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分钟读完:《极简欧洲史》你需要读一读的欧洲简史!

 农民工ok 2017-10-29

30分钟读完:《极简欧洲史》你需要读一读的欧洲简史!

作者简介:

约翰·赫斯特,澳大利亚与英联邦专业的社会暨政治历史学家、欧洲史专家。现任墨尔本的拉筹伯大学(LaTrobeUniversity)历史系教授。赫斯特教授曾是澳大利亚首相咨询委员会、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评议会成员,并担任澳大利亚联邦公民教育委员会主席至今,常在澳大利亚各大报章杂志为文,对公民教育的提升着力甚深

本书简介:

作者在本书中的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索,为我们梳理出欧洲文明所以能改变全世界的各种特质。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十字军东侵,造就出许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世上一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

30分钟读完:《极简欧洲史》你需要读一读的欧洲简史!

第一章:从希腊说起,讲到日耳曼

欧洲的文明一直以来深深地影响这世界其他地方的文明,甚至很多地区以欧洲文明马首是瞻。为什么欧洲文明如此有影响力和魅力,本书作者带你探寻欧洲的文明的演化史。

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里面,而科学和科学主义精神正是起源于欧洲。而欧洲的文明和科学精神源于希腊,所以,我们今天从希腊说起。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源头,也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哲学、艺术、文学、数学、科学、医学已经政治思想等诸多领域都发源于古希腊,古希腊文明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渊源。我们所熟知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数学家,比如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是奠定当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阿基米德、欧几里得等是当代数学学的奠基人。

欧洲的文明也是一个混合的文明,起源于希腊,但后来融合了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和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明,组成了欧洲文明的三大核心。

1: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2:基督教,也就是犹太教的一个奇特分支;

3: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了解这三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文明是如何融合成为灿烂和多元化的欧洲的文明。

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希腊并不是一个集权统一的国家,而是由数个小部落分区统治的城邦制国家。希腊人也很喜欢这种自由和开放的部落形式。随着城邦人口增长,他们开始向外扩张,扩张到了地中海沿岸附近现在的土耳其、北非沿岸,甚至远到西班牙和法国地区。几何学就是当时源于希腊的一门优美、简单、逻辑的系统。于公元前约350年左右,数学家欧几里在前辈智慧的基础上,发表了当代数学的奠基作品《几何原本》。在当时人们眼里,几何学是一门引导人类认知宇宙本质的一门科学。

而当时的罗马只是一个小村落,罗马人不断向希腊人学习,逐渐壮大起来,后来成就了统治欧洲近千年的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罗马人比希腊人更骁勇善战,他们不断征战扩大疆土,最终罗马帝国涵盖了整个地中海;但它的领土只有一部分属于今日的欧洲,大部分是在土耳其、中东和北非地区。虽然罗马人比希腊人善战,但是其他方面他们明显比如希腊人,尤其在哲学和科学思想上,以至于当时罗马精英阶层都会说拉丁语和希腊语,而且会送自己小孩去雅典上大学。

可以说罗马文明很好地继承了希腊文明。

30分钟读完:《极简欧洲史》你需要读一读的欧洲简史!

基督教文明

公元1世纪基督教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省,他们所信奉的唯一的神是耶稣基督,因此称为基督教。当时基督教是犹太人的宗教,只有犹太人信奉。耶稣也是犹太人。基督教信仰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以圣经为蓝本,核心思想是福音,即上帝耶稣基督的救恩,充分彰显了上帝对全人类和整个宇宙舍己无私的大爱。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但不论从规模,人数还是影响力来说,基督教都是世界第一大教。

耶稣基督是基督教的鼻祖,但也有人称是保罗,因为是保罗将信奉基督教扩展到了所有人,他提出的关于爱的教诲凌驾于一切法律之上,而且也指出基督教是所有人的宗教,此后逐渐的发展,基督教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宗教。

