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洗脑的艺术——太仓日报

 老年人CWK 2017-10-30
  □林 亮

  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但我仍然会时常想起那个疯狂的夜晚。

  那是一个秋夜,正在读大二的我照例去教学楼自习。可能是才开学不久,大家的学习激情还比较高,那天每个教室里自习的人都比较多,我只好找了一个人相对少点的大阶梯教室,而这里就是当晚见证奇迹的地方。

  我摊开书刚看了半个小时,教室门口突然进来3个人,其中一人年纪约50岁上下,穿着西装,戴着金边眼镜,一副学者风范。他走上讲台,手拿麦克风,和蔼可亲地对教室里自习的学生说:“同学们,我是XX大学的X教授,今天晚上我们要在这里举办一个关于如何提高学习能力的讲座,请感兴趣的同学们留下来听讲。”

  我突然想起,宿舍楼下的公告栏确实贴了这么一则讲座通知,大概就是眼前的这位了。

  这时,有几位同学站起身,收拾书包准备离开。教授建议他们先听半个小时,如果确实不感兴趣,可以离开。这样一说,那几人也就坐下了。

  两名助手布置好教具后,教授开始演讲了。他先作了自我介绍,自称是某知名大学数学系教授。两名助手打开幻灯机,银幕上展示了教授与多名知名学者在某学术会议中共同讨论的照片,以及会后的合影。

  教授介绍,他所带学生在近年来全国各种数学竞赛中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两名助手及时更换幻灯片,展示教授学生获得的各种证书、奖状、奖杯,以及教授与获奖者的合影。照片上的教授手持奖状,笑容灿烂。

  教授解释,为什么他的学生能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有先进的数学思想。而先进数学思想的获得,是基于他们一直坚持练习教授独创的速算心法。通过练习速算心法,可以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加强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他将速算心法在多个中小学作了试验,效果非常显著。

  在教授的指示下,为了佐证教授的说法,助手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上,多位少年接受了测试,考官读出一长串非常复杂的四则运算,话音刚落,少年们就张口报出了正确答案,比计算器的速度还要快。考官又给出了乘方甚至开方的计算,少年们也不在话下。教室里一片掌声。

  在幻灯片的最后,赫然是教授与某国家领导人的合影,教授要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该领导人的题词:“学好速算心法,提高数学水平。”

  听到众人的声音,坐在前排的我不由得回头一看,竟吓了一跳。能容纳150人的阶梯教室里,原本只有零零散散二三十个人,现在竟然坐得满满当当,连过道、教室后面,甚至教室的窗户外面都站满了,保守估计有200多号人。

  教授问我们:“你们想学习速算心法吗?”

  我们大声回答:“想!”

  教授遗憾地说:“非常抱歉,我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在讲座上完全讲解速算心法的内容。”

  教室里一片叹息。

  教授又说:“但是我把我的速算心法写成了书出版,你们想要吗?”

  我们大声回答:“想!”

  教授抱歉地说:“但是我带的数量有限,不能保证每人都能得到。”

  教室里又是一片叹息。

  教授笑道:“如果有人想花50块钱买,我是不卖的!”

  教室里一片笑声。

  教授脸上露出调皮的笑容:“如果有人想花100块钱买,我还是不卖!”

  教室里笑声更响了。大家都有点按捺不住了。

  教授正色道:“大家都是热爱学习努力上进的好学生,我愿意只收成本价,10块钱!”

  接下来发生的那一幕场景,令我终生难忘:教室内外的上百名学生们像疯了一样,全部从座位上、阶梯上冲进来、涌上来,挤到讲台下,手里高高举着钱,向教授和他的助手买书。

  仿佛有人在背后推着我,我不由自主地加入了汹涌的人潮中,把我身上带着的10块钱,穿过无数只手组成的丛林,交给了忙着收钱已经应接不暇的助手,换得了4本不同颜色封面的薄薄的小册子。

  当我兴奋地拿着用相当于自己一天的饭钱买到的书走出教学楼,一阵秋夜的疾风带着寒意迎面吹来,我的大脑瞬间清醒了:大学里的考试是可以带计算器的,我就是学速算学得再快又有何用?

  回到宿舍,我翻看着手里的书,没有出版社,没有书号,其实就是自己印的很普通的介绍珠心算的书。我心里一凉,知道自己上当了。

  数天后,学校贴出公告,告知最近有骗子冒充外校教师在校园行骗,请大家提高警惕。

  平心而论,那个所谓的“教授”只是在宣传珠心算,说他诈骗比较勉强;费了几个小时的口舌只收了每人10块钱,也算不上心黑。他是骗子,更是一个出色的推销员: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竟然将几百名大学生全部骗倒。这种洗脑的手段和威力,令我感到不寒而栗。那么,他到底有何魔力呢?

  第一,拉大旗,作虎皮。打着学术演讲的旗号,将自己包装成知名教授。用各种手段塑造自己的权威地位,甚至用国家领导人来为自己的形象背书(我估计照片多半是后期合成的)。

  第二,混淆概念,掩人耳目。将速算教材包装成培养数学思想的“金钥匙”,用不知从哪里搞来的速算表演的视频,来证明自己的方法有效。他甚至可以请一帮“托儿”,来配合他的表演。

  第三,空头支票,画饼充饥。宣传通过学习书中内容,可以迅速提高学习成绩,无疑对于急于提高成绩的学生们是非常有诱惑力的。

  第四,饥饿销售,制造恐慌。宣传存量不多,欲购从速。“羊群效应”的从众心理,使大家陷入抢购的疯狂。

  第五,重复、参与和激励。不断对参与者重复所要灌输的理念,并要求参与者主动参与,实现自我催眠。通过物质或精神鼓励,刺激大家参与的积极性。

  说实话,这些伎俩并不新鲜,如今任何一家传销组织都会采取类似的套路,但在传销还不甚流行的当年,无疑是非常有诱惑力和煽动性的。但为什么时至今日,骗子仍然能够屡屡得手?可以说,他抓住了人们心中最薄弱的部分:欲望与贪念。

  德国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有一句臭名昭著的“名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人们在封闭的环境里被高强度地不断重复灌输同一个理念,就会失去理智,陷入盲从的境地。这就是为什么传销组织一般都把组织成员关在一处狭小的环境里同吃同住同“上课”,不能和外界接触的道理。一般来说,洗脑的过程需要数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但这位“教授”居然只用几个小时就成功了,实在是洗脑界里的顶尖高手。

  近年来,不断有新闻报道某地破获传销组织或者诈骗集团,涉案人员动辄数百名。甚至许多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学者也会被洗脑。当记者采访受害者时,他们说着自己的那一套旁人听起来荒唐透顶的逻辑,令观众忍俊不禁,觉得人怎么可以这么傻。然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当我想起那天晚上的经历,我就笑不出来,因为我领教过它的厉害。

  随着人们防骗防范意识的增强,骗子们也学会了与时俱进:电话、网络、微信……新的骗术层出不穷。这些年,我又遇到过几次比较低劣的骗局,我没有上当。但我仍然不敢确定,假如面对一个全新的骗局,自己会不会再次中招。我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应该像电脑杀毒软件更新病毒库那样,及时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法,在思想上打好预防针。

  至于那个晚上,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如此精彩的一堂洗脑课,我只交了10块钱的学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