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中类方解析与运用

 AB向往神鹰 2017-10-30

1. 小建中汤方


外邪里虚证治剂,有解外、温中、解痉、止痛的功效。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兼见腹痛绵绵、喜温喜按而不呕者。

上述证候即为本方主治,可伴有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心悸、失精梦交等或然证,还须参考腹部遍平而肌紧张,舌嫩苔少,脉浮弱或虚等旁证方为妥当。

【组成用法】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饴糖45克(分冲)。水煎两次取汁,将饴糖纳入药液,再用微火煮至饴糖溶化,分两次温服。

【方义大意】桂枝加芍药汤原治腹满时痛,今加大量甘温补虚缓急的胶饴,虽仍治腹痛,但已易攻为补,有建中的功效。因本方源自于桂枝汤,仍兼解外的作用,与专于温补的大建中汤相比较则为小,故名小建中汤。

【原文注释】

1.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 

【释】伤寒,脉浮涩,为表虚荣卫不利;脉沉弦,为里虚有寒。伤寒现此脉,为津血外虚,寒盛于里之候,按理应有痉挛性的腹痛,故先服小建中汤治疗。如服小建中汤病未全好的,因少阳病也有脉弦之候,此证当为太阳少阳并病而又有里寒,小建中汤只治其一半,故再与小柴胡汤以解少阳之邪,病即可痊愈。

【按】腹中急痛,本来即半属于小建中汤证,半属于小柴胡汤证。凡少阳挟里虚证,中气不足者,虽有小柴胡汤证,也当先建其中。先建中而后柴胡,也是虚先救里的定法,而不是先治以小建中汤,不效再治以小柴胡汤。如果腹痛脉弦只是里寒所致,用小建中汤即可,与少阳病无关。

2.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2) 

【释】患伤寒已两、三天,心跳而烦乱不安的,用小建中汤主治。

【按】 伤寒二、三日,即见心中悸,是营虚血少的缘故,外不解则心烦不已,此时虽有表证也不可纯用汗法。小建中汤内能补虚,使津血充足,外能除表邪,故用之比较适合。

3.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六) 

【释】虚劳病,如果有痉挛性的腹痛,心跳,流鼻血,梦遗,四肢酸痛,手脚热而发烦,咽部与口中都干燥的,用小津中汤主治。

【按】虚劳,为古人对虚损不足疾病的通称。里急,腹中痛,即痉挛性腹痛的互词;悸者,为血少心气不足;衄者,为气冲热亢;梦失精者,为下焦虚,精不守;四肢酸痛者,为荣卫不利;手足烦热者,为虚热;咽干口燥者,为津液枯燥。 

4.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二十二) 

【释】妇人呈虚寒性的痉挛腹痛,应当用小建中汤主治。 

【按】这里虽举妇人腹中痛,实际有是证,男子也可用本方。

【方证鉴别】小建中汤以腹痛绵绵,按之舒适为主特点;桂枝加芍药汤以阵发性腹痛而不拒按,时发时止为特点;桂枝加大黄汤以持续性腹痛,而且拒按便秘,舌苔也较厚干为特点。此三方皆治表虚而腹痛证,但同中有异。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腹痛的常用方,多用于胃溃疡、肠炎、痢疾、前列腺炎、盆腔炎等病,如辨证准确,则其效如神。呕家不可用小建中汤,因为甜味有上壅促呕的作用。饴糖民间俗称麦芽糖,味甘甜。如果患者不喜甜食,或腹胀、舌苔厚者,可以用麦芽代替;如患者便秘,可以冲服蜂蜜代替。蜂蜜既能补中,又能润肠通便,是一药两用。


【验案精选】

1. 胡希恕医案:张某,男性,42岁,1966年6月10日初诊。胃脘隐痛反复发作已五年。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近症常饿时胃脘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无恶心吞酸,大便微溏,日二次行,下肢酸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结果:上药服六剂,胃脘疼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仍日二行,仍服上方。7月1日复诊,除大便微塘外,他无不适。



2. 当归建中汤方


【辨证要点】小建中汤证兼见血虚者。

【组成用法】当归12克,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水煎两次,分两次温服。若大虚加饴糖45克(分冲):将饴糖纳入药液,再用微火煮至饴糖溶化。若出血过多,血崩或内出血不止,加地黄18克,阿胶6克。

