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们从北京南下,按导航指引,寻访涿州永济桥,一度被带到房山大石窝镇镇江营村,导航把那里的一座桥当作永济桥,我们左看右看觉得不可能,因为这座桥不老不长不是石头砌成。后来,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先导航到涿州,然后换个名称导航,朝着大石桥村前行。
不过这里没有我们想象的有个广场、公园,修葺一新的古桥上,人们熙熙攘攘,追古抚今,休闲健身……我们看到的还是杂草丛生,两道门栏把游客拒于千里之外。 通过门栏铁链的缝隙,还是可以看到永济桥的概貌。那造型优美的桥拱历经沧桑,依然风采照人。残破部分已经得到维修补正。 从相邻的现代新桥上远眺永济桥,如长虹卧波,又如藏龙卧虎,十分有神韵。 永济桥横跨于拒马河之上,该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原名“拒马河桥”。 永济桥历史上为十八省通衢之必经,古御道之冲要,也是京南形胜之所在。其桥因拱跨度大,造型优美,远望恰似一条彩虹横跨两岸。被誉为“涿州八景”之一,名为“拒马长虹”。 永济桥建成之后,因河道南移,桥亦塌毁,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在旧桥南建九孔新桥。桥南砌筑石堤并下设涵洞,原有旧桥也按涵洞形制改砌,使其成为'堤形引桥'以泄夏秋洪涝。清帝乾隆为其赐名为'永济',并作《御制重修涿州石桥记》、《御制永济桥诗并序》。 文献记载,永济桥并南北堤形引桥长二百余丈。2004年12月,经过对该桥引桥探查和试掘,永济桥主桥并南北引桥总长约627.65米。我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题词'中国第一长石拱桥'。 走近永济桥,可以看到许多细节:硕大的石板铺成的桥面,在今天看来还是非常宽阔。石板上的马蹄车辙印痕清晰可见,留下浓重的历史笔墨。 透过铁栏杆往永济桥中心部分观察,一座“大石桥”的石刻名碑置于桥上。原来永济桥还有一个俗名。
如今,永济古桥的一侧已有一座新桥,周边已是高楼林立。 期待这里早日成为一处标志性场所,展现涿州古城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