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多慈:她与徐悲鸿,不仅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更是一生一世的想念

 冬不拉拉 2017-10-29

她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

她与徐悲鸿之间是民国最著名的师生恋。

徐悲鸿三个重要的女人中,只有她没有写回忆录,她一直无声呆在那里。

离开徐悲鸿,嫁人后,她听闻徐悲鸿去世的消息,素服素食为他守孝三年。

她的一生是这样的:生在书香门第——进入中央大学美术系遇见徐悲鸿——与徐悲鸿相恋——徐悲鸿现任妻子阻挠、孙家不同意——十年之约,徐悲鸿没有肯定答复——失望嫁给刚死老婆的许绍棣——徐悲鸿去世守孝三年——郁郁寡欢直到63岁去世。

她就是慈悲之念、十年之约的当事人——孙多慈。

孙多慈:她与徐悲鸿,不仅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更是一生一世的想念

他们


1913年,孙多慈在安徽安庆出生。

她的父亲孙传瑗曾任大学教授、教务长,母亲也任过女校校长。

书香门第的家庭教育经验相当丰富,打小孙多慈接受不一样的教育:懂文学绘画、少言寡语、岁月静好。

1930年,也就是她17岁那一年在安庆女中毕业,因听闻父亲出事未考入中央大学文学院。

人生的际遇是说不准的,未考入文学院,可能少了一个文学家,但是时间告诉我们,多了一个油画家,多了一段令人动容的一辈子的慈悲之恋。

我们的男主和女主总算见面了。

经高人引荐,当年,孙多慈以旁听生的身份进入中央大学美术系,开始认识了国画大师徐悲鸿。

1931年,孙多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大学美术系,正式成为他的学生。

孙多慈:她与徐悲鸿,不仅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更是一生一世的想念

1927年,32岁的徐悲鸿担任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在画坛声名鹊起。

共贫寒也许可以,同繁华不行。

很多人都是这样,比如成名后的徐悲鸿和已相处10年的蒋碧薇。

蒋碧薇喜欢社交,与王映霞一样喜欢那种被人欣赏的明星生活,在一起高谈阔论,享受太太客厅的感觉。

徐悲鸿不太喜欢社交,喜欢安静的创作。

在蒋碧薇看来,她家老公是一个自我的人、冷漠的人、不懂享受的人,一个无趣的人。

形容完毕。

私奔到现在、有了孩子,她直接给徐悲鸿判了死刑,这丈夫不行,不断挑剔。

在徐悲鸿看来,当初与自己私奔的姑娘真的变了,现在变得虚荣、变得挑剔、变得强势。

真的是当初瞎了眼了吗?裂缝一点点的变大。

交代完毕。

此时的徐悲鸿事业状况非常好,但是婚姻感情出现疲软了。

直到遇见了孙多慈,这一年开始进入一个折腾期。

这是1931年,徐悲鸿36岁、孙多慈18岁。

孙多慈:她与徐悲鸿,不仅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更是一生一世的想念


郁达夫、沈从文与徐悲鸿相比,就是两个文化流氓。

徐悲鸿遇见这个叫做孙多慈的姑娘:学习努力——从差生提升到尖子生;文静乖巧——从不多言、别有韵致。

徐悲鸿说:与之相对,如沐春阳,如饮醇醪,无人不觉她可爱。

你看说的多文雅,然后那段时间他的笔下出现很多关于孙多慈的素描和油画。

徐悲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家,没有发神经的追求女学生,对她默默的关注。

一个当代大师对自己的情感的表达,孙多慈是知道的。

只是有个大大的问题,这份感情不对等,徐有老婆,除了崇拜、敬重,她无法再表达更多的意思。

徐悲鸿这个艺人比较搞,给老婆蒋碧薇发了一封信:若你再不归来,我可能要爱上别人了。

其实已爱上了,只是告诉下你,我要找小媳妇去了。

我理解就是这个意思。

徐悲鸿想的有点天真了。自己的老婆不是省油的灯。

他预见:“太太明日入都,从此天下多事”。

蒋碧薇态度清晰明了,不同意,决定将师生恋扼杀掉,老公是自己的,坚决宣誓主权。

看这架势,婚姻保卫战开始了。蒋碧云做了五件事情,一是找人到黑板上画海报,羞辱孙多慈;二是找孙多慈算账;三是找学校领导去干预;四是舆论造势;五是找孙多慈的家人,你的女儿好好管管。