日耳曼蛮族的逻辑

日耳曼蛮族在罗马帝国时期与凯尔特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罗马人并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也是现今欧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在公元400年之后,日耳曼蛮族大举进攻罗马帝国,到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他们毁灭。并形成了后来的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这些国家的初步轮廓。

日耳曼民族极其好战,以战争为荣,以劳动为耻。此后经过了300多年的征战,完全征服了整个罗马帝国。

自此,我们讲解了构成欧洲文明三个元素。总结一下:

1:希腊人的观点:这是一个简单、符合逻辑、能以数学表达的世界。

2:基督教的观点:这是个邪恶的世界,唯有耶稣能拯救它。

3:日耳曼蛮族的观点:打仗是好玩的事。这些看似天差地远的元素组合在一起,造就了欧洲的文明。

那么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达到一种平衡的呢?有几个结合点。

第一个:公元313年,罗马君士坦丁大帝成为了一名基督教徒,他公开支持基督教会,于是在他的带领下,罗马帝国成为了基督教的天下。而且基督教会从早期的简单组织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庞大的宗教机构。

第二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覆灭后,基督教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政权,教皇和罗马帝王的角色平起平坐。教会变成了罗马人的教会。季度的

第三个:罗马帝国覆灭后,教会把希腊和罗马的学术和知识成就保存了下来。同时,罗马帝国的衰落,让少数贵族阶层掌握了实权,这种贵族和国王的分权平衡体制,使得民主政治在欧洲也得以保留了下来。

第四个:日耳曼蛮族入侵罗马,并支持基督教。

最终使得这三个组合成功地实现了平衡,虽然这种平衡极不稳定,中间也有波折,但总体来说这股力量和文明在欧洲历史上存在了上千年之久。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网1400年,欧洲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在1000年后,欧洲才将科学和文明的种子开花结果,开启了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序幕。这个部分的内容在接下来会陆续讲解。

第二章:神性到理性,科学到浪漫

我们将欧洲的历史大致分为三段:

1:古典欧洲,公元476年罗马帝国覆灭之前称之为古典欧洲;

2:中世纪,公元476年到1400年,是黑暗的中世纪;

3:1400之后是近代欧洲。

前面讲到欧洲文明是三大文明的综合体,包括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基督教文明和日耳曼蛮族战士文明。在中世纪的近1000年里,这三股力量虽然延续了1000年,但是其实是一个不稳定的组合。直到1400年,这个混合体开始分崩离析,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并没有直接攻击基督教,而是主张人们应该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基督教是人的基本观点,没有对也没有错,主张人们不要过度关注,而应该关注宗教以外的世界。文艺复兴的到来,开启了欧洲漫长的世俗化过程。宗教慢慢地不能左右社会,不能强制人们遵守宗教规范和礼仪,更不能主宰人们的思想。

宗教改革

15世纪的文艺复兴并没有直接攻击宗教,但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则是对宗教的直接攻击。马丁·路德是个修士,对自己的宗教非常认真。他将《圣经》翻译成德文,让人人都可以得到救赎。宗教改改改运动,是以《圣经》的训示和教诲为据,对罗马教廷进行改革的运动。宗教改革所带来的直接信息是:基督教不是罗马人的宗教。

科学革命

17世纪的科学革命,开启了现代科学发展。17世纪初,希腊人在解释宇宙及其运行方面依然是权威,当时基本的观点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地球运行的,包括太阳和月亮。而且地球是静止不动的。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15世纪,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直到17世纪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家推翻了希腊的宇宙学说,希腊人的科学观被摧毁。一直以来,人类都以为是自己是宇宙的主宰,但是随着一系列科学的道理,包括19世纪达尔文提出的物种起源论,更是说明了人类只不过是远古时代大猩猩的后代而已。

