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个月,这6种病必定高发,6个化解办法,转给每一位朋友~

 长沙7喜 2017-10-27 发布于湖南


朔风入骨,寒潮频袭。严酷的冬天,对体质屏弱、元阳素虚的老年人来说,是一个威胁。


我们翻阅了众多的新闻,总结出来下月一定会出现的6大疾病,如果忽视,轻者复病,重则……,所以大家一定注意了~



11月,6大问题很紧迫,6个对策放宽心~


《素问·四气调神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诉,无扰乎阳。”根据老年人冬季易发病的特点,防治的关键就是固护阳气,“无扰乎阳”。


1.心肌梗塞:
温阳活血汤助安康


心梗突发,不分老少,不论你家财万贯还是普通百姓,如果它选中了你,那就是非常凶险的。


中医认为,心为离阳,乃阳中之阳。对于寒冷可以诱发心肌梗塞,出现剧烈胸痛的病理记载,也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如《内经》上早就指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根据历代医家的经验,温通心阳,活血散痹是防治此病的主要方法。因此,患有冠心病而素体阳虚怕冷的老年人,在寒流频袭之时,可常服“温阳活血方”:


桂枝6克、细辛3克、丹参12克、全瓜萎12克(打碎)、红花6克,


气虚者酌加参、芪,对预防急性心肌梗塞有一定作用(注意是平时喝来预防、不是突发心梗的时候喝。)

更多心梗预防方(点击查看):

川穹修复血管

心肌塞药方

尿与心梗



2.老寒腿(膝盖痛)
泡脚活血暖全身


冬季老年人常犯“老寒腿”,“老寒腿”即随着气温下降而发作或加重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我们会感觉到疼痛、酸胀、无力等等,在寒冷、潮湿、天气变冷的秋冬季里,这种不适和血管收缩有关。很多人被这个问题折磨很多年,似乎是绝症,如何自己调理?


方法


1.药水泡脚,用过的都说有奇效

艾叶(艾绒也可)和红花按照5:1的比例混合,最好能一起打成细粉,每次用这个混合的药粉约50克,40度左右温水泡脚十五分钟,每天睡前一次。连续一月以上……你看你腿还疼不,还疼你来找我。经常用还可巩固疗效~(确认脚无外伤!)


(之前有朋友总觉得我们提供的配方自己做麻烦,想买成品现在提供给大家一个自愿的便利:点击此处,选择发消息,发送数字3,我们给您发这个配方的成品泡脚丸,不弄脏手,泡了的都知道好~)


2.自我引导

每天锻炼静蹲(靠墙蹲,膝盖不超过脚尖)20~50次,利用下蹲的力量,改变下肢的循环压力,有效的疏通经络气血,促进阳气的输布,坚持一周即有效。



在练习下蹲之前,先用双手握拳,揉揉双腰眼。然后循膝关节上的肌肉、肌腱反复拔揉。并以髌骨为中心,在周围轻轻敲打按摩10分钟。下肢力量不够的,需要扶住墙壁等物,注意防护。

3.呼吸道疾病
温阳补气


人过中年,肺气渐虚,咳嗽、痰多,有关实验资料显示,肺活量一般自35岁左右开始下降,老年人肺动脉血氧饱和度比青年人减少5~10帕。如果已存在着心血管疾患、慢性呼吸道疾病时,在冬季就更容易摧患呼吸道急性感染了。


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正气的强弱与抗病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同时,随着年龄的老化,机体生理功能必然衰退,根据老年人大多肺虚气衰,入冬严寒易伤阳气而常发感冒咳喘痰饮的特点,重在温阳壮元、补肺益气,乃是未雨绸缪之着。

方法

临床常用的扶正固本、温复阳气的药物如人参、党参、黄芪、山药、山英肉、黄精、蛤蚧、紫河车、五味子、胡桃肉、冬虫夏草等等,经药理研究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呼吸道抗病能力的作用。


将上述药物参照体质具体情况择一或者几个于冬令进补食材、炖汤中加入一些,就是最好的健康投资,对老年人预防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颇有裨益。


每天用黄芪泡水喝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点下面的文章继续看看:

黄芪补气

芪气血双补

神仙粥


4.五更泻:
万病方祝你睡好觉


原来患有胃病的老年人,在冬季最容易旧病复发。对于老年人来说,胃病复发,容易出现“五更泻”。所谓“五更泻”,是指发生在黎明的腹泻,因此又叫晨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


