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连努力都做不到,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达摩东来 2017-10-28 发布于贵州

00:00 / 00:00
重新播放
0:00:00
上次观看至{$min}{$sec},正在为您续播
跳过广告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跳过该剧广告 广告剩余: 10
【剩余 则广告】 您是尊贵的QQ会员 秒后跳过此广告
详情点击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免除该部电视剧的广告,请您谅解!
我知道了!
分享
10广告详情

看点从全球顶尖大学招生标准来看,招生官们都希望录取的学生勤奋、有天赋、可以长期坚持某一项活动并保持热情,这些品质被称作“坚毅”。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安吉拉·达克沃斯认为一个人能取得多大成就取决于两件事:天赋和努力。她将此总结为两个公式,天赋*努力=技能,技能*努力=成就。也就是说,想要孩子成功,坚毅力的重要性远超过天赋。下文中,外滩君根据达克沃斯教授的研究,总结出了培养孩子坚毅力的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文丨张瑶 编辑丨李臻

如果你听过很多育儿经,那我相信,对“坚毅”这个词,你肯定不会陌生。在美国,“坚毅”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教育理念。

2013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安吉拉·达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发表了有关“坚毅(Grit)”的TED演讲,该演讲视频截至目前已经获得超过1000万的点击量;2016年,她撰写的《坚毅:释放激情和毅力的力量》又几乎立刻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图书榜。在书中,她详实地记录了坚毅背后的科学道理。

安吉拉·达克沃斯TED演讲

事实上,中国人对坚毅一词也相当熟悉。我们常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基本揭示了坚毅和成功之间的密切联系。但是,达克沃斯在研究中对“坚毅”下了一个更为清晰的定义:对长期目标的热爱和坚持不懈。

如今的达克沃斯完全可以被称为是成功的典范,而且多少给人留下了点“天才”的印象。2013年,因其发现——个人最终的成就可能更多地取决于他的激情和毅力,而不是其天生的禀赋——她被授予美国麦克阿瑟学者奖(MacArthur Fellowship),这个奖又被称为“天才奖”。不过如果你认为她的故事就是一个天赋者成功的典型,那你就错了,可以说,达克沃斯这一路走来的经历正好解释了她对“坚毅”的定义。

27岁时,达克沃斯循着自己内心的一条线索,辞去了麦肯锡的工作,然后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在接下来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她通过学生们的表现,发现自己可能被“天赋”这一说法误导了,她越来越不相信“天赋就是命运”的说法,并对努力所产生的回报越来越感兴趣。为了能深入弄清楚这个问题,达克沃斯最终放弃教书,并成了一名心理学家。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她一直在研究坚毅的道路上“匍匐前进”。

不过,天赋和成功到底有没有关系呢?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境,当一个人表现出了近乎完美的状态时,我们就会给他戴上“天赋”的高帽子。有趣的是,达克沃斯虽然十分重视“努力”这一因素在成功中的作用,但是她并没有在研究中否定天赋对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性,但问题是,天赋是如何导致成功的?是以直线的方式直接将人们引向成功的吗?

达克沃斯通过研究,列出了两个简单的方程式:天赋*努力=技能,技能*努力=成就。

她认为,当不同的个体处在相同的情况下时,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只取决于两件事:天赋和努力。天赋绝对重要,但是努力更重要。努力的因素需要被计算两次。因为,努力产生了技能,同时,努力又使技能化为生产力。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努力,你的天赋就无法发挥出来,它只是你未实现的潜能。如果没有努力,你的技能也同样没有价值,它只是你能做却没有做到的事。通过努力,天赋会演化成为一种技能;与此同时,努力能够将人的技能转化为成果。

哈佛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比尔·菲茨西蒙斯说,哈佛大学对坚持不懈这一品质极其关注,“从事招生工作40多年,我认为大多数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巨大潜力。真正的问题是,他们是否被鼓励最大限度地努力行动,以及发掘内在的坚毅品格。勤奋且坚毅的人,才是最终成功的人”。

