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几点认识

 飞扬AB 2017-10-29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环境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需要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宏伟蓝图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推进循环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且从长远来看,其实质是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流动的客观规律引入人类经济社会系统,这是人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具有有限资源供给能力的必然要求。


作者阐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兴起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结合国情和发展阶段,分析了我国应如何认识和定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并从理念先行、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的总体布局,要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中全会强调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绿列入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01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兴起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而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愈发严重,开始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迫使人们不得不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各种环保思潮和社会运动不断兴起。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在1962年出版《寂静的春天》,罗马俱乐部在1972年发表《增长的极限》报告。这些都是体现生态思想的著名作品,反映出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到传统工业文明粗放发展方式的弊端,意识到人类的活动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危及了许多生物的生存,而且正在危害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揭开了全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但当时人们的认识仍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上。


到了1989年,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发表了《绿色经济蓝图》,主张经济发展应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条件下进行。这是国际上首次提出“绿色经济”,“绿色”逐步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皮尔斯还在书中区分了弱可持续发展和强可持续发展,认为前者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共同发展;而后者要求实现自然资本的非减化。此后,三次国际性会议具有标志性意义,并将“绿色发展”上升为全球的共识。


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重要文件。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又召开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出了著名的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再次在里约热内卢召开,重点讨论了绿色经济在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方面的作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框架,通过了《里约环境发展宣言》等文件。


三次会议的成果推动了“绿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实践,全球绿色发展的浪潮已经袭来,各国纷纷制定更加积极的环境政策,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联合国也相继发布了《绿色工作:在低碳、可持续的世界中实现体面工作》《全球绿色新政》《迈向绿色经济》等报告,将之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定义为“褐色经济”,呼吁建立“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新时代意义下的绿色经济在理论上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强调地球关键自然资本的非减量化,二是要求将投资从消耗自然资本转向维护和扩展自然资本,从而建立以自然资本非减量化为前提的经济发展模式,关注的领域由房地产、自然资源开发等转向可再生能源、工业效率提升、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废弃物资源化等。


在绿色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先后兴起。循环经济思想源于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实践中针对工业文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问题,关注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要求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物质线性流动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低碳经济首先由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 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提出,针对化石能源大量消费引起的全球变暖,受到多次全球气候峰会的推动,关注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化石能源使用效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碳排放。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都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间存在一定的交集,即同时实现物质循环和碳减排,三者的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会议、事件都推动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深受国际社会的影响,并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时,中国派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了解到世界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会后,开始建立环境保护的工作机构、法规制度等,开展各项污染治理、环境整治工作,由此掀开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序幕。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时任中国总理李鹏出席会议并承诺认真履行会议的各项文件。当年,我国政府提出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之后又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将其作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选择性吸纳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和各国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破解资源环境问题的总抓手,着力构建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与国际上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比,我国是在“五位一体”的总体框架下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发展”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


02



当前我国应如何认识和定位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近年来,我国虽然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资源环境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效应仍处于较高水平,一些地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并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构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在这个背景下,结合国情和发展阶段,谋划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一个战略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实践

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要求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绿色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已经上升为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并列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下,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抓手,其核心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点发达国家和联合国都没有提出,他们主要强调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废弃物资源化等若干个特定领域。然而,我国仍处于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之中,推进绿色发展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复杂,基于这一基本国情,只有以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为引领,并通过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将其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才能够实现绿色发展。


按照生态环境物质闭合循环的系统功能,

向着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推进循环发展

自2005年国务院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算起,循环经济在我国的系统性实践已经超过十年,《循环经济促进法》也已实施了七年,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理念和工作任务进入了国家和地方的“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在企业、园区和区域三个层面培育了一大批各领域的示范试点,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微观层面清洁生产、中观层面产业共生、宏观层面社会大循环的发展模式,总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资源利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然而,目前经济实际运行中资源节约利用、循环利用的潜力仍然很大,再生资源回收、生活垃圾分类、生产者责任延伸等领域的难题还未突破,再生产品的市场规模仍有待进一步扩大,这些都需要依靠制度体系来破解。推进循环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且从长远来看,其实质是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流动的客观规律引入人类经济社会系统,这是人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具有有限资源供给能力的必然要求。国家应继续将循环发展作为经济转型社会升级的重要抓手、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领域、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履行国家承诺,谋划好、推进好低碳发展

低碳发展强调以较低的碳排放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碳减排是基于全球范围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世界各国作为一个共同体需要协同推进,才能够在总量上控制和削减碳排放量,从而缓解和遏制全球变暖趋势。


2014年,我国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明确碳排放将不晚于2030年达到峰值,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2015年,我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5%。这些目标彰显了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担当,也是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的实际需要。同时需要看到的是,碳减排具有显著的全球效应,这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污染物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后两者能够有效推进区域资源环境状况改善,因此考虑到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技术条件,在履行国家承诺的基础上,要认真谋划好、推进好低碳发展,争取用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取得最好的碳减排效果。


