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船

 yan曙光 2017-10-29

沙船的特点

一是船型特殊。它有方头、方梢、平底、浅吃水,它的长宽比大,具有宽、大、扁、浅的特点。这种船型不怕沙滩,可以在沙质海底的海域航行,也可在江河湖泊中航行。沙船底平能坐滩,不怕搁浅。在风浪中也安全。特别是风向潮向不同时,因底平吃水浅,受潮水影响比较小,比较安全。

二是近海航行方面性能优越。沙船上多桅多帆,可以逆风驶帆,能在海洋上远航。沙船上桅杆高大,桅高帆高,利于使风,又加上它吃水浅,阻力小,所以,能在海上快速航行。沙船不仅能 顺风驶船,逆风也能航行,甚至逆风顶水也能航行,适航性能好。沙船航海性能好,七级风能航行无碍,又能耐浪,所以沙船能远航。

三是载重量大。一般记载说沙船载重量是四千石到六千石(约合五百吨到八百吨)。也有说沙船载重量是是二千石到三千石(约合二百五十吨到四百吨),元代海运大船八九千石(一千二百吨以上)。

沙船的缺点

1、沙船的缺点是受水面积大。由于船头为平板,速度较慢,为此,在船身中间的两侧加装了批水板[腰驼],在船头两侧加装梗水木,在船尾挂太平篮[遇风浪大时装上石块船中],而大大增强了平稳性。特别是装了披水板之后,使得原来已具备的逆风张帆行驶的能力更为增强。这样的沙船,在七级风力的情况下能照样安全行驶。

2、沙船破浪能力差,在内河运输上具有运输量大,能适应河岸浅滩靠岸的特点。但在远洋海航方面体现出很大的弱点。元朝时,政府从 长江流域调集900多艘沙船组成的舰队攻打日本,在日本西部的海域遇 台风后几乎全军覆没,自此,日本人称呼台风为“ 神风”,即出自于此。所以一般用于内河运输和在远洋航行中在特殊季节作运输补给船使用。

由于沙船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它在内河的民用运输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沿江沿海都有沙船踪迹。郑和下西洋期间,郑和船队中的宝船就有沙船船型。同时,郑和宝船是在南京地区的宝船厂建造,那里建造的大多是沙船船型海船。

沙船在我国持续了很长历史年代,清代道光年间上海有沙船五千艘,估计当时全国沙船总数在万艘以上。沙船在中国航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

“ 神风”就是现在所说的 台风。据历史记载,1274年10月20日,元朝和日本之间发生的“文永之役”已经进行到白热化阶段,元军分两路在日本的 博多湾登陆,打得日军溃不成军。元军乘机追击,但却由于副帅 刘复亨在追击中中箭受伤,攻势减弱,而且天色已晚,元军便停止了进攻。

当晚,元军召开军事会议。多数将领认为形势不利,很多人都高估了日军数量,而且国内没有派遣援军,主张撤退。于是忻都下令撤退,但很不幸,撤退当晚,一场 台风突然来袭,不可一世的元朝大军被这场大风完全吞没……在这次征战中,元军损失兵力1.3万余人,其中绝大多数不是战死,而是死于这场风暴。由此,元朝再也不敢贸然发动对 日本的袭击。日本人认为这场 台风是上天挽救了日本,于是乎顶礼膜拜谓之“ 神风”。这便是“二战”时日军中“神风突击队”起名的由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