那坚毅力是可发展的吗?达克沃斯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我们的坚毅力会随着我们的成长背景、文化、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变得更加坚毅。”那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坚毅力,达克沃斯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努力之前,

你必须为自己定一个终极目标

“坚毅”和我们平时说的“毅力”还不一样,在达克沃斯的研究中,坚毅(Grit)包含两个部分:激情(Passion)和毅力(Perseverance)。对很多人来说,激情是“痴迷”或“着魔”的代名词。

但是达克沃斯在采访中发现,高成就者对“激情投入”的含义给出了不同的见解。他们在谈话中多次提及的不是投入的强度,而是长期的坚持。可见,激情和毅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然,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强力胶叫“目标”。

说到目标,很多人的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琐碎零散”的小目标,但是达克沃斯认为,在“坚毅”的内部,目标必须是有层次的(见下图)。

在这个层阶的底部是我们最具体的、特定的目标,也就是我们必须完成的短期任务。在最低和最高水平的目标之间,可能还有好几层的中间目标。而最上方的顶层目标,其实是一个人的终极追求,它就像一枚指南针,给下层的所有目标提供了方向和意义。

目标分层图

所谓坚毅,就是一个人能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持续追求同一个顶层目标。对于坚毅力强的人,他们大部分的中层和底层目标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与其顶层目标相连。相比之下,坚毅力较弱的人可能会缺少连贯性的目标结构。

按照这种方式,达克沃斯重新对“激情”下了一个定义。它不是指你所看重的某一件具体的事,而是指你以一种恒久不渝的方式去关注某一个终极目标。你不会反复无常,每一天,你日思夜想的都是这个终极大问题。你向着同一个方向,迫切渴望能够向前走哪怕一小步,而不是向另一个方向迈一大步。

达克沃斯说了一个新闻记者——《纽约时报》东非办事处主任杰弗瑞的故事。

2012年,杰弗瑞因为对东非冲突的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国际报道奖。他一直很喜欢创作,但他此前从来没想过当新闻记者。即使他已经到了牛津大学读书,他也依然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到底想干什么。

那他是怎么撞到新闻这条路上去的呢?“我了解到,做记者可以让我去非洲,这会很有趣。我将会写出更有创造性的作品,然后我就决定了,这就是我要做的”,杰弗瑞告诉达克沃斯。

原来,杰弗瑞一直对在东非生活和工作抱有激情,而新闻记者可以让他有机会实现这样的目标。所以他制定了能帮助他实现目标的可行且稳妥的计划——他开始在新闻业里一步一步往前走:

第一步是在牛津大学的校报当撰稿人,第二步是在威斯康星州的一家小报做暑期实习,第三步是在佛罗里达州《圣彼得时报》的都市版工作….12年后,他终于走到了第七步,成为《纽约时报》东非办事处主任。

所以激情到底是什么呢?很多人会把它形容为焰火,这个比喻其实不恰当,因为焰火会爆发为一团耀眼的火焰,但很快会消失,留下的只是一缕轻烟,以及对曾经壮观的记忆。杰夫瑞的故事告诉我们,激情更像指南针,它需要一些时间来制造、调试并最终指向正确的方向,之后它将引导着你走上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最终让你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当然,在向顶层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我们不但需要顽强的毅力,而且需要让底层目标具备一定的灵活性。那些顶层目标就好比是用墨水写的,而较低层的目标则是用铅笔写的,你可以修改他们,甚至删除他们,然后以新的目标取代它们的位置。

很多人在孩提时代就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如果你没有成功,那么就尝试,再尝试”。其实更合理的建议应该是:“尝试,再尝试,然后试试不同的东西”。对于处在于目标结构较低层级的目标,这是必要的。

发展兴趣也是需要努力的?!

很明显,达克沃斯是将坚毅放在整个生命长河中去看的,事实上,一个人的终极目标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展出来的。我们要如何获取目标,找到激情,并持久地坚持下去?

