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蓬山老叟 2022-02-11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江南水乡孕育了许多古镇,临水而建,依水而居是这些古镇共同的特点,在浙北平原的大运河畔有个千年古镇叫做新市,古镇建在几条纵横交错的水道上,各种店铺分布在水道两旁俨然一座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隶属于湖州德清县据乌镇约30公里,京杭大运河从古镇流过,据记载新市古镇建于西晋,京杭大运河开通后这里成为浙北重要的水上商埠,在陆路不发达的古代这里依托大运河迅速发展起来。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名字的来源也颇有意思,据镇志记载新市的先民原来居住的地方叫陆市,西晋永嘉二年洪水肆虐陆市被淹没,陆市的居民背井离乡来到这个河网如织的汀洲之地定居下来,为纪念曾经的故乡便把这里命名为“新市”。虽然历经1000多年,新市的名字一直没有变。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大概是江南水乡古镇众多的缘故,加上临近的乌镇,西塘名气更大,新市古镇有些藏在深闺人未知的味道。其实新市保留着很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相比其它翻修的古镇这里更显古朴。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或许新市名气不大的缘故,这里的商业氛围不太浓厚,游人也不太多,如果想慢慢品味江南古镇的魅力这里是个不错的选择。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如果说威尼斯是水上城市的代表,那么新市古镇就是典型的水上集市,几条河道将古镇分割成几个区域,各色店铺在河边依次排开,划着乌篷船逛集市的场景仿佛浮现在眼前。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据新市说古镇最繁华时曾有36条弄,72座桥。目前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桥有11座,而西河口水街现有三座桥比较有名,分别是驾仙桥、会仙桥和望仙桥。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的古老建筑大部分已经随着历史的进程被拆除,在西河口一带古建筑比较集中的一片区域被保护起来,保留下来的这部分建筑对研究明清时期江南的民俗风情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也是个美食的天堂,自清末民国初年始,新市酱羊肉就闻名于世,茶糕及芽麦圆子,也是新市的特色。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古镇旁边的美食一条街可以尝到新市美食。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水巷和街巷是新市古镇整个空间系统的骨架。水巷既是作为水上交通的要道,是城镇与四邻农村、城市联系的纽带,是货物运输的主要通道,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的遇仙桥,这里的古桥大多建于宋朝之前,可谓历史久远。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古朴与自然更能反映江南水乡的特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与上海的电影制片厂不约而同先后把茅盾名著《林家铺子》《蚕花姑娘》的外景拍摄地放在这里。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民风淳朴,古镇的如今居住的大多数是老年人,这更反映了古镇居民曾经的生活状态。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还是著名的桑蚕基地,种桑养蚕一直保留到现在,每年的清明节镇上还会举行蚕花节,古镇上还保留着古老的缫丝作坊。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的古宅是新市一道古老的风景线,清代以前的古建筑总面积10582平方米。风格独特的走马楼,工艺精湛的砖雕门楼,飞檐翘角的屋脊,充满着浓郁水乡古镇之韵味。 
【新市古镇】大运河畔的水上集市。

   新市1998年被列为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1年被列为省级中心镇和德清县副中心城镇,并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卫生城镇。2006年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