启蒙运动

在17世纪科学革命之后,18世纪又一场席卷欧洲的革命拉开了帷幕,这就是法国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让我们懂得了理性思考的力量,理性思考出整个自然体系的运作规律,而且又能以精确的数学公式所表达出来。这场启蒙运动的目的是发挥理性,将它运用在政府、道德观念、神学和社会的改造上。启蒙运动从法国开始,席卷了整个欧洲。启蒙运动给我们带来的信息是:宗教是迷信,科学和理性才是我们文明的核心。

从一开始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运动,其实都是对宗教权威的削减。在当时的欧洲,一边是科学和进步,一边是感情和解放,这两个力量至今依然强劲。

第三章:争战一千年

我们通常说的罗马帝国的灭亡,更准确地说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在476年,但是东罗马帝国,后来也称之为拜占庭帝国又延续了1000年。

罗马帝国曾遭遇三次大规模的侵略,第一次是日耳曼蛮族的入侵;第二次是穆斯林的入侵;第三次的是北欧人也就是维京人的入侵。接下来,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这三次大规模的入侵。

日耳曼蛮族入侵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日耳曼蛮族的大举进攻,节节败退导致的,实际上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富戏剧性,其实更多的原因是罗马帝国本身的衰落。罗马帝国早年和北部的日耳曼蛮族向来有贸易和军事来往,公元1世纪,罗马军队跨越莱茵河长征,进犯了德国的所在地。但是蛮族摧毁了这只军队。公元3世纪,日耳曼蛮族曾多次入侵罗马帝国,当时罗马帝国政权已经风雨飘摇,加上内部斗争严重,很多皇帝一上台就下台了。逐渐地日耳曼蛮族占领了大部分罗马领土,但是日耳曼蛮族仅仅是侵略,并没有统治,他们还是承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蛮族找来了一位罗马人当他们的皇帝。直到公元476年,当时的日耳曼将军打破了这个传统,自立为王,建立了意大利王国。这位将军是奥多亚克。

慢慢地罗马帝国被分割成为很多小王国,但是擅长征战的日耳曼人显然不懂得如何统治一个国家,甚至目不识丁,最终他们还是找来了罗马人协助他们统治。日耳曼人入侵不久就承认了基督教,成为了基督教徒。

罗马的灭亡其实是政权的灭亡,但是宗教和教徒被保留了下来,同时罗马教会所掌握的古希腊和罗马的学术也保留了下来,欧洲文明的火种得以幸存。

伊斯兰教入侵

罗马的第二次被侵略是伊斯兰的入侵,在公元7世纪到8世纪期间,伊斯兰教始祖穆罕默德原为阿拉伯商人,后来得到神的天启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唯一的神就是安拉,并指引大家走向他们的真神安拉的怀抱。默罕默德用武力征服了大片土地,并强制他们信仰伊斯兰教,默罕默德死后,他的信徒继续南征北战,打下了大片疆土,先后在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中东及北非地区,甚至到达了西班牙地区,西班牙当时还是罗马帝国的一个省,被伊斯兰征服后,成为了伊斯兰教国家。但是他们在当时被查理大帝领导的法兰克击败,也因此在法兰克拯救了基督教。

维京人入侵

最后一批入侵者是北欧的维京人,他们的老家是现在的瑞典、挪威、丹麦等国家。维京人擅长海战,并具有高超的造船技术,他们的长船吃水很浅,甚至只有1米左右,因此可以深入内陆进行袭击。一开始他们利用舰船四处掠夺食物,抢劫财物等,最后,维京人把他们的家人带到罗马地区,开始在这里建立自己的家园。他们的部落分布在现在的俄国、法国北部、英格兰和爱尔兰地区。

在被伊斯兰教侵略和占领后,基督教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他们赶出去。基督教的收复行动在11世纪开始,经过了400年,经历了大量的战争,直到1492年,与哥伦布远航的同一年,最后一批穆斯林才被赶出西班牙南部地区。从15世纪开始,欧洲各个开始陆续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掠夺财富。包括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后来的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家开始通过海洋扩展到美洲和亚洲。从此东西方文明开始连接。

第四章:民主意识,这样开始的

科学和科学主义精神源于古希腊,民主和政治同样源于希腊。古希腊是城邦体制,他们在讨论和决策问题的时候是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决策的,这是早期民主的一种形式。那么民主制度是怎么产生的呢?

