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研国际化研讨会参会老师会前准备系列【四】

 pxiang818 2017-10-29


朱纯深教授讲座内容剧透



作为一个处身国内学术环境的学者和研究者,怎么重新审视早期洋务运动留下来的“体”、“用”二分观,从而可以在观念上为自己做好准备,从事具世界视野的研究并参与国际范围内的学术辩论,面对国际学术研究这一片茫茫学海而能知己知彼地定下自己的航向,扬帆纵浪行出自己的航线呢?


为这一宏大的问题提供一个脚踏实地的答案,本讲座将首先从研究本身的角度阐述研究思想、研究内容与学术写作的关系,讨论研究方法训练(写作方法与思想方法训练),介绍坊间学术写作的实用参考书,回溯一项研究从“发现”到“发表”背后的种种考虑。


在这一框架内,我们再从作者的角度,从论文类别性质到研究结论的要义,提出14个问题启发思路,并分析封闭的二元判断与开放的描述与解释、归纳之间在研究思维和论述方法上的不同。


此后再从编辑的角度,整理出研究写作发表8个应该注意的方面(各有3到7个要点),内容涵盖选题、选题技巧、文献梳理和文献使用、论证、修改、与评审人互动、结论及学术伦理等。


以上“空谈“将由一系列实际的案例和报道来落实,如:香港教育当局2014年对各大学研究表现的评估分类、国内对研究现状与学术标准和学科设立(以翻译和外语教学为例)的讨论等。


在解释、讨论及演示具体各个要点时,讲者还会在不同阶段根据需要和时间许可现身说法,披露、分享个人作为研究者和审稿人的第一手经验,包括自己论文写作背后的思路、方法、表述*,如何与审稿人互动以及对其观点(委婉地)辩驳**,并从两份国际翻译期刊的审稿表看学术界对文科论文的要求**,以及从一份拒稿报告看国内学者在国际上投稿需要注意避免的一些问题**。


备注

*所用论文案例有中英文,可供会后分享。


**本部分内容因涉及私人信息或内部规定,只在会上展示而不对外公开。






朱纯深教授


诺丁汉大学博士,其后分别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1993-1998)与香港城市大学(1998-2017),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翻译学教授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与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中心荣誉研究员,并担任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和《中国翻译》编委、中国译协理事会理事,曾任浙江工商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院校客座教授;


研究兴趣涵盖翻译学、诗学、语言学、文体学和机助翻译教学等,研究论文自1986年起先后发表于《中国翻译》、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META、Target、MultilinguaTTR、Journal of PragmaticsITT等学刊,于2000、 2001和2006三次获得宋淇翻译研究纪念奖;


著作有《翻译探微》及译作《短篇小说写作指南》、王尔德《自深深处》和《古意新声 – 中诗英译今译(品赏本)》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