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月初九话重阳

 loiase 2017-10-28 发布于上海

如今提起重阳节,大家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无非是两个概念,一是敬老,二是登高望远。


那么,到底什么是重阳节呢?


其实重阳节这个概念,最初与登高和敬老,都没什么关系。


“重阳”这个概念,最早来自于《易经》。根据易经,天地万物由阴阳二气组成,而古人的数字观中,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那么九就是阳数中最大的数字。每年的阴历九月初九,两个最大的阳数交叠在一起,就是重阳。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天蝎座的星宿二),在三月显现,九月隐退,正好对应春秋两个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季节。传说中国在4000多年前颛顼时,就设立了火正的官职,专门负责观测这颗星。


我们常说“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对于古人来说,只有更好地仰望星空(掌握时节),才能真正的脚踏实地。


大火星的出现和退隐,对于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非常重要,因此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古人将重阳(九月九)与上巳(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三月三要有迎火仪式,九月九则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上巳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上巳节在春季,按照德高望重的赵老师的话来说,“春天到了,动物们又到了交配的季节”。


自古以来,上巳节是与生殖崇拜、求偶、生子联系起来的一个节日,画风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这是古罗马过“农神节”(圣诞节的前身)的景象。原始农耕民族大都有祈求农作物丰收的群体OOXX祭祀活动,画面应该都是大同小异。


原民在由渔猎阶段过渡到农耕阶段后,越来越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因此将男性生殖器与土地联系在一起,将男根的象征物称为“田祖”、“田主”。这种关系扩大为天和地、阴和阳,于是男女要交合才好,才是事物的生机。这便是所谓的“天人合一”的一种表现。因此原民又创造了姜螈这位大地女神的形象,她生育的儿子也以谷物“稷”命名,后来推土而成的“社”演化为土地神,大地所生的“稷”演化为谷神,“社”和“稷”联在一起称作“社稷”。


例如下图在我们眼中就是一副山水之景,但是在古人的眼中,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山属阳代表男人,水属阴代表女人,所以你懂的,这就是一副男上女下的春宫图。


山水图


春秋时候,郑国久旱不雨,国君向自己的大臣子产询问,子产回答说这是因为全国旷男怨女太多了,阴阳不调,所以风雨不顺。于是国君就采取了一些措施,谐调婚嫁,男欢女悦,于是天降甘霖,旱象解除了。


只不过宋朝之后变得比较含蓄,注重礼仪,因此不太宣扬这等露骨的画面。我们可以通过汉代的墙砖,来想想一下当时的画面:


“桑林”——汉代墙砖


起初,上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妇女在这一天去野外沐浴(泡温泉),来祈求生育,后来又演变成“会男女”,也就是青年男女去野外勾搭,看顺眼了就做一些不可描述的娱乐。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有不少会男女的风俗,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抛绣球等等。汉地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实际上也是上巳节风俗的一种演化。


牛郎和织女


随着文明的进步,那些过于露骨的少儿不宜的活动就渐渐废止了,上巳节就同春季郊游联系起来,后来进一步演变成宴饮、游玩、踏青、赏花活动。文明是文明了许多,但仍然隐隐约约地透露出一种青春躁动闷骚的气息。


临水浮卵是上巳节的一种经典游戏,它是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谁就有福气。这是一种比较文明的孕育巫术。文人雅士们喜欢玩“曲水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这实际上还是一个踏青、散心、撩汉把妹于一体的娱乐活动。


平时一本正经的诗圣杜甫,在这一天也不免思春躁动,他写有《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曲水流觞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上巳节”,时任会稽内史的右军将军、大书法家王羲之,召集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共42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十许公里处)举办了首次兰亭雅集。有谢安、谢万、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等名士参加。会上共得诗37首。 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这是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


兰亭雅集


看起来画面中都是男人,似乎没有什么,但是我告诉你,魏晋期间,是我国古代男风最盛的年代,也就是说,这是一场永载史册的同性恋聚会……


上巳节的活动兴于汉代,在唐尤甚,宋朝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被卫道士认为是伤风败俗,于是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


重阳的概念与上巳相对,上巳要踏青,重阳也要辞青;上巳在水边过(水属阴,代表女人),重阳就要去山上过(山属阳,代表男人)。至于画风么,应该与前述上巳节差不多,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更有狂欢酬谢天地的理由不是么。前述罗马农神节,最初的日子就相当于农历九月份。


我们的孔子孔圣人,他的诞生应该就来源于重阳登高的一次野合。


孔子


最初的重阳节,只是在上层贵族和王室之间流传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之所以从皇宫走向民间,还与汉初的宫斗有关。


吕后当权之时,容不下刘邦的爱妃戚夫人,于是把她做成“人彘”,放逐了戚夫人身边的侍女。其中一个叫做贾佩兰的侍女将重阳节的习俗带到了家乡,才使得这一节日在民间流传开来。《西京杂记》中记载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吕雉画像图