古希腊三位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当时雅典的民主制度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人的意志是多变和薄弱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良好智慧和判断的人,而不是每个公民。希腊的民主制度源于军队,雅典由四个主要部落组成,当时并没有全职的军人,如有战事都是临时集合大家在一起。久而久之,军队形成了一个团队的组织。四个部落按照人数不同选出自己的首领,这就是当时民主制度的雏形。雅典的民族制度的奠基人是当时的执政者伯里克利,他在一次演说中提出了民主政治的概念,提出了国家不能被少数人操纵,在解决争端方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履行公职方面,应该优先考量个人的实际才能,而不是其所属阶级等等。在这次演说中,一个开放、文明、公平和自由的民主政治制度被提出。

罗马人一开始是君王体制,后面政治体制发展成为共和制。他们有公民大会,民主大会选出罗马的执政官,也就是共和体制的行政长官。所有公民都需要去打仗,而且每个人都要为国家做出贡献。罗马人将军队编制为不同等级,同时配置也不同。在当时的体制下,每个男人都有参政权,但是有钱人的声音更大。

罗马共和国的体制延续了数百年之久,在这期间,罗马帝国不断扩张,同样内部几个军事将领的矛盾也不断激化,其中一名大将征服了其他人,这就是凯撒。经过多年的内乱,凯撒的养子屋大维于公元前27年以奥古斯都的名义登基,成为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皇帝,他保留了共和体制,称自己是第一公民,并且建立了一个以非常亲民的形象皇帝。此后,罗马帝国享受了两百多年的和平岁月,在政治体制上仍然保留了共和体制。公元3世纪,第一波日耳曼蛮族的入侵,将罗马帝国几乎夷为平地,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正式表态支持基督教,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基督教徒。直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中世纪的社会形态慢慢形成。

总体来看,欧洲乃至世界的民主源于希腊,后来逐渐被罗马帝国的共和制度所替代,但是仍然保留了平定、自由和民主的火种。

第五章:有国王的民主,没国王的极权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取而代之的是野蛮的日耳曼人,也变为了比较原始的国家,国王就是日耳曼战士的首领。而且下属必须提供国王大战的战力才可以得到回报,提供战力的人得到了封地,拉丁文的“feudum”,即是从这个名词演变而来,之后再演变成为英文的“feudal”,我们称之为“封建”。是一种分封建国的体制。被分封的土地逐渐成为了他们的私有财产,国王的权力被削弱,地方势力崛起。

互亲脸颊的君臣盟誓的由来

被分封的领主为了表示对国王的效忠,在宣誓仪式上,领主屈膝下跪,双手合掌高举,国王以双手紧握对方的手,领主随即宣誓自己今后成为国王的人马,誓言效忠。宣誓后,臣子起立,君臣两人并立,互亲脸颊。这是一个代表服从,也代表平等的仪式。这是当时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合掌和亲吻脸颊的仪式起源于日耳曼蛮族,是部落首领和战士之间创造出来的约束仪式。

在封建体制下,君王没有实际的军事力量,相反地方势力日渐强大,形成了君主和地方的势力博弈。国家将人民分为三个等级:从事神职的人员;贵族和平民;其中少数神职人员和贵族自然是上等阶层,他们有用大量财富,而且平民则一贫如洗。

在中世纪的欧洲,城镇的逐渐发展起来。民选出来的议会和市长可以管理自己的市镇。为了防止市镇势力壮大,君主会直接委派人员管理市镇,同时形成了对地方地主和贵族势力的一种制约。这种权力制衡关系一直维持到1400年左右中世纪结束,而在此期间,君主开始处于上风,封建制度慢慢变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

欧洲的君主专制并不是绝对的专制,在形式礼仪上,君主也不再与臣子亲吻脸颊,臣子只是下跪表示效忠,而且君主也不会伸手。阶级等级开始表现出君主的强势和高高在上。政府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但尽管王权高高在下,但议会制度并没有取消,而是保留了下来。

第六章:皇帝和教皇到底谁大?

