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情况汇报》

 千百度361 2017-10-29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残联的帮助指导下,县残联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切实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创建工作。经过努力, 我县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形

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残疾人融入四位一体

的康复工作架构,全县有康复要求的残疾人在社区内得到了就地就近的康复服务,改善了生活质量。

一、社区康复的主要工作

全县辖533乡,109个村委会(社区),792个村民小组,残疾人2.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89%,其中视力残疾4932,听力残疾5728,言语残疾5225,智力残疾993,肢体残疾6548,精神残疾1921,多重残疾5356人。截201116月,符合残疾等级标准,办理残疾人证有73727人,按类别分,视力残510人,听力残疾6677人,言语残142人,肢体残疾5106人,智力残疾500人,精神残疾2676人,多重残疾180。按等级分,一级1001人,二级1086人,三级18841人,四级3401人。

自开展社区康复以来,筛查出康复需求残疾人79249人,康复需求筛出率2% ;康复服务建档人数达6734人,建档率为85%8。已组织527例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手术率91.8%;组织1717名盲人开展了定向行走训练,训练率达

97.7%;完成聋儿康复训练;74,训练率达82%;完成假

1/6页

安装89例,装配率达90%0;完成肢体康复训练18258例,训练率达81.9%9;完成智残儿童康复训51例,训练率达77%;;低视力康复配镜245,配镜率达36%;完成用品用具供应1072件,配置率达92%

二、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组织管理网

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民政、卫生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残疾人社区康复领导小组”, 并下设办公室在县残联,由县残联理事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社区康复工

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各乡镇也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并报县残联备案。同时,组建了一支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康复服务队伍。全县8个乡(镇)卫生院都挂牌成立了康复指导站,并聘请了一位医生为康复指导员,专门负责指导全乡的残疾人康复工作,全县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也依托村(社区)卫生室成立了康复室,并由残疾人联络员兼

任康复员,为所辖地区的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医疗和训练导服务,做到“有训练场所、有康复器材、有专(兼)康复指导员、有工作制度、有工作台帐”。为了使这支队伍能够长期运转,有效运作,对乡(镇)康复指导员,按每月600元给予生活补贴,村组康复员给予每人每月50元的生活补助。我们还定期对康复指导员和康复员实施分级培训。20080年以来,共编印培训资300余份,开设培训班22期,

2/6页

培训康复员109次。

(二)明确部门职责

制定了《**县残疾人社区康复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党委重视、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三)完善服务网络体系

以县残联康复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康复指导站和村委会(社区)康复站为基础,以家庭康复为依托,充分发挥村(社区)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学校、幼儿园、社区

服务中心、福利企事业单位等机构、设施、人员的作用,资源共享,形成社区康复服务网络,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便、及时有效的康复服务。

(四)强化经费保障机制

根据《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工作标准》,县属于二类地区,县级财政需按全县总人口数每人每年不少0.2元投入配套经费,两年中县级财政投入经费16万元,用于康复需求调查、建档立卡、人员培训、组织宣传、康复指导员及康复员工作补贴。县残联也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康

服务经费的投入,县残联协调资金8万元用于购置下肢率车、偏瘫康复器、双轮助行器、液压式踏步机等康复训练

3/6页

器材,供进入社区的残疾人使用,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器材服务。

(五)全力普及康复知识

针对社会、残疾人、残疾人亲属康复观念缺失的现状。康复意识的提升、康复知识的普及就显得尤其重要。为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我县利用各种媒体打造我们的宣传平台。首先是利用好公共媒体。从2008年开始,在电视、广播、报

纸上报道各类优秀残疾人典型,宣传残疾人事业,普及残疾人康复知识。加强阅读资料的制作和发行,印制、发放各种

传手册5500册,宣传单12,0001份。通过康复知识的普及,让广大残疾人了解了自己的康复需求和康复方法,也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获得康复理念,使卫生部门了解并拓展了康复业

务。

(六)健全管理制度

工作管理上完善了“四项制度”。一是完善康复需求记制。各村委会康复员入户走访,调查摸底了解残疾人复需求,及时填写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建立每人一档,因人而异落实康复措施,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完善分类管理制。通过需求调查,对各类康复需求进行分类管理。而后实

行分类指导,提供相应服务,并填写服务记录。三是完善医

4/6页

生评估鉴定制。残疾人康复训练有医生指导,制定训练计划训练效果由医生进行效果评估。四是建立奖惩机制。对社区康复中一些重点康复项目按标准定期进行考核评估,按考核评估结果,对社区康复指导员和康复员给予奖惩。

目前,我县已为73723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进行了登记,并建立了康复需求档案。档案由村(社区)、乡(镇)、

县三级存档,同时各乡(镇)、村委会(社区)根据各自的特点,分别细化了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社区康复员与残疾人保持随时沟通,增强了与残疾人的互动。通过定期入户随访,了解残疾人的需求。一是根据残疾人的需要,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选购、家庭租赁、使用指导以及简易康复训

练器具制作等服务。二是指导偏瘫、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在社区和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

应能力等康复训练。三是为视力障碍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对低视力者转介到医院眼科或定点眼镜店配用助视器,进行助视器使用训练。对有手术指征的白内障患者 施复明手术,开展盲人导向行走训练。四是对聋儿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适时配用助听器,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五是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家长培训。做好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发现发育迟缓儿童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进行智力和生长发育测评。六是进行心理疏导服务,通过了解、分析、劝说、鼓励和指导等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