重阳节流入民间之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不同的地区衍生出了不同的节日习俗。但是公认重阳节的重要环节是插茱萸、赏菊花、喝菊花酒。


这个习俗最初的来源已不可考,考虑到古人认为花神掌管人间生育,茱萸和菊花是秋季最为普遍的两种花,因此十有八九还是跟远古的生殖崇拜有关。但是后来的传说,说这两个风俗来自东汉时期的著名方士费长房,这个人在东汉名气很大,悬壶济世的典故就出自于他。


汝南(现在的河南驻马店)有个叫桓景的人,跟着费长房当跟班。有一天费长房突然对桓景说:老铁,九月九日,你家里要大事。


桓景一听,就方了:“你不用告诉我我家里有啥事,你就说咋样能不出事就好。”

  

 

费长房给他指了一条明路:“你回到家,让家里人给你做红色的香包,里面放上茱萸碎片,再把香包系在胳膊上,爬到山上,还要喝菊花酒才能避祸。”


桓景一听,赶紧回家,召集全家老幼招办。结果九月十号,从山上回到家里,发现家里的鸡鸭牛羊,全都一命呜呼。



然而根据前面的《西汉杂记》来看,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插茱萸和饮菊花酒的习惯,因此这完全是附会之言。不过,重阳节的风俗,倒是与另一位姓桓的有关系。


西晋永嘉之祸之后,北方豪强士族南逃,偏安江左。江陵为长江中游政治军事重镇,在三国时代一度成为诸侯争夺的中心。东晋时代的江陵镇将往往拥兵自重,成为左右朝中局势的重要人物。晋明帝的女婿桓温谋得荆州刺史之位后,将关羽所筑城与原有古城联结,随即以江陵为根基,掌握长江中游兵权,数次率师西征北伐,于是晋爵为南郡公,官至大司马,都督全国军事,权势显赫。其弟桓豁、桓冲亦相继为荆州刺史,镇守江陵。桓温死后,他的儿子桓玄嗣为南郡公。桓氏得江陵地利物产,实力雄厚,最终导致桓玄自立称帝。


话说有一年过重阳节,桓温照例率领幕僚到龙山登高,饮酒赏菊吃九黄饼,他的参军孟嘉也在其中。龙山又称八岭山,在江陵西北12公里,东距著名的纪南城5公里,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5公里,为南条荆山之属山,因其山势蜿蜒宛若游龙而得名。


荆州龙山


席间一阵山风吹过来,吹落了孟嘉头上戴的帽子,他却浑然不知,依然风度翩翩。桓温凑趣命孙盛作文戏弄孟嘉。谁知孟嘉不假思索,即席对答,出口成章,在座的人无不惊佩其才思敏捷,气质不凡。于是,孟嘉被视为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之士。至今,江陵城西北10公里处龙山上还有著名的落帽台遗迹。


孟嘉“龙山落帽”成佳话,历代文人墨客到江陵,没有不赋诗歌咏的。李白有《九日龙山饮》:“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有留人。”孟浩然《九日》: “九日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登高寻故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唐朝宰相令狐楚、宋朝诗人杨万里在重阳节游落帽台后,写下了“贵重近臣光绮席,笑谈重事落乌纱”和“闲门幸免奖乌纱”等诗句。龙山九黄饼也因此久负盛名,成为传统名点,千年不衰。


与重阳节有关的名人,还有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关的女皇帝——武则天。唐睿宗载初元年(公元690年)的九月初九,武则天废唐睿宗李旦,自己改名武瞾,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定都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为了让自个登基称帝、君临天下更名正言顺,武则天将自个的名字改名武瞾,“瞾”即是日月当空的意思,正应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之数。再加上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是“久久”,有持久之意,武则天在这一天登基称帝,即是想让自个的“武周王朝”持久传世,绵延不绝。   


九九重阳,不仅与“久久”同音,并且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包含着生命持久、健康长寿的涵义,何况秋季也是一年收成的黄金时节,重阳佳节,涵义深远,大家对此节历来有着特别的豪情,认为是个值得道贺的吉祥日子。   


而此刻武则天现已六十七岁高龄,年己古稀。因此,她期望自个能生命持久,健康长寿,永久君临天下,操纵“武周王朝”的朝政。


然而仅仅过了十五年,也即是偶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朝中大臣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起政变,强逼武则天退位,迎唐中宗复位,史称“神龙政变”。同年十一月,武则天撒手人寰,享年八十二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武周已成过往云烟,“九九重阳”寓意人健康长寿这个说法,倒是保留了下来。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九月九,无论是选择给家里的老人尽尽孝心,还是郊游登高望远,祝愿大家过一个有意义的重阳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