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建立了罗马帝国,直到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强盛的罗马帝国统治了欧洲500年,之后虽然日耳曼蛮族侵入了欧洲,但是他们还是承认东罗马帝国统治的。东罗马帝国又延续了近千年,直到1453年才终于走向灭亡。罗马帝国的沉沦并没有影响基督教的势力。在罗马帝国强盛时期,君士但丁大帝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以来,包括后来入侵的日耳曼蛮族统治也承认基督教。在欧洲历史中教皇和皇帝一直是两个权力中心。今天的内容,我们从基督教的发展的角度来理解欧洲的历史。

公元8世纪教皇的势力受到了当时入侵的日耳曼蛮族的自伦巴底人。他们打算完全占领意大利,其中包括教会的领地。因此教皇向当时东罗马帝国救助,当时的东罗马帝国正在忙于应对伊斯兰的入侵疲于奔命。完全无暇顾及当时教皇的求援。转而他们向当时阿尔卑斯山之北的法兰克人求助。当回事日耳曼民族在西方建立了多个国家,法兰克是最强盛的一个。当时的国王丕平帮助教皇平定了伦巴底人。并且获得了意大利一大片土地。法兰克历史上有名的查理一世也称为查理大帝,是当时丕平三世的儿子。他拓展了法兰克王国的疆域,建立了强大的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虽然骁勇善战,但是他一直渴望成为一个文化人,圣奥古斯丁是他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提倡教育,对饱学之士也大力支持。查理大帝也遵循了日耳曼的习俗,死后将自己的土地分给了他唯一的儿子,后来他的子孙内讧互斗,查理大帝的帝国一分为三,西边一部分演变成了今天的法国,东边演变成了今天的德国。最后查理大帝建立的帝国消失,教皇也失去了他的靠山。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只要谁支持教皇,他就给谁加冕成为罗马帝国皇帝。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与日俱增,皇帝一直是教皇地位的捍卫者,而教皇也是甄选和加冕新皇帝的重要势力。

但是在11世纪后,这种平衡被打破,教皇和皇帝开始反目成仇,因为教皇坚持教会的事务应该由罗马治理,国王和王储贵族不得插手。1073年,当时的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将当时的皇帝亨利四世开除出了教会。后来爆发了战争持续了数年,最后双方采取了折中方案,皇帝可以就主教人选施展影响力,但实际赐予主教权力必须是教皇本人。在教皇和皇帝的互斗中,从来没有一方取得完全的胜利,就像老板和伙计之间的斗争一样。双方都承认对方的存在必要性,争的只是彼此的相对权力,只是西罗马帝国的一个象征特征。但是东罗马帝国就完全不一样,在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皇帝不但是整个帝国的统治者,也是教会的统治者。教皇都是由皇帝指派的。

在教皇和皇帝的斗争中,地方权贵势力渔翁得利,他们的势力不断壮大成为了可以和皇帝抗衡的力量。后来1400年之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源于地方势力的崛起。

在长期以来,罗马帝国的皇帝其实并没有实权,但是还是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在中世纪后期,一些家族掌控了朝野,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哈布斯堡家族,他们是欧洲史上最显赫、统治疆域最广的王室之一。他们的家族成员当过西班牙、奥地利、意大利若干地区的国王。

1799年,法国大革命的十年之后,拿破仑成为了法国执政者。拿破仑不是基督教信徒,他不相信上帝,但罗马是拿破仑的一个重要榜样,他一开始自称执政官,后来就称为皇帝,不过跟奥古斯都一样。他试图建立一个亲密的形象,让法兰西才成为一个公平、正义和自由的王国。他拔除了欧洲大陆中世纪的旧势力,特权和诸多病态现象,建立了新的社会秩序。其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编写的《拿破仑法典》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

