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臣想把自己的牌位放入太庙,皇帝:想得美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先解释下这个标题。在封建社会,每个家族几乎都有自己的祠堂,供奉着自己的祖宗,让后世人不忘先祖的养育之恩。在皇家,也有个类似的场所,不过有个更为高大上的名字,叫做太庙。这个地方可是相当神圣。按照《礼记》的规矩,国家必须有自己太庙,祭祀先祖。每一年天子必须亲自参加祭祀,遇到重大事情也要去太庙告祭。除了即将宾天的或者实在昏庸到了极点的皇帝,没有谁敢任性胡来。

就是因为太庙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因此王朝不亡,祭祀不断。后来,为了表彰劳苦功高、鞠躬尽瘁的大臣,一些功臣死后,牌位也送至太庙,这个叫做配享太庙。这样还可以彰显皇帝身份高贵,不仅生前要有文武百官俯首听命,即使死后,也要有佐命功臣陪伴扈从。

这就让很多大臣打了鸡血了,要知道中国的官员们从小都是以建功立业,辅佐帝王为目标的。配享太庙便成为了人臣的极高荣誉,后代的皇帝向祖宗磕头祭祀的时候,也是向他们行礼,因此被顶级大臣们看得很重。

在满清一朝中,唯一汉人享受这个待遇的是张廷玉,不过他也是经历了一波三折。张廷玉是康熙十一年生人,29岁登科后,前期主要是在翰林院工作。后来逐渐被康熙所信任,认为他工作干练、才思敏捷。

不过在康熙一朝,张廷玉虽然得到赏识,但并没有得到飞速提拔,最后做的官也仅是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雍正即位以后,张廷玉真正的机遇才到来。雍正皇帝考虑到自己需要建立心腹班子,便留意观察人才。他发现张廷玉“气度端凝、应对明晰”,学富五车,还曾经担任过《省方盛典》副总裁官。

更为重要的是,张廷玉竟然是雍正恩师张英之子,这就更加他坚定重用张廷玉的打算。雍正一生,刻薄寡恩、猜忌狠辣,能善始善终的臣子并不多,而张廷玉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雍正一朝,他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可谓位极人臣。虽然他不是带兵打仗的武将,没有彰显卓著的战功,也不是出谋划策的谋臣,没有彪炳史册的谋略。但他兢兢业业,典掌军机,又兼理吏部、户部要职,让事务繁多的雍正得以解脱,能投入边防和改革之中。

对于这个萧何似的人物,雍正心中知道他的分量。在临终之前,雍正特意让他与允禄、鄂尔泰为顾命大臣,并遗命张廷玉配享太庙。这对于把名誉看得要命的张廷玉来说,无异于一针强心剂。

此后,在乾隆朝,他同样尽心竭力,拼死拼活的为皇家效力。除了以往的工作以外,他还担任皇子皇孙的老师,还兼任编纂《清圣祖实录》、《明史》、《大清会典》、《皇清文颖》、《清世宗实录》、《玉碟》等重要典籍的总裁官。

尽管张廷玉工作认真负责,但是天子是很难伺候的,这就是所谓伴君如伴虎。他和乾隆关系渐渐出现了裂痕,一朝天子一朝臣,显然羽翼已丰的乾隆也并不多么重用他。

见此情形,张廷玉很有自知之明,主动提出要退休。乾隆提醒他:“先帝让你配享太庙,哪有这种殊荣的臣子归老田园?”这意思就是你既然享受了这个待遇,那只能工作到死,不然皇家花了这么大代价,不是便宜你了吗?在乾隆看来,做臣子的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没想想张廷玉快八十岁了。

一年后,张廷玉再次请求退休,乾隆不耐烦的答应了。可是张廷玉考虑到乾隆上次的说法,便小心询问自己还能否配享太庙,乾隆也答应了他。张廷玉还不放心,非要乾隆写个凭证,这下乾隆就更不高兴了,不过看在老臣的脸面上,还是写了个手诏。

这事本来就已经圆满的,只等第二天张廷玉领旨谢恩就可以走了。不过这又闹出波折,他派自己儿子过来的领旨,让乾隆大发雷霆。军机处有人通风报信,张廷玉自己又屁颠屁颠过来,这反而使得乾隆火气更盛。乾隆召集群臣开会,下令削去他的伯爵。这下张廷玉反倒赖着不走了。

又过了一年,张廷玉终于熬不住了,向皇帝最后一次提出回家。这时候乾隆的长子刚刚去世,心情不佳,他一通火全发在张廷玉身上。乾隆让群臣讨论,张廷玉还该不该享受配享太庙的荣誉。官场之中,只有锦上添花,没有雪中送炭。以前的敌人、朋友一起攻击张廷玉。这一次乾隆下令,罢配享,不治罪,让张廷玉滚回老家。

张廷玉失去了心心念着的这个资格,终日无所事事,在老家又苦熬了五年,天天都着乾隆的回心转意。他于八十四岁高龄去世,临死都没有等到回信。不过在他死后,乾隆还是遵雍正的遗诏,命其配享太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