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庆倒计时50天:献上福建师大校友、中科院院士唐崇惕教授对母校的祝福

 jackson83 2017-10-29





2017年11月18日,福建师范大学校将迎来110周年校庆庆典!佳期将至,我校党委宣传部老师专程拜访我校杰出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崇惕教授,唐崇惕教授为母校献上祝福。


唐崇惕院士题写的110周年校庆贺词


“希望我的母校福建师范大学能够成为我们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名校,能够培养出更多创新、可运用的优秀人才,能够像国家提倡的驱动创新,转型发展一样,能够为祖国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同样,她也寄语师大学子:“要脚踏实地的,要知道哪些问题,重要问题,科学上没有解决的问题,你该怎样去解决,要有这样的精神,才能做出成绩。”


对于今天的成就,她难忘福建师范大学前身校之一福建师范学院的培育,更感恩福建师范大学前身校之一福建协和大学传承于父女两辈的那份学风和精神。春风化雨,这一切深深影响着她一生的走向与成就。


校党委宣传部的老师们探望唐院士


唐崇惕院士题写110周年校庆贺词




“如果上帝给我身体,

给我岁月,

我还要继续做下去。”

这是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

对科学的坚持和信仰



人物简介


唐崇惕,福建省福州人,我校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著名的寄生虫学家。她长期致力于与人类健康、经济动植物和经济贝类生产密切相关的重要寄生虫病害研究工作,研究寄生虫的发育规律、生活史、流行病学和防治措施,为人类的健康和农、牧、渔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女承父业,父女情深


“我出生在仓前山,就是在过去华南女子学院那边有一个医院,我就在那里出生。”1929年11月29日,仓前山上一声婴啼,唐崇惕出生时便与我校前身校之一福建协和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唐崇惕的父亲唐仲璋院士在我校前身校之一福建协和大学的求学任教经历,使她自幼便受到优良学风的熏陶。1949年她如愿考入我校前身校之一福建协和大学,1954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任张作人教授助教。1957年唐崇惕回到我校前身校之一福建师范学院工作,张作人教授格外不舍,“那是因为你父亲需要你回去,如果换任何人我都不会放。”


1970年学校停办,唐崇惕院士被下放到了霞浦县沙江公社,但她并未停止手头的研究,直到1972年被调到厦门大学工作,还依然找寻机会回到福州胰脏吸虫的流行点进行研究,“那个时候我利用这边开展的一些课题外出的时候要到福州那边也做,做完的时候,结束其他人都回去的时候,我就留在福州,自己就雇一个人到北门的乳牛场,到乳牛场那边我继续去查,继续去采样。”她不辞辛劳地收集样本反复观察,在寻找到胰脏吸虫媒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通知了父亲。


唐崇惕与父亲唐仲璋


“他立刻赶来,他要到的时候,我赶快把显微镜拿出来,东西放在显微镜底下,他到家里什么东西都还没有放下来,他立刻就来看显微镜里我找到的东西。我父亲讲一句话,他叫我家里的名字:惕儿,你继承了爸爸的科学生命,你延续了爸爸的科学生命。我父亲跟我讲这句话,比我得到那许多国家奖、国际奖都重要。”直至今日再回忆起父亲的话,唐崇惕院士仍旧动容。


定格了唐崇惕父亲过世时间的钟


女承父业,父女情深那三万多片与父亲一同完成的可保存千年的玻片标本,是她对父亲最高的致敬;那把贴满胶布的父亲生前使用的沙发椅,是她对父亲最亲切的怀念;那个定格了父亲过世时间的钟,是她对父亲永恒的记忆。作为唐崇惕的科学启蒙人,父亲的言传身教将她引领上科学的道路,因而父亲的肯定,比她得过的任何国家科技奖的分量都重,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对这份事业毕生追求的决心



致力科教,堪称楷模


唐崇惕院士曾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福建省五一奖章获奖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等。


她长期研究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寄生虫,阐明了血吸虫病脑型异位产生机理、血吸虫性皮炎机理、人兽共患瑞氏绦虫病传播媒介、多种人兽共患病原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包括胰吸虫病、肝吸虫病、东毕血吸虫病、泡状肝包虫病、血吸虫病媒介钉螺生物控制等研究工作。唐院士还曾阐明了中国南方沿海经济贝类各吸虫病原的生活史及预防对策。唐院士至今已经发表科学论文百余篇。


唐院士做题为“应用鱼类吸虫生物控制血吸虫病媒介钉螺的研究”的学术报告


自1978年以来,唐崇惕院士有14项成果获省级以上的奖励,其中国家科学大会科技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教委科技奖4项;省人民政府级奖5项;棘球绦虫杰出生物学研究奖(2011年,国际棘球肝包虫学协会授予)。唐崇惕院士与已故唐仲璋院士合著了《人兽线虫学》(114.7万字)(1987年)、《中国吸虫学》(180万字)(2005年)。《人兽线虫学》获教育部二等奖(1999年),《中国吸虫学》获得华东区著作一等奖(2006年)。

*注:《人兽线虫学》为《人畜线虫学》的再版


《中国吸虫学》


唐崇惕院士是一位杰出的科研工作者,她还有另一重身份——教师。大多时候,她要带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要给他们上课并且指导他们的学位论文。在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一个个青年学生走上了研究寄生虫的科学道路,并为之贡献力量。


唐崇惕院士总是“严”字当头,她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求十分严格,做不好必定要返工,哪怕是延期毕业也在所不惜。唐院士对学生不仅在学业方面要求严格,在道德方面要求也相当高,经常告诫学生,绝不可以有“海盗”行为。



唐崇惕院士十分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她总是让研究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让青年教师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其目的无非是在他们身上压担子,让他们得到锻炼,在实践中成长。无论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还是青年教师的科研论文发表的时候,唐院士从不署名。在她身上只有与人为善,与沽名钓誉绝对无缘。她培养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


风华正茂时已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是开拓者。她曾不止一次地告诉她的学生:“如果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依然年轻,刚出校门,我还要选择寄生虫学这门科学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即使再有一次生命,我选择的也将是这项事业!”她一生奉献,用永不消褪的热忱,攀登了寄生虫学研究领域的一座又一座高山;她以身作则,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了寄生虫学科研事业的一代又一代英才。



专研生科即是乐,不用浮名伴此生。她亦师亦友,潜移默化;她高风亮节,尽显唐门之风,她是中国科研事业奔腾不息的血液,是师大百年历史上的一道锋芒,她是——唐崇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