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月29自言自语(投资怎样立与不败之地)

 不如走远 2017-10-29

确定,而估值提升的钱,也可以称之为风口,比如,前些年中国平安,银行,及一些地产,家电股,动不动估值只有10来倍,依然弱势振荡,因为那几年风口在高科技,在TMT,在中小创,那么今年风口来了,资金情绪来了,估值都开始提升。比如,以前10来倍的,现在给20倍甚至30倍,而并非企业的成长性出现多么年B的提速,在成长性不变的情况下,估值出现 提升,也可以称为风口效应。


所以,风口这东西很难把握,你不知道何时市场的资金又有了新的喜好。所以,唯一确定的还是赚企业成长的钱,,,所以企业成长的钱,最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去预判业绩,然后提前布局。但预判业绩又很难,但是,还是有一些洞察先机的方法,比如股权激力,这是企业未来N年对于自己信心及未来发展的一个提前的展望,并大概率努力实现的最低目标。 


洲明科技 激力要求:17年2.52亿,18年3.2亿,19年4.19亿 


现价14.7元,分别对应PE:36倍,28倍,21倍。


 根据市值=净利*估值的定律,我们知道市值的大小跟净利成长及估值的高低有关,

如果股权激力提前解决了未来几年的一个大概率继续成长的问题,那么决定市值能不能翻升的一个关建就是估值未来的变化,而估值的提升我们上面有说了,简单讲跟两大因素有关系:一个是成长速度,高成长享受高估值,低成长享受低估值,再一个就是上面说的风口效应,但是风口效应我们上面说了又很难判定,因为你不知道风什么时候来,市场喜好什么时候改变,那么唯一的一个因素就是成长速度了,小明过去几年至少13年到16年市场给的历史平均估值都在50倍以上,即使按17年的预期股价一直在15左右振荡,那就是17年的估值也给到35倍左右。其实跟历史去比估值有一个误区,并不是低于历史平均估值就一定是低估的,而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成长速度,小明过去几年的平均成长速度在60%左右,而从股权激力的最低要求去看,16年1.66亿,17年2.52亿,18年3.2亿,19年4.19亿,这几年的复合平均成长在35%左右,明显的低于前几年的60%,所以,估值区间在前几年动不动50倍以上,往下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未来的成长性相较于以前在降低,估值理应跟随降低。当然以上是基于股权激力的最低业绩要求,而公司前期的讲法是未来3年有保持复合50%增长的预期。

但多少倍到底合适呢?在不考虑市场风口环境等因素之下,可以简单参考PEG,35倍左右,应该是理性的,估值的高低还跟一个因素有关,那就是市值,理论上,小而美的公司由于体量规模偏小,可能离天花板较远,一般会给与高估值,而市值体量过大,企业足够成熟的企业,可能面临天花板越来越近,估值往往会变的很理性,那么这两年市场的调调又出现一种倾向,那就是大市值的行业龙头理应享受更高的估值,其实不论市值的大小,大也好,小也罢,最终的因素其实还是要看业绩成长性,大市值,如果未来成长性依然较快,同样也应该享受一定的高估值。但也不可否定,任何牛B的企业都是从小市值涨起来的。

所以,如果我们提前通过股权激力锁定未来的一个最低的成长速度,然后又通过一些同行业,或者历史,及成长性,市值,去大概率提前给公司做出一个大概的估值定位,那么,市值=净利*估值,这个公式的两个变量都提前大概率固定了,那么未来市值的翻升目标也可以大概率提前固定,其实安全边际也就出来了,那么18年35倍就是17.8元,19年35倍就是23元,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预期差的问题,因为上面的净利都是企业的最低要求,未来不排除会超预期,,,当然股权激力也有不达标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去观察行业的景气度,企业的定单,产能,等再结合激力要求券商研报等去做一个大概率的预判,综上以上都想明白了,余下的就是买入的问题,找到了安全边际,然后,建仓价格在资金分配上再计化出一个足够低的极限位,比如,洲明,我前面计化的极限位是12块钱,12块钱对应18年19年PE分别是23倍,和17倍,一个市值不大,行业高景气,并且依然处在成长周期的行业,这种估值肯定是极限价了,

如果股价从14块向12块跌,如果以上逻辑理通了以后,我就敢于左侧交易越跌越买。投资的结果无非两种,一种是亏钱,一种是赚钱,如果你能提前大概率锁定了未来的安全边际,那么你的操作大概率立与不败之地,未来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所以投资未思涨先思跌,每介入一只股票之前一定要先想好安全边际在哪,极限位在哪?从而提前规化好一个操作策略,这才是理性的交易之道,但是大部分人,是未思跌先思涨,介入之前不看安全边际,没有资金的管理规化,只是一心幻想着如果涨到多少多少,我如果满仓的话未来能赚多少多少钱,但是往往现实正好相反,一次次的打脸,因为你没有规化,所以,股价跌个10%的时候,你会恐惧害怕,心态开始变坏,从而不断的成为常年亏钱的大部分人。

综上,以上逻辑理清后,操作策略层面再拉出未来股价可能非理性下跌的一个极限位,后面就是耐心的跟随守正,只要企业未来的走向大概率跟随自己的逻辑,那么,这种操作中长线去看,想亏钱都是极难的。

投资最难的地方是知行合一,所以,投资并非仅简单的技术那么简单,更多的时候,也是对人性的艺术,虽然逻辑想通了,但是股价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甚至一年不涨反跌,而同期其它股票都在疯涨,这个时候你的心态会不会起变化,会不会怀疑自己,会不会纠结,这些东西则不是技术能解决的,而是靠你的股市长期试错,亏钱,不断打脸的经验教训之后锻炼出来的,,,其实投资到最后的最高境界,我认为就是变成一种自己信仰。投资 中没有了信仰,有可能就会成为随风摇摆的小草。投资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熬”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如果 少了信仰,有多少人能“熬”得下去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