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俊杰:写作中的思维能力

 祥语文 2017-10-28 发布于福建

       我们从写作的角度来认识思维逻辑,这既区别于逻辑学的抽象理论也不同于原始的生活逻辑与自然逻辑,我们希望讲求写作思维的理性化,在表现感性生活中体现一种内在的逻辑美。

如果说哲学的诞生是人类对思想追求的必然,那么逻辑学的创立则是人类追求思维的成果。认识规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永恒追求。思维的规律源于自然规律,是自然规律在人头脑中的理性反映,同时思维规律又受到社会规律的制约,表现为社会对人性的主观规范。人类思维主要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两种形式。

观察生活往往以形象思维为主,先从现实存在着的现象获取第一印象,进而做具体的局部观察,论证调整第一印象,从而获得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的感受,即:观察生活(印象、细节、感受)——从人性出发,观察生活,发现矛盾。

思考生活往往以抽象思维为主,先从生活中选取一个话题,然后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分析话题的各种可能性、必然性及其可能导致或必然导致的后果,最终得出一个客观的论断。即:思考生活(话题、阐述、结论)——以矛盾为核心,揭示生活、人性的矛盾。

印象、细节、感受,话题、阐述、结论,是思维构成的一般形态。这种思维规律可以理解为思维细胞单元。我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不可能超出这个规律,而且提炼生活、表现生活也是如此。

表现生活就是这种客观现象与主观感受的融合,就是把作者的主观感受熔铸在典型的生活细节中。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已把这种规律性概括为:起承转合。其中,阐述或细节这部分,以揭示生活的矛盾性、人性的矛盾性为主。阐述,一般要阐述矛盾的两个方面,最好写出矛盾的转化,这样就能使得被阐述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细节,包括记叙性细节和描写性细节。记叙性细节一般要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现事件发展演变中量的积累与质的变化;描写性细节一般要表现出事物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以及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融合。

人类之所以是一类,就是因为思维规律的同一性,而其思想观念永远都不可能绝对统一。不同种族、不同时代、不同观念的人都可以交流,就是因为思维的同一性。虽然思想不同、观点各异,但只要思维相同,还是可以沟通的,只是各取所需而已。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起承转合可分别对应如下:

形象思维:

印象——起

细节——承、转

感受——合

抽象思维:

话题——起

阐述——承、转

结论——合

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托尔斯泰说过:思想,就是推动自己和全人类的生活的力量。而“推动自己”是首要的,写作,从根本上讲,就是思想的孕育和表达。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如果无法呈现给读者有价值的思想,那么这种文章是没有存在的必要的。古人强调“论事叙事,皆以穷尽事理为先”,即要从素材中开掘出深刻的哲理、启示来。目前学生作文多重情感而轻理性、重文辞而轻立意、患有精神缺钙症,思想贫乏成为高考作文的常见病,不少考场作文尽管语言华美、讲究方法和技巧,但内容苍白。对一篇文章而言,可贵之处就在于有作者的思想蕴藉其中,思想就是文章的灵魂。作者要注重在文章中揭示出最能对读者有教育意义、给读者启发和深思的思想。

        写作中的思维能力

思维的三要素包括思维对象、思维主体和思维方法。

思维对象是思维活动的原材料,思维主体是具有认识能力及相应思维结构的人,思维方法是思维主体对思维对象进行加工的理论、途径和方式。科学的思维方法能让思维活动简捷顺利而卓有成效。

1辩证而不矛盾是思维的哲学性原则

哲学性原则是思维原则的总则,其他任何原则都不可能脱离这一原则而存在。

思维方法是为了实现特定思维目的所凭借的思维活动的理论、途径和方式。任何思维方法都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辩证统一。

思维的主观性包括思维主体所积累的思维理论、思维经验,以及思维主体在长期的社会社会中积累的意识观念。

思维的客观性也有三个方面的表现。思维是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的反映,思维的发展受到社会实践的规模和水平、实践方式的发展程度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并随着社会历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思维的选择和评价具有客观性,思维方法应该与认识对象和实践对象相一致。

辩证思维法就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运动发展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等来思考问题。一切生活现象,既要认识其优势,也要看清其劣势;一切生活现象,都要联系相关的现象去认识,不可孤立观察;一切生活现象,都要发展地去认识,不可静止看待,而且要注意其发展状态的质与量的关系。

2条理而不单一是思维的逻辑性原则

逻辑性原则是思维的基本原则。思维的逻辑性是人区别于其他生命的本质特点之一。思维的逻辑性是人类走出动物性本能的理智表现。

★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

分析思维,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要认识一个英语单词,可以从音、形、义等方面去认识;要认识一种物质,比如氧气,可以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方面去认识;要认识一个人,可以分析其成长经历、成长环境及相应的成长状态;要认识某一话题,也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或不同的层面去认识。这就是分析思维。