第七章:从两种变几十种

今天我们讲解欧洲语言的发展历史,一开始罗马帝国境内有两种语言,西边是拉丁语,东边是希腊语,当时是以现在的塞尔维亚为界。拉丁语一开始只是罗马城周围的一小部分人说的语言,罗马帝国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帝国,他们并没有制定统一的语言政策,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疆域扩展,数百年后成为了整个罗马帝国通用的口头语言。

后来罗马分裂后,拉丁语衍变成了多张语言,统称为:罗曼语系。又称为罗马语系、拉丁语系。其中罗曼语系最主要是法文、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我们的公元元年,简写是:AD,也就是拉丁文中的anno(年度中)和domoni(上帝)的简写。这两个词的意思是耶稣基督诞生的那年我们称之为公元元年。

后来随着日耳曼蛮族的入侵,形成了罗曼语系、日耳曼语系和斯拉夫语系等几个语言并存的局面,当时日耳曼语系通行于北方,罗曼语系通行于南方。

语言学家认为,拉丁语、希腊语、日耳曼语和斯拉夫语都是承袭自印欧语系的语言。认为印度的梵文和伊朗语都是源于印欧语言,这一观点直到18世纪才真正确立,之前人们普遍认为这些语言是源自希伯来语,也就是耶稣说的语言。

第八章:平民百姓的生活面貌

在罗马帝国境内,有绝大部分人都住在乡下,城市人口只占一层。城市人只能依靠农村的谷物供应,政府也会提供免费的面包等食品。因为当时的物流和交通的限制,当时罗马人只能吃到本地的食物,人们吃饱一顿饭已经非常不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当时罗马帝国统治的重点,军事组织和战争才是维系帝国的主要力量,国王从农民那里拿来钱财,用这笔钱支付军人的薪水。在罗马帝国的最后两百年间,随着日耳曼蛮族的入侵,城市人口流失,贸易萎缩,地区的自给自足都成问题。食物丰盈地区会修筑城墙来抵御外地人前来获取食物。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消亡,当时城市人口不足5%。

日耳曼入侵后,7,8世纪伊斯兰入侵,占领了法国南部地区,进攻意大利,9,10世纪维京人入侵,到处烧杀抢掠,肆意破坏。到了公元11.12世纪,总算迎来了短暂的和平年代,贸易逐渐恢复。城市生活才慢慢起死回生。但是由于连年的战争,土地和人口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随着中世纪的结束,15世纪开始,欧洲大地逐渐复苏,欧洲开始向海外扩张,商业,金融业,船运业逐渐发展起来,城市也开始变得欣欣向荣。1800年左右,西欧的城市人口已经达到15%左右的水平。到1850年,几乎有一半的英国人都居住在城市里。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文明都要比欧洲文明进步,包括欧洲的印刷术、造纸术、火药、罗盘,甚至水运的水闸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但世界上第一波稳健的经济发展始于欧洲,工业革命将欧洲推向了世界经济和文明之巅。这是为什么?

1480年,中国明朝发布禁海令,禁止海外贸易,造成了当时中国的闭关锁国的开始。而反观欧洲,没有一个国王有这么大的权力。中国的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欧洲皇帝的权力是有局限的,包括议会、教皇、地方贵族势力都有一定的制衡作用。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归国王所有。这是欧洲自由和繁荣的基石。

欧洲在政治上虽然四分五裂,但是仍然是一个完整的文明,中世纪以来被称为基督教文明,直到总结改革、教会是不分国界的。教会是基督教社会精英文化的掌管者,也是宗教经典《圣经》和古希腊和罗马学术的保护者。基督教的跨国界和长期传承,保留了欧洲从古希腊以来的科学遗产,同时也保留了民主自由的政治体制,这位后来欧洲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埋下了伏笔,提供了强大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