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世奎挥毫书“劝业”(上)

 精致878 2017-10-28 发表于天津

天津自明代设卫以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许多文人墨客云集于此。其中才名最彰者,当推水西庄的查氏兄弟,查为仁、查为礼、查为义、可谓查氏三杰,他们文名素著,冠于一时。其后人也多才俊,武侠小说金庸先生即为查氏后人。当年的水西庄是天津的文化中心,每天都有众多的文人雅士聚集于此,极一时之盛。

近代天津也涌现了许多在中国文化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师)是一位诗、书、画、乐均有极高造诣,建树极大的文化大家;尽人皆知,声名显赫。说到书写劝业场的牌匾,就不能不谈及此四人。

载振对高星桥言道:“津门书家首推华、孟、严、赵,我们想必得从这四位各有千秋,难分伯仲,选出一人来写劝业场牌匾。”

载振饶有兴致地问道:“高先生久居津门,肯定对他们十分了解。何不谈一谈,让我也增加些见识”

高星桥连连摆手,答道:“岂敢,这几位的书法作品我倒是见过一些,从朋友处也听到些议论。即是王爷下问,我就斗胆说一说,还请王爷多多指教。”

高星桥说到此,稍一沉吟,便娓娓道来:“咱们先说华世奎。华先生字壁臣,他的字以颜体见长,颜平原的“小麻姑”写得最好。他所写的“古藤生氏家祠记”端楷直追平原,可以说是书法珍品。”

(图为华世奎及作品)

提到华世奎,载振并不陌生。他是光绪年癸巳恩科举人,历任文渊阁检阅、军机章京、三品衔军机领班、二品衔内阁阁丞。溥仪出京后,华世奎也从北京返回故里,终日里和一些逊清遗老、文人墨客诗酒酬唱。他是典型的清室遗臣,清朝灭亡后,依旧对清室忠心耿耿,发辫至死不剪,并留有“唯有此牟难割爱,留同彩服寿双亲”的诗句。1922年溥仪结婚时,华世奎专程入“都”朝贺,并请溥仪为华家祠堂题写匾额,这“故主”深为“旧臣”的忠义所感动,当即题写“望华高阀”,华世奎回津后,把它制成匾额悬于祠堂之上,以示“恩主”眷顾之心。后来溥仪住进天津张园,虽说此时已经落魄,华世奎不得不以卖字为生,但他每月15日必准时将钱和食物送至张园,已尽臣子之心。尽管华世奎心系皇室,但他坚持民族大义。当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下建立伪满洲国时,华世奎表示出了强烈的不满,感叹“掌柜是旧人,字号改矣。”并痛斥郑孝胥之流的卖国行径,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谈罢华世奎,载振又问道:“孟广慧其人其字如何?”

(图为孟广慧及作品)

高星桥言道:“孟广慧字定生,其父孟志青也是津门书坛名家。广慧幼承家学,他是天津临摹南帖北碑的第一妙手。”他不但书法造诣高深,且对金石之学也颇有研究。他的书法以纂隶为最佳。

这孟广慧广闻博学,尤爱天津曲艺,当年的不少曲艺名家都得到过孟广慧的扶掖,最著名的当属评书大师陈士和,京韵名家林红玉和相声泰斗张寿臣。

北方评书的代表人物陈士和,素以讲说《聊斋志异》见长,他享誉津门三十余载,是个颇具开拓精神的艺术奇才,时至今日,评书界尚难有能出其右者。陈士和当初在北京从艺,一次孟广慧到北京办事,在书馆中发现了陈士和,觉得他的艺术造诣很深,将来必能成名。于是回津后找到西门外庆春茶楼的李掌柜,敦促其礼聘陈士和来天津说书。从此陈士和落户津门,开始了他艺术生涯的辉煌时期,陈士和活跃于津门书坛三十余载,饮誉沽上。可以说,陈士和的成名,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孟广慧。

敬请期待

下章

华世奎挥毫书“劝业”(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