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宙揭秘:解读生命的本质,生命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宇宙时空探索 2020-11-16

天体生物学家迈克尔-罗素曾经说过:“生命的意义就是为了让二氧化碳和氢化合”。而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也曾说:“生命不过是一个想安分下来的电子”。虽然这些名言都不是我们想找的那种“生命的意义”,但他们的点在于生物最终会依赖和促进宇宙中熵增长的趋势(熵,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衡量,简单说熵越高越混乱,熵越低越有序)。

乍一看这似乎不合常理,因为生命体本身是高度有序的,而熵衡量的是无序程度。但我们知道,复杂度并不等于有序度,所有生物,只要活着和呼吸就会增加宇宙的熵。

比如太阳发出的一个携带可用能量的光子,任何植物和微生物都能捕捉到它,并通过光合作用把能量以糖的形式储存下来,但是糖里的可用能量并没有之前光子里的多,一部分能量被用来加热植物和它周围的环境。

而像人类这种生物吃了糖,就能用其中的能量合成ATP分子(即三磷酸腺苷)。ATP就像一个小能量包,可以输送到身体里任何需要它的地方,但ATP中的可用能量也没有原来糖里的多,一部分能量消散于生产ATP的细胞机器里,你肌肉里的蛋白质利用ATP的能量进行收缩,让你能举起哑铃,但并不是ATP中所有可用能量都被用来举哑铃了,和之前一样,一部分能量转化成了噪声和热量。

除此之外,ATP的可用能量还能用来修复坏掉的细胞和器官,同样,能量会变得越来越不可用,这个过程非常明显,每一步过程中,原先光子里的能量都会被逐渐转化消耗,熵会增加,最后只剩下一些只稍微热的一点的,有序的植物,细胞和肌肉,还有一些辐射到太空含熵更高的红外线。

能量为了让我们生存,从有序变成了无序。事实上,生命能够出现很可能就是因为熵。

早期的地球存在一些充满可用能量的底熵区域,比如海底的碱性热泉,但没有简单的化学反应能够利用这些能量,物尽其用并使熵增加。

然而,倒是由许多更为复杂的一系列反应能做到这一点。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个有效的化学反应可能会摸索出一个通过利用周围可用能量来维持自身稳定的方法,可能一些反应网络能够发展稳定在分子膜里,这就是细胞壁的前身,并从这里开始演化,变成了最早的“活的”生物,或许这就是生命的起源,也就是一些列复杂化学反应的组合,自己摸索出了能使用之前用不到的可用能量的方法。

同样的,也可用恒星发光来举例说明。氢原子核能释放出非常多的可用且低熵的核能,前提是能把它们聚变成氦,但要这么做有个很大的障碍,聚变是很难的。

然而恒星的内核却能神奇地做到这一点,所以像生命一样,恒星也因为宇宙中熵不断增长而得以存在。我们的太阳用的是一个低熵的燃料,即氢原子核,并把它转化成一个更高熵的能量,可见光光子,而生命利用这个更高熵的能量作为能源,并把它转化成熵还要高的能量,红外线光子。

如此看来,真正意义上来说,生命的意义就是为了延续宇宙星辰的征途,从底熵到高熵的征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