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 | 今又重阳:天色渐凉各一方,来日重逢别无恙

 邓超越梦想 2017-10-28 发布于广东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那一年的重阳节,年仅十七岁的王维一出手就是惊艳之作。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不小心就刷屏一千多年,为广大游子提供了逢年过节思乡的必备金句。


“亲”这个字最初写作“親、寴”等,其中的“见”字表示“显现、显露”等,意思相当于《敕勒歌》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xiàn)。

《说文解字》同时收录了上面这两种字形,解释都是“至也”

按照这种解释,可以推测古人造字时,“亲”指的是事物之间已经达到了“至”所表示的距离极近那样一种状态;或者是一种事物抵近另一种事物,将彼此之间的距离拉近到几乎接触和挨紧

客观上说,事物之间,唯其距离极近的时候,各自的外观才会充分显现出来,所以古人创造“亲”字的时候,才会在字里融入表示显现的“见”。


清代大儒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把“亲”的意思解读为“亲密无间”“情意恳到”,并且说:“父母者,情之最至者也。故谓之亲。”

显而易见,无论是物理、生理还是心理,与我们距离最近的,首先是赐予我们身体发肤、培育我们长大成人的父母“双亲”,他们最能当得起“亲”这个字。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满地黄花分外香!

金秋是诗意盎然的季节,

重阳是兴发感动的日子,

游子思故乡,登高望远;

大雁往南飞,声断衡阳。

无论你是哪里人,

你都能够在这些经典诗词之中,

找到自己的故乡。


那些广为传唱的经典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

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

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

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重阳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重阳感怀
(唐)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

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

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

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唐)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

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

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这些重阳节习俗,你都知道吗?





古人云:

“父母在,不远游。”

而今天的大家,

由于种种原因,

远离家乡和父母在外打拼。

 

在重阳佳节,

别忘了给家中的父母长辈,

打个电话,

送上关心和祝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