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北海公园东门外的雪池胡同是什么情况?

 攒破烂儿的 2017-10-30

朋友:在北京市中心地区北海公园东门与景山公园西门之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古老的陟山门街。从陟山门街中段往北一拐,就是雪池胡同。在清朝时期,这里有六座皇家冰窖,如今还残存两座。雪池胡同,也是因冰窖而得名。近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菲”的诗句,是说远在周朝时,人们于腊月采冰,正月往冰窖存冰,二月取出冰来,冰镇着羊羔肉和韭菜上供祭神。祭献的供品,一定要清洁新鲜,否则就是不敬。祭献之后,还要把祭肉分给亲贵们吃,说是能得福佑叫做“散胙”。所以,祭祀的供品要用冰镇保鲜。夏季,权贵们也用冰来防暑降温、制作冷饮及食品保鲜。清朝在京城共分四处设冰窖18座,统由工部都水司掌管,共储冰20,57万块。每块冰重80斤。

按当时的大清律规定,只有皇家和立过战功的八大铁帽子王府才有资格拥有冰窖,但皇家冰窖与王府冰窖在归制上还有区别,其它任何人,不管有多大权力都不能拥有冰窖,如皇子、公主、格格等。位于雪池胡同的六座冰窖,储冰5,4万块。是砖窖,它的冰用于坛、庙祭祀及宫廷生活。它是在冻天最寒冷时从北海公园湖面、御河等处开采的冰。
清朝的工部都有负责开采冰的官员、差役(家奴苏拉),人手不足时要加雇短工。由官家提供皮祆、皮裤、专用的“草靰鞡鞋”和长统皮手套。在河湖封冰之前,还要先“涮河”,即捞去水草杂物,开上游闸门放水冲刷,再关下游闸门蓄水。开采前还要由工部派官员祭祀河神。采过冰的水面待再次封冻后,还可以再采。一个冬季可以重复采冰“三茬”到“四茬”。采得之冰,由没技术的短工运至冰窖,再由有技术的差役码放,要由冰窖最里边码起,一直码到窖顶,然后封门待夏天取用。清朝对供冰时间也有规定,从阴历五月初一起,至七月三十人止。清朝的冰窖有“官窖”!“府窖”的等级规定,进入民国时期,才有民营冰窖。如清朝慈禧要吃冰镇酸梅汤,用的冰是出于皇家冰窖。


今天的雪池胡同还残存着两座冰窖,一座己废弃了,内外堆着垃圾杂物,另一座是用于北海公园职工存放自行车的存车处。这座用石材和城砖砌成的砖窖,虽然己经残破不堪,但基本上还保持着原状。冰窖是半地下式的建筑,从外面看,很像一座巨大而低矮的老屋。地上部分边墙长约20米,山尖最高处约4米,屋顶是“人”字形起脊双坡,上覆黄色琉璃瓦,是皇家建筑的标老。两端山墙上均有宽1米、高2米的拱门,有台阶通往窖底。内部是城砖起券拱顶,像个大城门洞,没有梁柱。墙体和拱顶与屋瓦之间的夯土都很厚,看来密封隔热性能很好。一直到“辛亥革命”之后,溥仪在故宫中做“关门小皇帝”时,雪池冰窖还继续向宫中供冰,延续了好几年。


如今,百姓家家都用上电冰箱、空调,储冰特供皇家之制己成眼云烟,只余下雪池胡同这两座老冰窖,窖顶上作为昔日皇家标志的残缺不全的黄色琉璃瓦,还在夕阳斜映之下,幽幽地闪烁着数百年来尚未褪尽的余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