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简简单单学汉语
2017-10-30 | 阅:  转:  |  分享 
  








简简单单学汉语





















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朝鲜族实验小学

张燕

















简简单单学汉语





内容提要:把汉语课上简单其实对教师说并不简单。教师要全面了解汉语、了解教材、了解学生。明白“有什么,教什么、怎么教”九个字真正含义,精心组织教学设计。课堂上要求学生多读、多写。“写”包括写话和写字。学写话必须大量阅读,写作最大的技巧是“多读”。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打破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框框。呼吁写字要规范化。



关键词:简单;了解;多读多写;规范写字















简简单单学汉语



一、分析现状,提倡“简单”教学

我校汉语学习现状:近几年来,随着出国热,我们朝鲜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中只有空巢老人照顾留守孩子的生活,学习方面无法辅导。我们六年级这种情况就占据80%。学生在家与爷爷奶奶只说朝语,汉语能力无法得到提高。而且当今社会大多数孩子的特点:不爱学习,在他们身上也充分体现。因此,我认为朝鲜族孩子学习汉语有一定的困难。

本人从事教育十八载,初到朝小教汉语时,不清楚如何教,以前大家都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环节紧凑,花样百出。听其他汉语老师的课,总觉得没有热热闹闹的氛围,教师讲得不够精彩、时尚。对此不慎理解。经过六年的教学实践、各种培训、自身不断地学习充电,终于有了豁然开朗之感:汉语教学,其实很简单!

省教育学院前院长张翼建先生也曾说过:“语文学习无非是概括为12个字:‘听说读写、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小学学习前8个字。”并把12个字又归纳到三点:1有足够的识字量;2有足够的积累;3有极强的表达能力。基于此,我认为小学汉语课要教学生“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就这么简单。那如何才能达到“汉语课堂的简单而学生学习轻松”的理想境界呢?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与学习收获,谈谈自己的感受。



如何化繁为简,打造高效课堂

针对教师层面。

1、汉语教师要了解汉语、了解教材、了解学生。

汉语是朝鲜族学生的第二语言,它的学习要求没有语文那么高。但基于我们东北三省朝鲜族汉语语言环境较好于新疆、西藏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所以我们学习汉语有着先天的优势及学习能力,学习要求也应拔高一些。

汉语教师在明白汉语的基础地位后就要详细了解教材。汉语能力培养必须以教材为凭借,教材是蓝本,只要深刻地理解教材的内涵,最大限度的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资源,并不断地从社会生活中发掘与课文有联系的教学资源,补充教学资源,才能实现文本价值的最大化,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展现高效课堂的无穷魅力。在实际的汉语教学中,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我们对教材理解的层次高低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基本条件之一,我们对教材的加工和整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水平。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积极、执著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兴趣具有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使学生在将来的文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老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汉语文的目的和意义,有理有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汉语文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体现学生在汉语课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

教学中,教师要明白“有什么,教什么、怎么教”这九个字的真正含义。

在一篇课文、一个章节的内容中,首先要弄清“有什么”,再选择“教什么”,最后才是决定“怎么教”。其实,“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所以,吃透后,要弄清楚有什么可以教。只有把“有什么”理清了,然后才能从“有什么”中选择“教什么”,最后才能决定“怎么教”。这就是有效教学,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许多教师有一种定势,拿到教材,还没确定教什么,就马上考虑怎么教的问题。其实,只要确定了“教什么”,“怎么教”的方法也就自然生成了。

我认为教学中的“有什么”,即了解教材。“教什么”,就是教学生多读多写。主张“三个不教”:学生已经读懂的不教;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教;教了学生还不懂的难点暂时不教。这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基本理念。比如,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等学生读熟了就能明白的就不教。“怎么教”,即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例如学《军神》一课,字词、课文大意通过朗读学生就能自己解决,那只剩下让我们感受刘伯承将军意志坚强这一项学习目标了。教学中,我只问一句:你觉得刘伯承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充分朗读、勾画、标注并进行汇报交流,明确“意志坚强”。然后教师通过讲解“用侧面人物反衬正面人物”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军神含义,教学目标达成。

针对学生来讲。

于永正老师说过两句话让我记忆尤深。第一句:书是读懂的,带着思考读懂的。第二句:字是练出来的,照着字帖练出来的。

多读。

我一直教导学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定要把课文读透。课堂上,第一件事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畅,这是“保底工程”,人人做到;第二件事是品读、赏读(你认为好的、重要的、应该理解的要细读);第三件事是要求把精彩之处熟读成诵或摘记。许多老师在讲课时往往包办代替,生怕学生理解不了。左一遍、右一遍,讲的学生头昏眼花,昏昏欲睡,效率自然不高。其实,汉语课本中,都是文字兼美的现代白话文,学生用心多读几遍,一篇课文中大约70%—80%的内容都能读得懂。只有20-30%的内容需要教师教,如果说“不可能”,那说明老师没给学生那么多的时间,或朗读与阅读不到位。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使人感受。正如那句话说的好,“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理解了”。

多写。

此“写”包括两项;一写话;二写字。

汉语需要多读多写,才有积累,才有表达。鲁迅先生说过:“要看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要看他的试卷,让他读一遍文章,写一篇文章即可。”由此可见,读与写是多么的重要!学写作文必须大量阅读。写作最大的技巧是“多读”,读书是基础,读书是积累,读书是吸收。胸无点墨,怎能下笔成文?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再来研究文通句顺的问题。“通”则“懂”,“懂”则“通”,相反“不通”则“不懂”,“不懂”则“不通”。学习《陶校长的演讲》时,我只提了一个问题:“每天四问”中,你认为哪一问重要?学生畅所欲言,有理有据。我又问:那你能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吗?学生信心百倍,立刻伏案疾书。既然学生都明白了、会说了,还担心不会写作吗?作文就是这么简单。

呼吁强化写字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学汉语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在各个学段提出明确的写字要求,对写字姿势、书写习惯给予前所未有的强调(2011版课标)。有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写字质量从全国看,有下降的趋势,并且未得到有效遏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多媒体在教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比重也逐年攀升。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写字逐步减少。无师示范,学生也怠惰,写字能力岂有不下降之理?汉字书写教学成了一个大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写字是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汉字书写能力是汉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写字指导。写字练习,要减少书空,增加动笔的次数。因为书空只能解决笔顺,而动笔才能解决写得好的问题。每天的课堂上,我至少要保证6—8分钟的随堂规范书写练习,以课前检查或预习的形式进行。并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练字。最重要的是,学习汉字,每次我都带领学生书写。这是一种极好的教学策略,能给学生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老师的字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她勤于练习,精益求精。如果我也像老师一样,我也可以将字写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胜过一切语言,何乐而不为?书法,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可以陶冶情操。一个人写一笔好字,无异于掏出最美的名片,展示自身的文化修养。



做个有智慧的良师。

简单教学说起来容易,但教师做起来却不简单!我们常讲,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盆水;给学生一盆水,自己要有一缸水,一海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活水。所以,教师要有学问,大智慧是文化。教师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在学生面前所展示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以后的为人处世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师礼仪,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全国特级语文教师薛法根老师这样说:“学会有选择地放弃,追求深刻的简单。简单就是快乐,简单就是幸福。”大道至简!“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变高人。”汉语学习就是这么简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汉语课程标准》(2014版)

3、《小学语文教学》2012--1期3期

4、《青年教师》2011年11期

5、《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24日第二版

献花(0)
+1
(本文系小破孩儿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