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神

 胜利在望2014 2017-10-28 发布于广东
与天界有关的神只。又称阳神、香火神,是人们基於崇功报德的观念所奉祀的神只,与为鬼、为厉而成神者有很大的区别。天神与地只的分类,大致和正神与阴神的分类相符,但不完全一致。

正神的观念除了与阴阳的区别有关之外,和帝制时期国家权力对於正祀和淫祀的区辨亦有关。由於民间许多的信仰官方并不认同,常视之为淫祀,对於官方认可,或是民间祭祀已非常鼎盛者,官方对该神只便以由帝王敕封的方式,加以提升地位,这也有抑制淫祠与淫祀的作用。

神明多因有功於人们,而得以享祀人间,血食四方,各地人民多因神明帮助人们开发庄社、防番、驱疾逐疫、裨益农作等故事,因而开始祭祀神明,表达感恩的心,也记忆一段共同的历史,藉着祀神的组织与活动,凝聚信众的群聚力。

祀神必有香炉,甚至有时没有神像,一只香炉也可以代表神明的香火。香火要代代相续,不可间断,因此人们很少开始拜神之後,最後却弃置不拜,所谓「新例无设,旧例不灭」,其实更看重的是「旧例不灭」,因此开始起祀神明是非常慎重而且隆重的事情。以庄社的祀神而言,神明必须经过公证与公认的社会过程,才能成为村庄的主祀神,一旦成为主祀神,其香烟就不会断。虽然有些地方的主祀神,有时会改变,但这并不常见。

人们在神诞日举行千秋祭典,或在神诞日之前在神明带领下,到远地去进香;神诞日或其他的时间,神明在辖境内巡境,保护地方。地方社区的在地居民是神明基本信众,如果神明很灵验,会有外地的信徒来参加进香,或是神明造访,称做迎神。因此神明的香火旺盛与神明的灵验事蹟传播有密切关联。香火旺盛意味着神明灵验,有些原本是地方性的神明,会因而成为区域性的信仰对象。

香火神一词意味着神明与香火的关系,并非正神才有香火,阴神就没有香火的观念。只是阴庙的祭祀活动多集中在农历7月,给人较冷清的感觉,故而香火神一词成为正神所专用。

一般的神明称为香火神,与神明所居的庙宇性质关系密切,相对於佛教寺院而言,寺是出家的修行人居住的地方,并不会有香火的观念。而庙是神明居住的地方,神明一定蕴含着香火的必要性,因此一般的神庙便是香火庙。

香火观念的物质基础离不开香与金纸,香火的意象来自烧香与烧金纸,烧香的人与焚烧的金纸愈多,显得神明香火旺盛;盛大的祭典时,人们更是多多贡献香烛与金纸。虽然现今环保意识抬头,人们其实也有对应的办法,如信徒将香插在香炉中,服务人员就把香集中处理,或是集合金纸运送到偏远处燃烧。虽然做法变革,但香火神的观念依然存在现今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