03



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的对策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环境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环发展低碳发展,需要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宏伟蓝图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全社会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的价值观念,做好顶层设计,握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机遇,着力推进制度建,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坚持理念先行

绿色发展包含着循环发展碳发展,它们在我国的落脚点是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我国破解资源环境问题的总抓手,统领着资源环境领域的各项具体工作从本质上来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是着手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应当首先解决思想与价值观层面的认识问题,要理念先行、认识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突出强调了六大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于如何看待自然,强调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这是指导我们看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于如何认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间关系,强调应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对于为什么要保护生态环境,强调应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对于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应树立空间均衡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做好顶层设计

规划是顶层设计的重要手段,现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战略部署总体谋划重大安排和远景展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重大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联系不足,相互间缺乏协调性和一致性分析,一些重大区域开发和工程项目的实施无法通盘考量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可能会造成区域资源环境超载或重大项目下马,生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做好顶层设计,五位一体的全局出,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划定和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将生态保护红线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底线思维贯彻到多规合一工作中其是,要充分发挥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的重要抓手作用,提前介入规划决策的制定过程,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要求贯彻其中


在总体上推进绿色发展的制度建设

在绿色发展的大框架下,应重点抓好若干项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理对改善资源环境工作全局具有深远影响的制度建设,建议将自然资源产权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方面的制度建设作为重点自然资源资产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是落实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理念的关键,产权明晰是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尽快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推进所有权使用权监管权分离,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并逐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在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运转的条件下,区域复合生态系统中生态环境子系统对人类经济社会子系统的承载能力,体现了系统思维和底线意识当前应加快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以环境容量和资源禀赋为基础,以环境质量达标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功能保障为目,确保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负面环境影响可能超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阈值时提前产生预警,同时完善相应的响应制度,综合应用行政、经济等手段改善区域资源环境状况。


抓好循环发展的关键性制度建设

循环发展顺应了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客观规律,对现行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能够起到显著的优化效应,分符合我国资源短缺利用水平不高的基本国情以及仍处于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建议继续将城市和产业园区作为工作重点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大型和超大型城市数量不断增长,大量的人口在城市聚集,大量的资源能源产品输入城市,城市因此也面临着巨大的废弃物处置压力,亟待补上制度建设的短,尤其是针对生活垃圾建筑废弃污泥废旧纺织品等城市中低值典型废弃物,必须依靠制度体系落实相关主体的分类回收和处理责任,建立规范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业园区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产业在此集聚,资源能源在此汇集,污染物在此集中产生或排放。园区循环化改造是园区层面推进循环发展的实践抓手,从2011年起国家累计支持了6批共118个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浙江、江苏、山东和北京、天津等地也积极推动省市层面的示范试点工作。


然而,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才刚刚起步,服务于我国多种类型、不同区域园区的循环化改造范式、管理模式和支撑技术还不完备,相关的制度建设有着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此外,还应将生产者责任延伸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生产者连接着前端的原料供应商和后端的消费者,占据着相对优势的市场地位,理应履行其环境责任通过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既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混乱的问题,有助于废产品的有序回收和规模化高值化利用,还能够推进产品的生态设计,进而推动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


做好低碳发展的相关工作

气候变化关系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推进低碳发展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要求国际社会已就到21世纪末控制全球气温升高不超2°C达成共识,我国作为碳排放量较大的国家之一,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应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加强核电水电太阳能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能源供给体系的多元化清洁化低碳,着力推进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的节能工作,同时在城市园区社区等层面加大低碳试点力度此外,碳排放权交易是国际社会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共同选,目前我国还处于的起步阶段,北京广东天津深圳碳排放权交易虽然相继开市,但统一的碳排放市场尚未建立,应在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碳排放总量目标,合理设置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配套实施相应的认证、核查机制,保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运行。





中国生态原产地产业联盟

China Protected Eco-Origin Products Union

中国生态原产地产业联盟是生态原产地产品企业及从事生态产业溯源、肥料、咨询、培训等相关服务单位和生态志愿者自愿发起组成的兼具公益性、非盈利性以及国际性NPO管理型组织生态原产地产业联盟(China Protected Eco-Origin Products Union),致力于“保护生态原产地,发展生态经济,共建生态中国”事业,组织开展合作交流、技术创新、产业协作,引进国外的生态保育技术,稳健运营,把我国的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推向世界,旨在打造中国生态产业品牌平台,实现生态产业良性循环发展、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使我国生态原产地产业实现健康、高效、持续发展。



服务范围


项目建议书

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文化旅游规划

都市农业园区规划

畜牧水产园区规划

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生态循环农业园区规划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

生态农业旅游园区规划

休闲农业、生态农庄规划

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规划

『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PEOP]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8号科技会展中心1号楼A座22C

联系人:张主任

TEL:15600166416(同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