虑,一个完整的电信息流程必须包含信息的产生、传递、储存和表达等四个环节。神经元活动具有电信息属性是生物学领域的共识。因此,一个完整的神经活动系统同样应该具备四类神经元分别承担相应的功能,即信息采集、信息发送、信息储存和信息感知等四类神经元。每一类神经元承担一种功能,并以同类集群的方式形成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相互协调沟通,促使神经活动形成意识体验和行为方式。

如图所示,四类神经活动的逻辑关系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一简单解释。

第一,既然生物属性的神经元与自然属性的电信息相关,那么,神经活动必须遵循电信息的相关规律。现实中,许多脑科学研究者将神经网络类比为电路的信息处理,这或许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大脑中决无类电路模式,更无信息传导模式。

第二,所谓信息就是指一组不同频率组成的电波信号。信息从A点传递到B点后,其结构不应发生改变。显然,生物属性的神经纤维不可能完成电信息的传导任务。因为电信息只能通过金属导体定向传导或无线电波传播。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方式。这是现代信息学不可逾越的理论基础。

第三,细胞功能分工与同类集群都是现实中广泛存在的自然规律。相同功能的神经元集群有利于拓展功能的宽度和强度。同类集群类似于按身高排队,功能相同能力不同的神经元进行排队组合,既便于功能宽度的调整,也利于“适者生存”。视网膜的神经元集群最为典型,夜行动物和鸟类动物分别对红外光与紫外光有特殊的感知功能,而正常人类只能在红外光以上与紫外光以下的区间有感知。如果人们长期在黑暗的环境中生活,他们的夜视能力也会慢慢增强。光信息采集神经元在集群过程中,只需将光采集的波长范围偏向一方即可达到“适者生存”的具体要求。

第四,生命出生初期,神经的信息属于空白。随着生活经历的增加,外部采集的信息储存为记忆后,生命慢慢长出灵性。没有信息储存就不可能有生命智能的提升。无论从孩子的成长历程观察,还是从人的教育背景分析,所有的生命智慧均源自生命自身的知识积累。人类大脑容积的不断增加并无有什么复杂的计算结构存在,而只是简单的信息储存容量的增加和突触关联方式的改变。

第五,所有的感知或意识都是感知神经的一种表达方式。感知神经的特点是接收到信息后才会产生感知。

没有信息驱动就不会有感知发生。什么样的信息驱动就会有什么样的感知表达。意识就是变化着的信息流,驱动不同的感知神经形成的感知表达。几种特殊情况下意识感知举例如下。

1、驱动感知神经活动的信息源头是两类:记忆储存信息和现实环境下的外部信息。当现实环境下无任何外部信息(夜深人静)时,驱动感知的信息主要为记忆储存发放的储存信息。此时的意识感知状态完全取决于你当时情况下记忆神经的扰动情况。

2、如果你处在深睡眠状态,记忆不再发放信息,感知神经终于获得了休息—不再有任何意识感知。

3、如果你处在半睡半醒状态,失控状态下的记忆神经会随机、零乱发放信息,感知神经受到这些零乱的信息驱动,形成的状态自然也是东拼西凑的表达--梦境意识。

4、如果你在某一领域的研究特别深入,储存的信息非常丰富。于是,记忆储存发放信息后,感知神经获得的意识状态也特别的丰满。专家与普通人对专业问题理解的差异,本质上就是储存信息的差异。

5、记忆储存并非一劳永逸,神经网络储存的信息会随时间、年龄和身体健康状态的改变而变化。某些患了老年痴呆疾病的人,新的信息储存不了,老的储存信息发放不出,感知神经没有了信息驱动难以表达。痴呆成了生命回归初衷时的无信息状态--婴儿般的老年人。

6、感知神经分为颅内和颅外两大部分。颅内感知神经让生命形成意识感知。颅外感知神经让生命形成感知体验。人类体表任何一处都有感知神经存在。一旦感知神经受到挤压或损伤。在储存信息驱动下,带伤的感知体验一定是疼痛。故疼痛是感知的报警信号。消除疼痛的方法就是阻断驱动信号。因此,脑肿瘤等切除大脑神经组织引起的瘫痪,相当于删去储存信息。没有可发放的记忆信息,感知自然也没有了。

不要将意识想得太玄乎,更不要将意识与神秘话题混为一谈。意识就是神经在电信息支配下的一种表达状态。感知神经与信息储存神经互为推动构建起人类复杂的智能系统。关于人类更为复杂的神经活动情况请参见本人的有关研究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