达克沃斯在研究中找到了四种心理资产,分别是兴趣、练习、目的和希望。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通过对120名拥有世界顶级技能的人进行研究,他发现,技能的发展需要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持续几年的时间。发现和发展兴趣分别是被布鲁姆称为“早期”和“中期”的阶段。到了最后一个阶段,工作“更大的目标和意义”才变得显而易见。

毋庸置疑,在达到第三阶段前,我们应该首先发现和发展兴趣。激情就是源于兴趣,源于充分享受你所做之事。发展兴趣的方式就是练习,通过全身心地投入练习,你必须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去做,以达到精通。坚毅的特点之一是,今天你试图比昨天做得更好,这是一种日常自律。

在达克沃斯看来,兴趣不是通过内审发现的,它是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引发的。发现兴趣的过程可能是凌乱的、偶然的、低效的,这是因为你无法肯定地预测什么会吸引你的注意力,你也无法简单地逼迫自己喜欢上某个东西。

另外,在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之后,会有一个比发现过程长得多、更加主动地发展兴趣的时期。重要的是,一个人必须以一系列的体验去反复加强这个兴趣。

接下来,我们就要发展兴趣。“虎妈”蔡美儿说,“如果不努力工作的话,你就不会有好的业绩。大多数人都在他们热爱的事情上‘发臭’了”。达克沃斯对此也非常认同,她说即使在发展兴趣这件事上,也是需要努力的——包括练习、研究和学习。

很多人或许都有达克沃斯这样的体验,抱着瘦身的目标,每天坚持跑步锻炼,但是最后并没有看到成效。这是什么原因呢?达克沃斯从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那里获得启发,原来她没有进行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埃里克森问达克沃斯,她在跑步时都干些什么?她回答,听广播或者想些工作上的事情。这就是问题所在,所谓刻意的练习,就是科学的练习方式——有一个定义清晰的提升性目标、全神贯注及不懈努力、即时的、有益的反馈、持续的反思和完善。

达克沃斯认为人们进行刻意练习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提高技能。你集中100%的精力,刻意将挑战的层次设置在目前的技能水平之上。你处于“问题解决”模式,分析所做的每一件事,让一切更接近你所设立的目标。你得到了反馈,而且很多反馈是关于你出错的地方,然后,你使用反馈来进行调整,并再次尝试。

找到了练习方式,我们该如何坚持练习呢?达克沃斯建议,让刻意练习成为一种习惯。大量研究表明,当你养成了每天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练习的习惯时,你自然就会坚持下去。另外,改变你的体验方式——不要在当下对自我进行评判。换句话说,不要害怕犯错。

心理学家埃琳娜·波德洛娃和黛波拉·梁致力于研究儿童的学习行为。她们认为,婴儿或幼儿完全不介意从错误中学习。如果你观察一个婴儿是怎样挣扎着坐起来的,或者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是如何学习走路的,你会看到他们在不停地犯错,反复经历着失败,他们面临许多超越现有技能水平的挑战,他们全神贯注,获得了大量的反馈,不断地学习。即使他们在犯错,但是他们看上去似乎并不痛苦。

但是后来情况变了,在这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他们注意到自己的错误会引起成年人的某些反应。我们这些成年人会皱着眉头,脸颊发红,匆忙跑向孩子,指出他们犯的错误。我们教会了他们尴尬、恐惧和羞耻。孩子变得越来越害怕犯错,不敢跨步向前,经常中途放弃。

坚毅是可以传染的

了解了“坚毅”背后的原理,大家可能都期待作者能给出培养坚毅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达克沃斯在书中给出了一个自家的“难事准则”,它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①每个人(包括父母),都要做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所谓难度的事情,就是每天要刻意练习的事。我的大女儿Amanda选择弹钢琴作为有难度的事情,丈夫在跑步方面坚持不懈,心理研究对我是有难度的事情,同时我也在练习瑜伽。

