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点评:落日长河 本期编辑:枫叶荻花 斗诗批词 是“竹韵”的特色精品栏目。群主落日长河先生秉持“斗诗不斗人”的原则,总能在谈笑自若、亦庄亦谐的气氛中给予参评诗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点评。 过浏阳谭嗣同墓 临危人杰出潇湘, 可惜满清龙脉伤。 掷地有声留壮语, 回天无力赴刑场。 从教项上青颅落, 未许胸中热血凉。 应是苍生慕高义, 百年凭吊不曾荒。 几句残诗吟罢,待长河细细品学竹林诗友之佳咏…… 参斗诗词(一) 【七绝】丁酉中秋寄女(飞雁出群) 天山此日雾漫漫,南国中秋月可圆? 且喜昨宵收快递,一张宣纸写婵娟。 1、起承两句虽浅白,但父女俩“天山、南国”相隔万里之牵挂一目了然。 2、转句留下悬念。 3、结句表意不清,却成狗尾。 4、“一张宣纸写婵娟”:诗题“中秋寄女” ,昨宵八月十四“收快递”,快递也许是一盒精美月饼,里面夹张纸条,纸条上“写婵娟”?写字欠稳,表述犹次,有凑韵之嫌。父(母)女之间,无须如此浪漫…… 5、兄弟:若是“中秋寄夫、中秋寄妻”,尚有古意,毕竟几家夫妻共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参斗诗词(二) 【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 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 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 ![]() 1、历史背景:南宋宁宗嘉定末年,金兵南犯,掳走大批淮上良家女。有一女子题此词于泗州(今江苏泗洪东南),元好问将其录入《续夷坚志》。 2、淮山“千里云峰”,这是纵向刻画“千里恨”;淮水“万顷烟波”,这是横向刻画“万顷愁”!愁与恨之深重,尽在两拍之中,情与景完全融合在一起。 3、“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又用淮山、淮水来表达离开家乡之眷恋。女子一步一回头地看着自己的家乡,直至山水完全遮断了她的视线…… 4、“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紧承上片之恨与愁。何谓“旧恨”?靖康耻、犹未雪;何谓“新愁”?金人频频南犯。这恨,是指对金人侵略者之恨,也是对南宋统治者软弱求和之恨;这愁,是为乡土遭受蹂躏而愁,也是为被掳后的屈辱生活而愁。 ![]() 5、整调将山与水、恨与愁完全融合在一起,下阙与上阙刻意重复,因布局巧妙,反而于情感上层层递进,那种悲愤而无奈之心情淋漓尽致…… 6、中国传统文人之操守:认诗不认人。虽然作者一介弱女子,姓名无可考。元好问将其收录,标名为“淮上女”,流传千古;正如“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虽出处众说纷纭,也绝非名人之作,但依旧传诵不衰。 7、反观今日,多少人自诩“名家、泰斗”?无病呻吟、歌功颂德、自吹自擂之作充斥诗坛。试问能有几首传世之作? ![]() ![]() 参斗诗词(三) 【五律】游武汉 乡叟入城游,夕阳云里羞。 车多三镇闹,桥众二江流。 高铁联千站,银鹰掠万楼。 霓虹满都市,何日照村头? ![]() ![]() 1、“夕阳云里羞”:景语皆情语,“乡叟成”了大姑娘,犹掩琵琶半遮面?兄弟无非想表达夕阳半露于云端,这等咏述过于突兀,与整调不谐。 2、“车多、桥众”多与众有合掌之嫌。 3、“银鹰掠万楼”:兄弟肯定不是乘飞机游览武汉三镇。疑似凑对句。 4、“霓虹满都市,何日照村头?”:尾联不错,感概城乡差别之余,寄望山乡巨变。但是,山村若真被闹市同化,兄弟之失落感会与日骤增!毕竟青山碧水、民风纯朴是中国文人千古不变之心灵归宿…… 5、王大蛤蟆为使王村早日城市化,引进投资开发,兴办企业。村里热闹了!水源、空气污染了!池里的王八也所剩无几了…… ![]() ![]() 参斗诗词(四) 【七律】苏武 流离万里识孤臣,远胜言谈不帝秦。 征雁传书明假意,羝羊育乳断归身。 风寒北海节旄旧,气暖南朝甲帐新。 皜首艰难回转日,刘郎墓柏已榛榛。 ![]() ![]() 1、苏武牧羊之故事家喻户晓,作者试图用56字为其人作传。 2、“流离万里识孤臣”:流离万里,不惧淫威。宁死不降匈奴,不当“汉奸”!孤臣孽子之心,冰雪可鉴。 3、颔联工稳而雅致,化用与苏武相关之两典故:出句即使臣杜撰汉宣帝御苑射雁而得血书,要匈奴放归苏武;对句即匈奴单于慕苏武大义,不忍杀之,将其放逐在贝加尔湖,并扬言:等公羊生了羊犊,我才让你回大汉…… 4、颈联将“北海”与“南朝”之环境作对比,意在表明苏武之“节气”!在那种冰天雪地里,孤臣依旧不屈不挠。 ![]() 5、尾联在感叹苏武被拘之漫长。十九年异域生涯,青丝已成白发,物是人非。当年奉武帝刘彻之命出使匈奴,而今刘彻之坟墓已草木丛生…… 6、此作之笔触类似于杜工部之《蜀相》,在苍凉厚重之咏述中,人物之形象呼之欲出,章法严谨。 7、当吉林平凡兄将任麟卿先生之诗词发与我时,《中国当代民间格律诗选》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否则当收录麟卿先生之作,以作纪念。 8、任先生虽已仙逝,其佳咏、长河收藏了…… 9、“远胜言谈不帝秦”:直白之句,寄情深矣。多少高谈阔论,高呼爱国口号之辈,在危难之时,亲娘尚可卖!爱国不在口头,在于心、在于行也…… ![]() 10、意犹未尽,老夫且来一段《萍踪侠影录》: 老者捧着那撮泥土,如捧珍宝,凑近鼻端,深深呼吸了几下,泥土散发着残枝败之气息,那老者深深呼吸,如嗅异香,凄然笑道:“二十年了,如今始闻故乡泥土之气味。” 老人拿出一根竹杖,杖头上几根稀疏之旄毛,老人叹言道:“这使节的旄旌饰品都给北地之冰雪消融尽了。阿蕾,你知道什么叫做使节吗?爷爷说给你听。二十年前,你爷爷是大明王朝之使臣,奉遣到瓦刺国互通友好,这根竹杖就是大明天子所赐,称为使节,这使节代表天子,性命可丢,节不可毁…… ![]() ![]() 参斗诗词(五) 【七绝】月夜思乡 满庭月色桂飘香,节至中秋夜渐长。 若问无眠何药治?一壶浊酒是良方。 ![]() ![]() 1、起句太熟了…… 2、“节至中秋夜渐长”:这等句子放在初秋、中秋、晚秋皆准。既无意义,也无内涵。孟浩然不是有句“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3、“治”作动词平声,音持。如治国、治理、治兵。李商隐《韩碑》有句:“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作名词为仄声,意为治理之效果。如吏治、自治等。 4、结句浇酒释乡愁,依旧太熟。 5、整诗了无新意,亦无赏心悦目之词句。兄弟,老夫与你共同努力吧!语不惊人死不休…… ![]() ![]() 参斗诗词(六) 【七绝】绝命诗 五十年来幻梦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时睢汛合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 ![]() 1、一首绝命诗,耗尽了无数史家及好事文人之心血去揣测…… 2、嘉庆四年正月,乾隆驾崩;正月十三,嘉庆宣布和珅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正月十八日,嘉庆派大臣前往和珅囚禁处所,“赏赐”白练一条,令其自尽。和珅提笔留下此诗,旋即西去…… 3、“五十年来幻梦真”:终年49岁。 4、“今朝撒手谢红尘”:谢别红尘,即死去。先贤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如此淡定从容,根本不是一个贪官临终之“悔过书”,倒象“就义诗”!今朝老虎苍蝇之“悔过书”见过很多,无非感恩戴德、悔恨流涕、深刻检讨!一大堆套话,多为狗屁不通。字迹甚至不如楼下一年级小胖孙。才情与胆识比及和珅,不知相差几个档次…… 5、“他时睢汛合龙日”:嘉庆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夜商丘睢县洪水漫溢,冲决大堤,形成一百五十多丈的口门,奔腾下泄,官员以“睢汛”、“睢口”称之。一个大贪官,死到临头,不交待后事,却是期盼睢口合龙与水患结束…… 6、“认取香烟是后身”:黄河决口每次成功合龙,朝廷照例要从京师驰送大藏香二十支,隆重祭祀河神。结句之意是:我虽死去,但我的魂魄能在香烟中感受到“睢口”合龙之喜讯!这等情怀,何似放翁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和珅是个大贪官不假。但是他具有中国传统文官之基本素质:才华、忠诚、爱国。虽然身陷死牢,他不去跳脚嘶喊,不去诅咒叫骂,也不绝食流泪,而是心牵社稷,借诗句抒发一代重臣最后之忠怀! 8、历史上权力与财富的占有者们,虽然角逐残忍,但是都以能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长期世袭为荣,虽然深知权力与财富难长久。但没有谁想过把财产和家属转移出这块土地!和珅没有“绿卡”,也没有将资产转移国外…… 9、和珅忠于乾隆而不屈于嘉庆,如果他真如戏剧所演绎:善于见风使舵、朝秦暮楚、识时务,也许是另一个下场…… ![]() ![]() 精 彩 回 顾 竹韵简介 ![]() |
|
来自: WENxinHANmo > 《诗词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