【方义大意】本方于桂枝加芍药汤或小建中汤加有补血、祛瘀及止痛作用的当归,故治疗小建中方证而血虚明显者。

【原文注释】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少腹中(拘)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饮食,产后一月,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二十一·附方) 

【释】《千金方》载有内补当归建中汤,治疗妇女产后虚弱、消瘦,腹中有针刺样持续性的疼痛,气不够用而见吸气性的呼吸困难,或苦于少腹部拘急疼痛,甚至这种疼痛会牵引到腰背,不能进饮食等里虚寒性的证候。在产后一个月以内,最好能服四、五剂,这对强壮身体是很适宜的。

【按】《千金方》中为“少腹拘急”而非“少腹中急”,而且《千金方》里没有“摩”字。

【方证鉴别】当归建中汤证与黄芪建中汤证均有里虚寒证。均以脘腹拘急不舒,喜温喜按为主证。前者偏于血虚证,多见面白、头晕、目眩、心悸;后者偏于气虚证,多见气短、乏力、恶风甚、或浮胀貌。

【临床应用】脘腹拘急不舒而有血虚证者,本方有效。一般妇人产后多见此证,但不必限于妇人产后,即男人有是证亦可用。

【验案精选】

1. 胡希恕医案:刘某,男性,44岁1964年9月9日初诊。62年胃穿孔做切除手术后,大便唐泄迄今未已。常有肠鸣腹痛,腰痛两足拘急,头晕乏力,心悸短气,汗出如流,曾多次发生昏迷(西医诊为贫血)。舌无苔,脉沉细。此属表里俱虚、卫弱血衰,拟以补虚和中、调卫和营,予当归建中汤加味:当归12克,白芍18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10克,苍术10克,泽泻12克,饴糖45克(分冲)。上药服三剂诸证减,唯心悸气短尚明显,增桂枝为12克,加生龙牡各15克,继服,诸症渐渐好转,在上方基础上适证变化,至11月30日复诊,除脘腹微胀外,余无所苦。


3. 黄芪建中汤方


【辨证要点】小建中汤证见汗出恶风明显者,或小建中汤证见黄疸而小便频数者。

【组成用法】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黄芪9克。水煎两次取汁,将饴糖纳入药液,再用微火煮至饴糖溶化,分两次温服。

【方义大意】此于小建中汤中更加黄芪,故治小建中汤证更见表虚明显者。

【原文注释】

1.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六) 

【释】虚劳病有脘腹拘急等一切不足的表里证候,应当用黄芪建中汤主治。

【按】本方证属太阳太阴合病。 

2.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十五) 

【释】男子患黄疸病,小便失禁而自利的,这是中气虚的证候,应当用黄芪建中汤治疗。

【按】注家多认为虚劳小建中汤,即指小建中汤。但从桂枝加黄芪汤有治黄疸、黄汗的作用来分析,则黄芪有祛黄作用甚明。小建中汤无黄芪,没有治黄疸的作用,故当以黄芪建中汤为合理。黄疸见本方证者,男女均可用之,不仅限于男子黄。

【方证鉴别】桂枝加黄芪汤与黄芪小建中汤证均表虚明显,但前者仅里虚不明显,小便正常,后者里虚明显,且小便频数。

【临床应用】本方证常用于胃溃疡、慢性胃炎、肠炎、肝炎、胆囊炎等病,但一定要有黄芪建中汤方证时才能应用。

【验案精选】

1. 胡希恕医案:蔡某,男性,48岁,1964年11月23日初诊。半月来高烧腹痛,在保定市曾服中药10余剂不效,就来京医治。症见自汗盗汗甚,腹痛剧甚,胃脘亦痛,午后高烧40℃,苔白微腻,脉沉弦紧。此里饮郁久化热之证,先以温阳化饮治之,予附子粳米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川附子10克,粳米15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半夏12克,生姜10克,茯苓10克。上药服三剂,于11月26日二诊,腹痛减,胃痛、高烧如故,仍汗出多,且恶风明显,脉数而虚。此为里寒虽稍减,而表虚不固,故治以温中固表之法,予黄芪建中汤:生黄芪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3枚,饴糖30克(分冲)。服三剂烧渐退,汗出己减。继服三剂,热平身凉和,但晚上仍腹痛肠鸣,再与11月23日用方调之。12月5日告之:腹痛己。

经方临证苑微信公共号:jflz0509


杨兆林老师微信号:yzl7211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