②你可以退出,但不能发放弃——直到本赛季结束、学费上涨,或其他一些“自然”停止点的到来,在你承诺的时间段内,你必须完成自己开始做的事情。换句话说,你不能在老师批评你的那一天退出,或者在你输掉比赛的那一天退出,或者因为要在同学家聚会过夜而放弃次日早晨的独奏会。你不能因为某一天很糟糕就不干了。

③由你自己选择对你来说有难度的事。没有人会为你选择,因为做一件你根本不感兴趣的事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是在对其他课外活动做了讨论之后,女儿们自己选择了芭蕾舞。

安吉拉·达克沃斯

这样一套个性化解决方案背后其实有着一套可以解释的科学道理。

◎ 坚毅是会传染的

心理学家布鲁姆得出了一个总结性结论:“父母自己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会传染给孩子,我们一再发现,钢琴家也会送他们的孩子去上网球课,但一定会亲自带着他们的孩子去上钢琴课,网球运动员的家庭则正好相反。”

相当多的坚毅典范都满怀骄傲和敬畏地告诉达克沃斯,父母是他们最尊敬并且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榜样,也就是说,他们都产出了与父母非常相似的兴趣。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具备坚毅的品格,就要先自问一下,对于自己的生活目标,你有多少激情和毅力。然后再问问自己,你的教育方式有多大可能去鼓励你的孩子效法你。

达克沃斯提倡一种明智型教育(wise parenting),也就是他们对孩子有高要求同时支持孩子。明智型的家长通常展现出一种权威,这种权威基于知识和智慧,而不是权力。他们能准确地判断孩子的心理需求、认可孩子们需要爱、限制和自由,以实现他们的全部潜力。

教育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是,比家长想要传递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孩子接收到了什么样的信息。在支持、尊重和高标准的家庭中成长,孩子也会效法他们的父母成为坚毅的人。

◎ 让孩子尽情地玩吧

正如前文所述,坚毅的前提是你得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因此,达克沃斯在书中告诉天下为人父母者:在努力工作之前,先让孩子玩耍。在找到有固定的激情并准备每天花数小时来辛勤磨炼此技能之前,孩子们必须先游玩探索,从而激发和再激发兴趣。

当然,发展兴趣需要时间和精力,也需要纪律和牺牲。但在这个早期阶段,新手们往往并不痴迷于变成高手,他们还没有想好未来会怎么样,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此时最重要的是,他们很开心。

在这个早期阶段,鼓励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初学者仍处在不清楚是否要继续下去的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最好的导师是热情的并愿意给予支持的,他们可以让孩子们最初的学习变得非常愉快,且有回报。这个阶段刚开始的学习就像是一场游戏。

同时,在这样一个阶段,孩子的自主程度也很重要。研究证实,专横的父母和老师会消减学习者的内在动机。父母若能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就更有可能让孩子发展出后来被确定为激情的兴趣。

◎ 课外活动是坚毅的练习场

达克沃斯说,如果她可以挥动魔杖,她会让全世界所有的孩子至少参加一项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对于高中生,她会建议他们在至少一个活动中坚持一年以上。

课外活动与坚毅有什么关系?达克沃斯说,综合起来,她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式作出解释。一种解释是,课外活动是年轻人练习的一种方式,能为长期目标培养激情和毅力;但也有可能是:只有具备了坚毅力的人,才会在课外活动中坚持不懈。这两种解释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这两个因素有可能都在发挥作用。

比尔说,哈佛大学每年都录取了几百名在未来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学者的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录取了至少同样多的同一类学生,他们“致力于追求自己热爱、相信和看重的事物,并且已经以突出的干劲、自律和平凡的努力在进取”。

事实上,课外活动不只是坚毅品格的信号,他认为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这会让年轻人学到一个重要的经验,并且运用到许多领域。

以上内容摘编自

《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

已在外滩教育微店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