综合思维,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原因联系起来考虑的思维方法。要认识一个国家,就要把这个国家的历史发展、民族构成、地理特征等要素联系起来。这就是综合思维。

分析与综合形影相随,分析是为了综合,综合离不开分析。

★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

归纳思维,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思维。小王是黄皮肤的,小张是黄皮肤的,小李是黄皮肤的,小刘是黄皮肤的……中国人都是黄皮肤的;清朝政府是当时世界上最有财力的政府之一,但是由于闭关锁国,不求发展,甲午海战一触即溃,后又遭受八国联军的入侵,到了民国再遭日本入侵,如此封闭不求发展,一个强大的民族竟遭受了上百年的屈辱。这就是归纳思维。

演绎思维,即从一般推出个别的思维。鸟是有翅膀的,鹦鹉是鸟,所以鹦鹉也是有翅膀的;和平是人类对文明的永恒追求,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这就是演绎思维。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形象与抽象是两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形象思维以形象感人,抽象思维以事理服人。形象思维需要内在的逻辑支撑,抽象思维需要形象的氛围渲染。

形象思维,就是借助于能引起人们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进行思维。形象思维是文学艺术创作中主要的思维方式,它借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需要形象思维,自然科学也离不开形象思维。物理学中的磁力线图、化学中的原子结构图等,都是形象思维的结果。

抽象思维,是用概括性的语言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在抽象思维中,要舍弃事物个别的、非本质的特性,抽出其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人有许多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但是,会制造并能使用工具,才是人的本质属性,所以说“人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这就是抽象思维。

3丰富而不游移是思维的矛盾性原则

矛盾性原则是思维的核心原则。思维只是手段,思维的目的是获得客观、新颖、深刻的思想。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正向思维,指习惯性思维、传统思维、大众性思维、一般性思维。其特点是约定俗成,具有指向性意义;其缺点是缺少新颖性,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逆向思维,就是非习惯性思维、非传统性思维、非大众性思维、非一般性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语文的同义词与反义词、数学的正数与负数、化学的化合与分解等,都是逆向思维的结果。写作审题立意时,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往往能使“近墨者未必黑”“生有所息”之类的观点不落俗套,对习惯、传统、大众、一般的现象有新的认识,或者从非习惯、非传统、非大众、非一般的视角认识习惯、传统、大众、一般。

单向思维与多向思维

单向思维,是一种指向性思维,让思维主体明确思维目的。单向思维也有其制约的一面,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可能静止或孤立地看问题。

多向思维,从多个方面来思考一个问题或由一点出发向多个方面思考。世界是复杂的,事物是复杂的,任何事物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跟其他事物发生联系。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也应该是多角度的、全方位的。对于爱因斯坦制作的粗陋的第三只小板凳,老师说,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差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说,我制作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小板凳比这个还要差。一个题目用多种解法,或用一种解法去解多种题目,这都是多向思维。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承认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生动性,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事物,有助于开拓思维视野,扩展创新视角。

聚合思维是在已有的众多信息中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

思维的创新性决定了思维必须突破传统的知识界面和思维定式,超越事物现有的发展状态和已知层面。创新的开始阶段,首先要开拓思维视野,发散思维;在最终确定思维方案时,则需要以思维目标为核心进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以最大限度地扩展思维视角为特点;聚合思维则确定了思维关注的方向,明确了思维目标。

4形象而不含糊是思维的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是思维的更高原则。思维的目的是获得客观、新颖、深刻的思想,而客观、新颖、深刻的思想需要艺术的表现形式。

联想思维和想象思维

联想是人类迈出的一小步,但也是世界迈出的一大步。联想,是由某人、某事物或某事理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思维,是眼前的事物与以往曾经接触过的相关、相似或相反事物之间的链接。

相关联想思维,是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超越时空,联系与之相关的事物。(刘征《过万重山漫想》)

相似联想思维,是因此事物与彼事物在形或神方面有相似处而产生的联想思维。(朱自清《荷塘月色》)

相反联想思维,是对立关系的现象之间形成的联想思维,又称为相对联想思维或对比联想思维。(《雷雨》《子夜》)

想象思维,是对观察、了解到的各种材料重新组合、融汇升华,创造出一种新形象的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比拟思维,是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人的情趣,使物具有人的灵性和活力,或让人物形象在物的映衬下更形象、具体。

比喻思维,是对相似事物进行生动具体的联系,让事物更形象生动的思维,其思维结果的表现形式就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夸张思维,是不拘于事物的常规形态,合理放大或缩小描写事物细节的思维,能使事物的表现更鲜明丰富。

幻想思维,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愿望为依据,通过梦幻的方式,在一定条件下,虚拟出美妙的梦幻境界,寄托自己或他人的向往与憧憬、追求与志向,从而提升、开阔作品的生活境界和精神境界。(莫泊桑《项链》)

