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尘锁红楼:秦氏出殡时,宝玉偶遇的二丫头暗指谁?

 金色年华554 2017-10-27 发布于上海

87版宝玉

人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相逢,谁遇见谁,都是某个机缘成熟了,所以得见了,而且缘分深的还会发展出一系列的故事或纠缠。而写小说,自然也不会平白无故写一个与小说没有什么关联的人物。所以,《红楼梦》虽有一些漏洞和遗憾,但以曹公十年删减的功力,断不会有毫无意义的人物贸然出现在小说的某个情节里。就好比秦氏出殡时,宝玉偶遇的二丫头,如果仅仅为了表达宝玉怜香惜玉,大可不必在此处大费周折写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妆丫头。因此,漠尘以为,这个二丫头必有所指。我们先来看下原文:

那庄农人家,无多房舍,妇女无处回避。那些村姑野妇见了凤姐、宝玉、秦钟的人品衣服,几疑天人下降。凤姐进入茅屋,先命宝玉等出去玩玩。宝玉会意,因同秦钟带了小厮们各处游玩。凡庄家动用之物,俱不曾见过的,宝玉见了,都以为奇,不知何名何用。小厮中有知道的,一一告诉了名色并其用处。宝玉听了,因点头道:“怪道古人诗上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正为此也。”一面说,一面又到一间房内。见炕上有个纺车儿,越发以为稀奇。小厮们又说:“是纺线织布的。”宝玉便上炕摇转。只见一个村妆丫头,约有十七八岁,走来说道:“别弄坏了!”众小厮忙上来吆喝。宝玉也住了手,说道:“我因没有见过,所以试一试玩儿。”那丫头道:“你不会转,等我转给你瞧。”秦钟暗拉宝玉道:“此卿大有意趣。”宝玉推他道:“再胡说,我就打了!”说着,只见那丫头纺起线来,果然好看。忽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那丫头丢了纺车,一径去了。

宝玉怅然无趣。只见凤姐打发人来,叫他两个进去。凤姐洗了手,换了衣服,问他换不换,宝玉道:“不换。”也就罢了。仆妇们端上茶食果品来,又倒上香茶来,凤姐等吃了茶,待他们收拾完备,便起身上车。外面旺儿预备赏封赏了那庄户人家,那妇人等忙来谢赏。宝玉留心看时,并不见纺线之女。走不多远,却见这二丫头怀里抱着个小孩子,同着两个小女孩子,在村头站着瞅他。宝玉情不自禁,然身在车上,只得眼角留情而已。一时电卷风驰,回头已无踪迹了。

我们都知道,贾府遭遇抄家降罪之后,贾琏夫妇这一家子,被罚的被罚、死的死,按照高鹗续写的情节,后来被赦免罪行的贾琏护送贾母、凤姐、秦氏、黛玉等回金陵下葬时,家里只剩下平儿和年幼的女儿巧姐。自古以来,孤儿寡母都会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平儿与巧姐也不例外。所以,狠舅奸兄一合计,险些将巧姐卖掉,最终刘姥姥出面救出了巧姐。

关于巧姐的结局,不管她有没有被卖烟花巷,一定是刘姥姥把她给救走了,并于日后由刘姥姥做主嫁了人。当然,有说嫁给刘姥姥的孙子板儿,有说嫁给与刘姥姥同村的周姓富贵人家。漠尘以为,嫁给周姓富贵人家并非曹公本意,这可以从巧姐的判词得出结果:

【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87版巧姐

如果是嫁给富贵人家,巧姐不会亲自动手去做纺织这类的活计。而且巧姐的生日是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在民间是织女与牛郎相会的日子,而织女的工作就是纺织,这一天也是乞巧节。所以,巧姐的生日定在七月初七,其实也暗含了她的命运。她只有嫁给板儿,才能过着自食其力、亲手纺织的生活。

所以,宝玉在秦氏出殡时偶遇的那个二丫头,应是暗合了巧姐的命运。这个二丫头的“二”,恰好应了贾琏夫妇的琏二爷、琏二奶奶的“二”。而二丫头怀里抱着小女孩,同着两个小女孩子,或许就是巧姐婚后不久便生下的孩子,另外两个小女孩子,可能是青儿的孩子,也可能一个是青儿所生,一个还是巧姐生的。

也就是说,巧姐虽然也进了十二金钗的薄命司,但她的后半生,相较母亲凤姐、出家的惜春姑姑、惨死的迎春姑姑及元春姑姑、远去的探春姑姑等人,要幸运得多。她不必像母亲凤姐那样整日勾心斗角来维系自身的地位,也不需要像惜春那样完全与世隔绝。她能够呼吸到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有刘姥姥的疼爱,有丈夫板儿的关心,有与孩子们一起嬉笑的快乐,每日劳作之后,安然的享受一家团聚的小确幸,这样想来,巧姐又何其有幸?虽说不能再享受荣华富贵,却有了与惜春、宝玉不同的另外一条出路,那就是自食其力,依靠辛苦劳作,来经营自己的人生。

其实,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想要活得相对自由的人权和尊严,就要学会独立自主。尤其现代社会,一个人只有依靠自己赚取生活的资本,才能够获得别人拿不走的尊严和安全感。换句话就是说,你要有赚钱的本事儿,还要有不屈服于命运的意念,即使遭遇大风大浪,走到哪里都能很好地经营自己的生活。所以,这个社会不只是男儿当自强,女人也该自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