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螳螂的那些事儿

 致虚守静666 2017-10-29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100  速度120  白平衡自动   光圈7.1

设备:尼康D800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拍摄昆虫首先我们需要去了解它们,只有多了解和多观察才能去表现它们,拍摄螳螂也是一样。


      ——螳螂是一种无脊椎动物,

    螳螂(学名:Mantodea)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所以又称祷告虫。中国已知约51种。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200  速度125  白平衡自动   光圈8

设备:尼康D800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100  速度160 白平衡自动   光圈8

设备:索尼A7M2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200  速度60  白平衡自动   光圈11

设备:尼康D800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100  速度125  白平衡自动   光圈7.1

设备:索尼A7M2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雌性的产卵方式特别,既不产在地下,也不产在植物茎中,而是将卵产在树枝表面。交尾后2天,雌性一般头朝下,从腹部先排出泡沫状物质,然后在上面顺次产卵,泡沫状物质很快凝固,形成坚硬的卵鞘。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次年初夏,从卵鞘中孵化出数百只若虫。若虫蜕皮数次,发育为成虫。为不完全变态。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100  速度125 白平衡自动   光圈7.1

设备:索尼A7M2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100  速度125  白平衡自动   光圈7.1

设备:索尼A7M2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雌性的食欲、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于雄性,雌性有时还能吃掉雄性。据科学家推测,雌螳螂在交配时吃掉雄螳螂是为了补充能量。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100  速度125  白平衡自动   光圈11

设备:索尼A6000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在1984年,两名科学家里斯克(E.Liske)和戴维斯(W.J.Davis)虽然同样在实验室里观察大刀螳螂交尾。但是做了一些改进:他们事先把螳螂喂饱吃足,把灯光调暗,而且让螳螂自得其乐。人不在一边观看,而改用摄像机纪录。结果出乎意料:在三十场交配中,没有一场出现了吃夫。相反地,他们首次纪录了螳螂复杂的求偶仪式:雌雄双方翩翩起舞,整个过程短的只有10分钟,长的却达两个小时。里斯克和戴维斯认为,以前人们之所以频频在实验室观察到螳螂吃夫,原因之一是因为在直接观察的条件下,失去' 隐私'的螳螂没有机会举行求偶仪式,而这个仪式能消除雌螳螂的恶意,是雄螳螂能成功地交配所必须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实验室喂养的螳螂经常处于饥饿状态,雌螳螂饥不择食,把丈夫当美味。为了证明这个原因,里斯克和戴维斯在1987年又做了一系列实验。他们发现,那些处于高度饥饿状态(已被饿了5到11天)的雌螳螂一见雄螳螂就扑上去抓来吃,根本无心交媾。处于中度饥饿状态(饿了3到5天)的雌螳螂会进行交媾,但在交媾过程中或在交媾之后,会试图吃掉配偶。而那些没有饿着肚子的雌螳螂则并不想吃配偶。可见雌螳螂吃夫的主要动机是因为肚子饿。但是在野外,雌螳螂并不是都能吃饱肚子的,那么,吃夫就还是可能发生的。在1992年,劳伦斯(S.E.Lawrence)在葡萄牙对欧洲螳螂的交配行为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野外研究。在他观察到的螳螂交尾现象中,大约31%发生了吃夫行为。在野外,雌螳螂大概处于中度饥饿。吃掉雄螳螂,对螳螂后代也的确有益。198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吃掉了配偶的雌螳螂,其后代数目比没有吃掉配偶的要多20%。里斯克和戴维斯也承认,欧洲螳螂发生的吃夫现象可能比其他螳螂远为普遍,使他们给螳螂带来恶名。但是,雄螳螂很显然不是心甘情愿地被吃的。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100  速度125  白平衡自动   光圈11

设备:索尼A7M2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200  速度80白平衡自动   光圈8

设备:索尼A7M2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100  速度125  白平衡自动   光圈11

设备:索尼A7M2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200  速度80  白平衡自动   光圈16

设备:索尼A7M2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生活习性

    有些种类是孤雌繁殖,如美国大草螳等。螳螂是肉食性昆虫,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动作灵敏,捕食时所用时间仅有0.01秒。它只吃活虫,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钳食它的猎物。受惊时,振翅沙沙作响,同时显露鲜明的警戒色。常见于植丛中而非地面上,体形可像绿叶或褐色枯叶、细枝、地衣、鲜花或蚂蚁。依靠拟态不但可躲过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猎物时不易被发觉。


螳螂的寿命一般一年一代,一只螳螂的寿命约有六至八个月左右.。即使没有头,螳螂仍能存活十天左右。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200  速度80  白平衡自动   光圈11

设备:索尼A6000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200  速度80  白平衡自动   光圈11

设备:索尼A6000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形态特征

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身体为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复眼突出,大而明亮,单眼3个;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前足捕捉虫,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变态。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100  速度160  白平衡自动   光圈11

设备:索尼A7M2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160  速度80  白平衡自动   光圈11

设备:索尼A7M2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200  速度80  白平衡自动   光圈11

设备:索尼A7M2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100  速度200  白平衡自动   光圈8

设备:索尼A7M2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100  速度200  白平衡自动   光圈8

设备:索尼A7M2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100  速度80  白平衡自动   光圈11

设备:索尼A7M2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200  速度160  白平衡自动   光圈8

设备:索尼A7M2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200  速度80  白平衡自动   光圈11

设备:索尼A7M2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100  速度160 白平衡自动   光圈8

设备:索尼A7M2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200  速度160 白平衡自动   光圈11

设备:索尼A7M2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摄影:杰哥636  拍摄参数:感光度200  速度125  白平衡自动   光圈8

设备:索尼A7M2 镜头:老蛙60  狂人3头闪光灯


   拍摄要点:公螳螂是不会展翅的,母螳螂好战的,它感觉到威胁就会展翅来恐吓对手,这和很多昆虫动物的一样的。


   需注意是的螳螂展翅时间不会很长,要抓紧时间调整和拍摄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