联想思维,是抓住事物间的合理的联系点展开思维;想象思维,是依生活的情理、科学的规律展开思维。

类比思维与对比思维

类比,是把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属性进行比较,以另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证明这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

类比思维,抓住两种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启发人的思考。(《两小儿辩日》)

对比,是把截然相反的两种现象进行比较。因为比较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所以,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类比,着重展现事物间的共性;对比,着重揭示事物的差异性。

比喻与象征

比喻,由本体(被比喻的对象)、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联系词语)三部分组成。

象征,由象征客体(具体事物)、象征本体(象征意义,表达者的主观意识)、象征词(表明相关联系的词语)三部分组成。

比喻和象征都可以省减。比喻可以省减除了喻体之外的其他部分,象征也可以省减除了象征客体之外的其他部分。

比喻侧重于本体和喻体所代表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这种相似是直接的、可观的。象征侧重于象征客体和象征本体之间的相关联系,它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似点。鸽子象征和平,鸽子与和平之间并不存在相似点。

比喻,是一种形象化思维,即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陌生为熟悉,化平俗为生动。象征,是一种含蓄化手法,即把具体而形象的事物含蓄化,使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义,且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具有这样的特殊含义。

比喻的意义较为具体和固定,而象征的意义要宽广和深沉得多,象征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同一象征客体由于时代或立场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某些象征客体和象征本体的关系看起来像是固定的,实际上只是临时的,比如红色象征喜庆和革命,太阳象征光明和温暖,绿色象征生命和健康,梅花象征高尚和坚贞,兰花象征高洁和淡泊,等等。一旦离开了特定的环境,这种象征意义可能就不存在了,或者换成了另外的意义。

写作,是一种艺术表达。艺术的材料是语言,艺术的构架是思维,艺术的内核是思想:这是写作艺术的三要素。

什么是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就是艺术。艺术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是写作艺术的内容。

艺术是人性的艺术,没有人性就没有艺术;艺术是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艺术;艺术是人性矛盾性在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想中的某种反映;艺术就是境界,没有境界就没有艺术:这是写作艺术的本质。

写作艺术就是语言、思维、思想营造的某种境界。境界包括思想、思维、语言三个方面。

思想境界要把握的是具体与抽象的矛盾关系:思想不能脱离具体的生活实际,也不能照搬生活而没有超越,应该把现实生活上升为普遍性的抽象理论。思想境界按照不同的三维性质分为个体与群体、生活与文化、历史与现实三个不同的范畴。

思维境界要把握的是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关系:没有感性的生活,就没有理性的观念;而不能上升为理性观念的感性生活,就不可能成为对人有深刻启迪的艺术创造。思维境界按照发生、发展、演化的过程分为初始境界、开拓境界、出神入化境界。

语言境界要把握的是明确与含蓄的矛盾关系:明确,是交流的必要因素,但绝不是充分因素;人类的交流不只是一种沟通需求,也是一种审美需求。审美需求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自然境界(初始境界),简称初境,不可能是创作境界,法国十九世纪的自然主义也不是停留在自然境界的,因为自然境界是一种缺少人性意识参与的境界。

理性境界(开拓境界),简称拓境,也不是创作境界,把文学艺术当做达到某种功利目的的工具是不可能产生艺术的。这不是因为没有人性的参与,但这种境界里参与的人性意识是代表个别的、私我的、最多不过是某个特定信仰的,而不是普遍的、人类的,更不可能是超人类的。

超理性境界(出神入化境界),简称化境,这才是真正的创作境界。这是创作灵感诞生的必不可少的氛围。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写作者的人格境界都是超理性的,更不能说只有人格境界达到了这种超理性境界,才能从事创作。但在创作的时候,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却必须进入这种境界,这也许就是很多作家喜欢在夜深人静时写作的原因吧。有些作家在从事大部头作品的创作时甚至把自己封闭在某种特定的氛围中,以期进入那种超越一切的境界。

虽然我们并不能要求所有人进入这种境界,更不能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进入这种境界,但至少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入理性境界,而且必须引导学生追求这样的境界,因为只有超越了感性的境界,才是智慧的境界,至少应该让学生在面对善恶、是非、美丑的时候能有正确的抉择,在面对生活、学习的时候能有更全面、更深刻、更有效的认识方法,而且也必须明确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超理性境界。感性不是个性,理性也不是个性,个性化的东西应该是超越理性的;感性只是自然境界,理性属于功利境界,超越理性才能上升为道德境界乃至天地境界。境界,就是艺术。

【作者简介】崔俊杰,烟台市十大优秀读书人物,烟台市家庭教育教研员、优秀班主任;山东省高考作文阅卷教师,山东省高考语文优秀阅卷教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杂志社教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特级教师专家团成员,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导读导写研究中心研究员。近年发表作文写作指导论文百余篇,2014年编著出版《名师解读山东省高考作文》(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