什么招式不是我关心的。

我关心的是结果:效果真的太明显了。

越折腾越明显。

徐悲鸿终于义无反顾的更爱孙多慈。

一个柔弱的女子在强势的老婆面前,徐悲鸿越发觉得孙多慈受到这么大伤害,而且是连环套伤害,自己应该更加疼爱她。

孙多慈:她与徐悲鸿,不仅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更是一生一世的想念


他不遗余力帮孙多慈张罗画展。

他还化身销售员、到处推销学生孙多慈的画。

他还卖了自己的画筹资为孙多慈印制画册——《孙多慈素描集》。

他还多方活动,希望帮孙多慈出国深造,但经自己老婆阻挠计划流产。

这边徐悲鸿特别努力。

孙多慈家里特别不满意。

自己的女儿怎么能这样了?

态度明确,坚决不同意。

软弱又内向的孙多慈听从父亲安排,黯然回到家乡教书。

这一年是1937年,徐悲鸿42岁、孙多慈24岁。

在家乡教书的孙多慈心里有她的老师,倍加思念她仍抱有希望,到南京找了他。

在南京他们定了十年之约——十年见,双方各自奋斗,要有个了断。

孙多慈:她与徐悲鸿,不仅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更是一生一世的想念

有人说,选择一个男人,就是选择一个人生。

不用十年,很快,孙多慈选择有新的生活。

1938年7月,徐悲鸿在《广西日报》刊登与蒋碧薇分居声明,可一切于事无补。

同年,25岁的孙多慈在家里的安排下嫁给了许绍棣。

许绍棣不是最好的选择、不是爱情的归属,但是在现世下可能是最稳当的选择。

许绍棣,老婆刚死三个月,正与王映霞在绯闻中。

这些都不重要的。一个世俗的人,自然有世俗的好处。

他提供给她成长需要的一切,这是爱情所不能给予的。

他对她百般照顾,她有机会全世界游历创作。

1947年帮助她办画展。

1949年全家迁居台湾。

她选择了许绍棣,承受不爱婚姻,却拥有了平静的生活,没有折磨和冲突、没有动荡不安、没有每刻的迷茫。

孙多慈:她与徐悲鸿,不仅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更是一生一世的想念

1947年孙多慈表妹陆汉民从重庆回到安庆。

孙多慈带着儿子来送表妹。

陆汉民问:是否还想着徐先生?

孙多慈叹了一口气说:这是一辈子的事情啊!

1953年,54岁的蒋碧薇在看画展现场遇见了40岁的孙多慈。

时隔23年,为了一个男人争的死去活来的女人见面了。

蒋碧薇说,徐先生前几天去世了。

他们这些年的第一个对话,是关于徐悲鸿去世的消息。

一向不多言的孙多慈当场晕厥,痛哭流涕。

再也控制不住23年的思念。

1953年起,孙多慈与许绍棣商量,在家里,她为徐悲鸿守孝三年。

三年间她素服素食,难有笑颜。

随着徐悲鸿的去世,她所有的牵挂和感情都被带走了。

因为抑郁,她的身体一直不好。

1975年,63岁的孙多慈病逝台湾。

孙多慈爱徐悲鸿一辈子的事,即便嫁人,心底的爱仍属于这个曾经让她心动的男人。

在命运面前自己做出了选择,没有对错。

只是一个选择而已。

她和他不仅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更有一生一世的想念。

足已。

足矣。

真的。

今天的文字该结束了。

民国往事写到这大约20多篇了,没有细细去计算。

每一位的她都在文字中活着,仿佛曾经是身边的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一遍又一遍在脑海经过。

他们曾经在命运中挣扎过——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他们在生活中做出这样的或那样的事——唯一想要告诉我们是的,曾经活过。

我在想,几十年、甚至更远的未来的我们自己。

或许,我们根本就没有痕迹的存留,一如民国的千万人们,让我们记下来的不过百人。

我们是普罗大众,所以,我们更要好好的活着。

因为,未来没有人祭奠我们。

只有当下才是最真实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