老年人的“五更泄”患病者男性多于女性,主要是黎瞬时肚脐周围腹部发生疼痛,迫不及待去厕所后症状就能缓解。但平时患者还可能会有腹部畏寒、四肢不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表现,很多西方医学无法治疗此问题。


方法

首先我们要注意胃部保暖,饮食宜清淡,尽量少食多餐,忌酸、辣和生冷,还要戒烟禁酒,并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尽量避免胃病复发。这里有个脐疗方,对五更泻等老年病非常好,点下边查看万病方:

万病方




5.低温症
温阳去寒牡蛎汤


老年低体温症,是五十年代提出的一个病名,现在通俗说就是:怕冷怎么都暖不起来。


老年人体内产热量少,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常有某种故障,遇冷时血管不能进行适应性收缩,从皮肤丢失的热量反而更大,这就是“闭藏”的功能失职。阳气不足复又卫外失固,再加上老年人活动能力降低,感觉迟钝,对温度的识别能力较差,因此体温降低,于是出现老年低体温症。


严重的低体温症,常合并有严重意识障碍、颈强直、血压下降、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或兼有呼吸器官疾脑;中医辨证时常呈现典型的阳虚证。


祖国医学对人失在冬季保护体温早有认识,在《内经》中就指出:“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函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在现代生活中,老年人在冬季宜穿轻柔保暖性强的衣服,注意提高室温;对体温低于摄氏36度者,可服用桂枝加龙骨牡砺汤或桂枝加附子汤,经临床观察,对防治老年人低体温症有显著效果。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出自《金匮要略》卷上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9克),甘草二两(6克),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9克)。

以水七升(700毫升),煮取三升(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龙骨、牡蛎潜镇摄纳,使阳能固摄,阴能内守,而达阴平阳秘,精不外泄之功。桂枝汤加入龙骨、牡蛎后,不仅仍具有温阳散寒,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还能重镇安神,收敛固涩之功。


加减:

若气虚明显者,加人参、黄芪、以益气补虚;若血虚明显者,加当归、熟地,以滋补阴血;若肾虚者,加何首乌、补骨脂、以滋补肾精;若遗精明显者,加山萸肉、金樱子,以收敛固涩等。


注意:

服药期间忌服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心肾虚热证,慎用本方。


6.冬季瘙痒
温阳养血羊肉方


随着冬季的到来,有些老年人常常会出现皮肤痰痒的症状。由于这种瘙痒同冬季寒冷有关,而且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人,所以称为“老年性冬季瘙痒症”。此症瘙痒往往局限于小腿胫前、手臂外侧等部位,脂肪层较薄、血流量不足的皮肤也容易发生疹痒,而且天气愈冷,瘙痒愈剧。


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由于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伸缩力减退,皮肤比较干燥皱瘪。入冬后皮脂腺分泌更少,皮肤血流不足,水分减少,就使皮肤过分干燥而引起瘙痒症(而不是身上有不干净的东西,所以不要用烫水去刺激皮肤,会适得其反)。


中医认为,皮肤揍理赖阳气卫气以温养。如《内经》上说:“清阳发膜理”产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膝理,司开阖者也”。此外,皮肤的柔润,还要靠营血的濡泽。


临床中也观察到,治冬季痰痒症,单用祛风止痒不能奏效,改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往往数天内即能解决问题,这就是温阳养血、煦濡皮肤的效应。此外,老年人在冬天应注意皮肤保暖,少用肥皂,或用油脂局部涂擦使千燥的皮肤润滑,可预防冬季瘙痒症的发生。


当归生姜羊肉汤

这名字长得像饭菜,但实际上出自《金匮要略》卷上


配方

当归三两(9g),生姜五两(15g),羊肉一斤(50g)。

做法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亦可以先煮羊肉,以羊肉汤煎当归、生姜,然去归、姜而服食羊肉汤,也为药膳之法。


加减

如见寒甚,加重生姜剂量,或加肉桂,附子;痛而呕者,加橘皮、白术;痛剧,加乌药、沉香、川楝子;气虚,加黄芪、人参;瘀血内阻,加桃仁、红花、丹参;肝肾不足,加枸杞子、当归、首乌、菟丝子。


注意

阴虚火旺,或肝经郁火治病者不宜。


记得发给身边的朋友看看哦!避免6大问题,让我们平稳度过冬天,坚持对的养生方法来年身体也越来越好~


觉得不错

记得底部随手点赞哟↓↓


中老年手册重大疾病图解血栓
养生堂全集水果疗愈大全4张自愈表


文末福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